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题材重磅作品《乌江引》北京、广州两地同步首发
2022-03-02
收藏

3月1日下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广东省作协、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花城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密码破译中的青春长征——《乌江引》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广州两地同步举行。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人民文学》杂志社2022年第3期同步刊发。

IMG_256

中国出版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党史专家、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晓丹,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南方出版传媒总经理叶河出席发布会。资深信息高级军官齐瑞华,长征密码情报史专家陈伙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胜,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永亮,广州市文联市管干部、一级调研员陈启银,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练行村,南方出版传媒副总编辑萧宿荣,以及两家出版社的领导: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该书作者、著名作家庞贝,中革军委二局首任局长曾希圣之子曾建生参加发布会。活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主持。

IMG_257

北京会场嘉宾合影

IMG_258

广州会场嘉宾合影

虚实相间 书写长征史诗的另一个传奇

长篇小说《乌江引》呈现长征史诗的另一个传奇,一支鲜为人知的秘密力量,这便是以“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破译主力的中革军委二局。他们利用早期无线通讯技术侦收的敌台信号,几乎成功破译了国民党军的所有密码情报,为红军一次又一次突破重围、绝处逢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民党军对红军的情报却一无所获。这是人类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情报战孤例。毛泽东同志曾感慨地说:“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乌江引》以这段历史为背景,以大量解密档案及“破译三杰”后人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在客观史实基础上甫以文学想象。全书主体故事发生在红军主力1935年1月初突破乌江、3月底南渡乌江之间,其间有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和四渡赤水等大事件,这也是长征途中最为关键、最有戏剧性的辉煌乐章。小说分“速写”和“侧影”两部分,前者是军委二局匿名者的战地笔记,后者是今人对这段秘史的艰难寻访。小说用这种虚实相间的复调笔法再现历史,巧妙勾连起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整个二十世纪革命史。作品也由此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一个有关记忆与身份的现代主题。

IMG_260

北京会场为《乌江引》揭幕

IMG_261

广州会场为《乌江引》揭幕

揭秘历史 发掘无名英雄功业的价值

与会专家和学者对《乌江引》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做了深入、精彩的分析和解读,一致认为,这是首部以中革军委二局为对象的文学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书保持了严谨严肃的创作作风,在真实史料基础上进行氛围、场景的再创造,是对伟大长征精神的崭新书写。尤其是对长期在秘密战线工作的军委二局无名英雄的书写,具有揭秘历史、发掘以“破译三杰”为代表的无名英雄功业的价值。正如该书的重要原型人物之一曾希圣所说:“无名英雄更可贵。”同时,该书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疑问,那就是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打仗的方式就是不断转移、不断走路。尤其是在湘江血战的惨烈之后,中央红军三万人被蒋介石四十万军队围追堵截三个月,当时的情势可以说是一步走错,全军覆没,但我党我军靠着正确的战略决策,起死回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通过《乌江引》可以知道,密码破译是一切决策的基础,对情报信息出神入化的运用是决胜的关键。

该书并没有因为写密码破译的技术工作,就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智慧和战略决策还原成纯技术,而是较好地处理了密电破译和战略决策的关系,在不可辩驳的历史真实中展现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智慧和胆略。作者曾在相关行业从业,对这段历史,对这支队伍,带着深沉的感情。他的书写,有战火更有烟火,有知识更有见识,有文化还有文采,有性格更有品格,有道义更有情义,有正气更有朝气。通过书写特殊群体的战斗和战法,让人民军队的有机整体以更完整的形象呈现出来。

IMG_271

《乌江引》作者庞贝在新书首发式上发言

回望青春岁月 一次“非我莫属”的写作

作者庞贝坦言,创作该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一次回望。庞贝早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曾在解放军总参某部的总部工作。著名作家莫言、麦家早年也曾在此系统服役,这个系统的前身就是红军时期的中革军委二局。庞贝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曾出版《无尽藏》《独角兽》等长篇小说,并曾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决选。基于自身的职业背景和创作实力,在长征密电大量解密之后,庞贝便决意创作这样一部“非我莫属”的长篇小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也是一场人类身心极限状态的超常实验。七天七夜不睡觉是什么状态?但你必须破开那些密码。”庞贝说,“遵义会议之后的第一仗——土城之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刘伯承,叶剑英,杨尚昆、邓小平,党和红军多少精英人物都陷在那道山谷里。战地侦收,就地破译,必须立马破开!人类情报史上,这种情况真是闻所未闻。通常是先有侦收,再有破译,而破译很难立马完成,总得迟后些,而迟后也未必能破开。然而奇迹发生了,曾,曹,邹,这几位智力超群的破译高手,他们就在那炮火轰鸣的阵地上破开了,就地破译,于是有了一渡赤水……”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