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瓮”首次走进天津“开心麻花”剧场
樊国安 | 2021-07-26
收藏

7月24日下午,天津“开心麻花”民园剧场外边,热浪袭人,酷热难捱;剧场里面,观众多多,气氛喜人。这是“莎瓮”首次走进天津“开心麻花”剧场和追随在他老人家身后的中国青年粉丝“见面“——“开心麻花”民园剧场、津读书苑、桑丘书店专门邀请著名翻译家傅光明先生携带新书《俗世一莎翁——莎士比亚的史剧世界》首次走进了“开心麻花”情趣剧《莎士比亚别生气》的舞台,以此为背景,向在场的读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莎士比亚的“黑”历史。

微信图片_20210726135259.jpg

傅光明先生说,所谓莎士比亚的“黑”历史,是指“莎翁”戏剧创作背后不为人们所知的故事。“莎翁”一生没有离开剧场。今天我们在《莎士比亚别生气》演出的剧场讲述他的戏剧故事真是名副其实。莎士比亚是为戏剧而生的幸运儿。1585年,21岁的莎士比亚从他的出生地——英格兰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小镇,只身来到伦敦,在剧院当学徒、打杂。1589年,25岁的莎士比亚开始写戏。1590年,成为“内务大臣剧团”的演员、编剧。1599年,莎士比亚所属的“环球剧场”开张。1603年,詹姆斯一世国王继位之后,“内务大臣剧团”升格为“国王剧团”,国王成为剧团赞助人。此时,莎士比亚已是名满全英的诗人、剧作家,也是剧团的金字招牌和大号股东。

微信图片_20210726135307.jpg

综观莎士比亚并不十分漫长的戏剧生涯,至少1590~1610年整整20年,是他个人的黄金时代。“四大史剧”“四大喜剧”“四大悲剧”都写于这20年。英国诗人弥尔顿曾为莎翁写下这样的诗句:“他善于用神圣的火焰,/把我们重新塑造得更好。”天长地久,莎翁不朽! 莎士比亚是也!我本人发愿将后半生交给莎翁,以一己之力新译莎士比亚全集,替莎翁说中文的人。

特约嘉宾、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卢祯说:“傅译莎士比亚”具有研究型的导读、360度无死角的注释、原汁原味的译文三个特点。

在导读中,傅光明考察其故事源头、作者灵感来源,介绍中文各译本优劣,介绍剧情,分析剧中人物性格,以及自己对此剧的独特理解。这个导读到位、详尽,而且可信(言必有据)。在注释里,傅光明特别注意莎剧中对希腊、罗马神话或人名,或典故,或故事的借用、化用,以及许多许多对双关语的妙用。除此,一些用词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并藏着隐晦的真意。这些深意如果没有译者的点出,读者很难体会到。

此外,傅光明的译文保留了莎翁原汁原味的东西,而不是故意“洁化”。那些俚语,恰恰说明莎翁当初的创作,就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市场,为了演出,而不是刻意要创造经典。这恰恰是莎翁剧本的魅力。查尔斯·兰姆认为,高山景行的莎剧,那一点一滴的原汁原味,都在他剧作文本的字里行间。

微信图片_20210726135302.jpg

在“开心麻花”剧场导演徐可风趣活泼的主持下,现场互动交流气氛活跃。三位男女青年读者主动走上舞台,单独和联合朗读了“莎翁”的作品《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精彩片段;傅光明和卢祯先生也联袂朗读了“莎翁”作品的片段。他们深情专注的朗读赢得了人们阵阵喝彩的掌声。此外,傅光明先生还回答了两位读者提出的怎样阅读“莎翁”作品的问题。其中一位小伙子问他最喜欢“莎翁”戏剧作品那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最愿意做哪个人物?傅光明先生十分幽默的回答:“我最喜欢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小丑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最愿意做一个像莎士比亚戏剧中可爱、诙谐,有点冒傻气的小丑。”    莎翁“创作背后的故事和现场的朗读以及热烈、活跃的互动交流,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莎翁“世界。

临散场时,一对小情侣悄声说道:”看来‘莎翁‘的作品,确实值得读一读。走,咱们买书请傅光明先生签名去!“

微信图片_20210726135304.jpg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