近日,一场以“科学里的人文与人文里的科学”为主题的绘本阅读系列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掀起一股融合生态关怀与生命教育的清新之风。绘本作家、资深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建明老师,携其代表作《中国绘·人与自然系列:观鸟的人》以及同系列中的经典绘本——由“观鸟喇嘛”、佛学堪布(博士)扎西桑俄讲述和绘图的《黑颈鹤的故事》,先后走进茂名优才幼儿园、佛山童萌绘本馆、东莞图书馆、东莞羊羊亲子阅读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及广州图书馆,为家长和小读者们带来了一场场知识与感动交织的阅读盛宴。

茂名优才幼儿园

佛山童萌绘本馆

东莞羊羊亲子绘本馆

东莞图书馆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广州图书馆
在“双减”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将严谨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能理解、愿接受的内容,是教育者与家长共同关注的议题。徐建明老师的讲座提供了富有启发的答案。他选择以“观鸟喇嘛”扎西桑俄的真实人生故事为轴心,巧妙地将青藏高原的生态图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在佛山童萌绘本馆和东莞羊羊亲子阅读馆的温馨氛围中,徐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扎西桑俄亲手绘制的高原鸟类图鉴。他解释道:“书中的鸟类知识、它们的习性与栖息地,构成了故事的‘科学骨架’,它严谨而准确;而扎西桑俄数十年如一日,将对鸟类的热爱升华为守护家园生态的毕生事业,这份执着与奉献,就是故事的‘人文灵魂’。”这种将科学内核嵌入人文叙事的独特方式,让知识不再冰冷,让精神有了载体,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和孩子。


系列活动中最打动人心的环节,莫过于《黑颈鹤的故事》的讲述。在座无虚席的活动现场,徐老师邀请一位家长深情朗读了这个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催泪故事。当听到黑颈鹤妈妈因人类活动意外受伤,无法南迁,最终与忠贞守候的鹤爸爸在高原上生死相依时,现场许多孩子和家长的眼眶湿润了。

“这个故事里,最让你难过或感动的是什么?”徐老师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孩子们从情感共鸣走向理性思考。孩子们的回答充满童真却又不乏深度:“我难过的是鹤妈妈再也不能飞了”、“我感动的是鹤爸爸没有离开她”……
徐老师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巧妙地提炼出核心主旨:“黑颈鹤家族的忠贞情感,是令人动容的‘人文情怀’;而它们所遭遇的生存困境,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议题’——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与迁徙路线的深远影响。”他总结道:“人文精神为科学注入温度与方向,告诉我们‘为何要保护’;而科学精神则为人文提供方法与实证,告诉我们‘如何去保护’。” 这一精辟的论述,成为贯穿整个系列活动的思想主线。

徐建明老师的讲座绝非单向灌输,而是充满了启发性与互动性,他设计的提问环节总能引爆全场热情。“‘观鸟人’扎西桑俄除了观察和绘画,还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保护鸟类?”孩子们争相举手,答案从“告诉别人不要伤害小鸟”到“保护草原,不让它被破坏”,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赤诚的环保意识。徐老师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建立自然保护地、进行系统性生态监测等科学保护工作,拓宽了孩子们的认知边界。


在六地八场的活动中,徐建明老师用充满温度的讲述,于无数孩子心中播下了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种子。这场跨越多城的阅读之旅,成功地示范了如何将求真的科学精神与求善的人文情怀融于一体,为“双减”背景下的儿童素质教育与阅读推广,提供了一个深刻而温暖的范本。我们期待,这些珍贵的种子能在未来破土而出,长成守护我们美丽星球的郁郁葱葱的森林。


《观鸟的人》

徐建明/文,晋米扎西/图
这本绘本以 “观鸟喇嘛” 扎西桑俄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娓娓道来一位高原生态守护者的传奇人生。自幼痴迷观鸟画鸟的扎西桑俄,用画笔记录下青藏高原上每一只灵动的身影。成年后,他毅然回到故乡,将对鸟类的热爱化作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濒危鸟类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绘本中巧妙穿插西藏珍稀鸟类的科普知识,结尾更附有扎西桑俄亲笔绘制的精美鸟图,让读者在动人故事与艺术美感中,领略高原生态的独特魅力与生命的珍贵。
《黑颈鹤的故事》

扎西桑俄/绘画 周维/文字整理
在青藏高原的雪域湿地,一场由人类活动引发的意外,改写了两只黑颈鹤的命运。观鸟喇嘛扎西桑俄以真实事件为蓝本,在绘本中娓娓道来:一只意外受伤的黑颈鹤妈妈,无法跟随家人南迁,在寒风中熬过漫长冬日,折断的翅膀使它再也无法翱翔在广袤的蓝天。当春天来临,鹤群再度回到湿地,鹤爸爸径直飞向了在地面的鹤妈妈,与伴侣双双交颈,以生命的决绝诠释忠贞。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不仅诉说着野生动物的生存悲歌,更深刻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与候鸟迁徙的深远影响,让每一位读者在泪水中反思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供稿:徐华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