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音符如何承载文化?
○韩小婷 | 2021-02-24
收藏
《返璞归“筝”》张川、王妮娜、陈银、周思毅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1月版/48.00元

 古筝艺术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典范,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近百年来,筝乐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新的演奏技术和新的审美趣味,悄然推动着当代筝乐作品的革新。《返璞归“筝”》作品集便是其中顺应时代、独具匠心的原创精品代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天文历法和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泱泱千年传承,在工业化中后期日益成为中医养生健康、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参考依据。《返璞归“筝”》的创作者从“节气”这一文化符号中寻找灵感,12首原创音乐作品以画卷的方式逐一呈现,构建了一幅悠长的江南生活的“四时景致”:《游园》为序曲展开江南春景的第一幕,《春分》《清明》将音乐画面延伸到自然山水之间;《谷雨》《小满》《芒种》描绘了具象的春天生机景象,既有田地间的农忙景象,又有薄雾晨曦中的村野景观;《夏至》《大暑》展示了夏天初至的景色与大暑节气中生命力蓬勃的自然植物之景;《白露》将人们的视野投放至天水一色的远景之中;《霜降》《小寒》与《焕》强调人与节气的适应关系,传递时节冷暖交替间人们对应生活的心境。

  诗词歌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也向来被称作是“诗”的国度。古筝音乐艺术作为极具影响力的中国民族音乐之一,植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地上,其古色古香的音韵与诗词血脉相连、完美相融。《返璞归“筝”》创作者为每首音乐作品编创了与其意境相呼应的现代诗文:无论是《谷雨》中的“嫩荚抽发新芽拔,绿雨来时百谷生”,还是《大暑》里的“耀夜流转若星河,密荫深处蝉鸣浓”,抑或是《小寒》时的“薄雾轻缈重山叠,初临小寒梅斜横”……试图将传统文化、音乐审美与心性修炼熔于一炉,启发读者关注和内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审美体验中实现心灵抚慰与哲学思考。

  传统的古筝表演以独奏为主,而现代的古筝表演往往不拘泥于此。古筝乐团的纷纷创立,使重奏以一种全新的训练和演出方式出现。古筝重奏因其表演新颖靓丽、音响和声丰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虽说古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关于古筝重奏的作品却并不多见。《返璞归“筝”》的创作者充分考虑到古筝重奏所具有的更强的作品感染力与舞台艺术性,为古筝的重奏体裁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在传承传统古筝艺术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古筝艺术的传播以及舞台艺术实践的表演空间。

  《返璞归“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琴谱,它用音符承载文化,以无声对话有声。翻阅它,聆听当代文人雅士的吟诗作对;弹奏它,感知指尖下四季轮回的无我境界;分享它,期待与当下筝友乐社共赴一场音乐盛会。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