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近期,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的《古罗马二十四小时》《古雅典二十四小时》《古埃及二十四小时》《中国古代十二时辰》陆续上市。每种图书均选取相应古文明典型时期一年中的一天,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下重构24个故事,细腻呈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图景。
公元137年,古罗马的洗衣妇怎样去除衣服上的污垢?去不列颠送信的帝国信使,马跑得有多快?《古罗马二十四小时》中,作者菲利普·马蒂塞克(Philip Matyszak)给出了答案。那时,帝国拥有令人咋舌的财富与繁荣,城市则是文化与学问的象征。但普通的罗马人——夜警、面包师、学童、香料商、浴场侍者……他们不大关心不断扩张的领土与巍峨的建筑。对他们来说,生活并不容易,每天都有挑战。
菲利普·马蒂塞克也是《古雅典二十四小时》的作者,现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从事古代史一手资料研究。他著有20余种图书,包括《五第纳尔畅游古罗马》《希腊罗马神话》等作品。在《古罗马二十四小时》《古雅典二十四小时》中,不同职业的人物既是各自故事的主人公,间或与其他故事的主人公相遇,生活互有交叉,读者则仿若置身于其中的时空旅人。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的作者唐纳德·P. 瑞安(Donald P. Ryan)为考古学家、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人文学部研究员,曾带领考察队前往埃及,指导帝王谷的挖掘工作,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古墓和木乃伊,著有《古埃及穿越指南》《古埃及:基础知识》《在埃及的沙漠之下》等书。《古埃及二十四小时》不光是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更是在其中穿插了历史地理、政治制度、文学艺术、日常生活等信息,使其实现了社会科学的科普功能。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两汉之际》的时代背景设定在新朝天凤四年(公元17年)。作者庄奕杰在史料基础上构建故事,细腻描摹了铜匠、织工、医生、马夫、驿骑、戍卒、史官、侍女、修墓人、盗墓贼等人的生活,呈现两汉之际的社会风貌。(童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