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受到的最大压力是什么?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年来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421名学生中,有19.4%的学生考虑自杀,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让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因此施加了极大的压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另一项由皮尤研究中心开展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美国成年人认为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太小,只有15%的人意识到父母给学生的压力更大。
美国心理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心理学博士、华盛顿大学康复心理学博士后、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部副主任克鲁斯·瑟伯等人所著的《如果父母这样支持我就好了:让孩子体会到引导、安慰和鼓励的力量》一书就指出,“在(心理负担)引发的情绪强度方面,没有一种心理负担能与父母给的压力相提并论”。
书作者指出,父母给孩子压力,是因为他们关心孩子,但事与愿违的是,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普遍的、共同的症候,包括“悲伤、对曾经能带来快乐的活动不再有兴趣和乐趣、精力不足、缺乏内在动力、难以集中注意力、食欲改变、失眠”。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孩子良好成长,获得健康成长,其实确实有必要对孩子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个道理其实并不费解,哪怕是高度自律的成年人,在学习、工作、兴趣爱好环节,如果有明确可参照的目标体系、压力体系面前,也更可能得出更可观的成果。
但这个压力需要是健康的而非有害的压力。书中解析了孩子承受的父母压力,将之氛围重要性、机会、竞争、完美的结果、紧迫性、控制权与表现7个维度。很多情况下,父母不加区分地施加压力,尤其是那种投入时间多、训练强度大,但成功率其实很低、失败后果很严重的竞争方式,这就必然让孩子感到超出自己承受极限的压力。
《如果父母这样支持我就好了:让孩子体会到引导、安慰和鼓励的力量》书中指出,很多父母其实可以归于所谓的压力型父母,原因是这样的父母自己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匆匆忙忙、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从而要求孩子必须每时每分进行努力,并且享受孩子通过努力获得的成果带来的开心感受。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旦因为能力不济,或者方法、方向出错,或者努力不够等任何因素导致的失败,都会深感对于父母的歉疚。这种情况下,孩子在重压之下,更可能出现不健康的竞争行为,如舞弊。
书作者建议,为人父母者有必要将自己从压力型父母,升级为更具包容心、更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能够为孩子成长提供给情绪支持的支持型父母。书中给出的建议还包括,父母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核心期望,包括更为合理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更为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表达,坚持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兴趣爱好、发展选择而非以自己的判断凌驾于上,对于孩子的成就要以欣赏态度予以接纳,减少对于不完美的挑剔,等等。
所评图书:
书名:《如果父母这样支持我就好了:让孩子体会到引导、安慰和鼓励的力量》
作者:(美)克里斯·瑟伯、亨德里·魏辛格
译者:姜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供稿人:陈 麟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