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作为上海“全国科普日”徐汇区重点活动之一,全国科普日系列科普讲座启动仪式暨《118化学元素》新书发布会在“凌云·品书院”举行。在这个由“校”“企”“社”三方力量共同搭建的线下科学科普实践平台举办的首场活动中,戴升带来“化学元素与中国——从青铜器到航天器”科普讲座,由凌云街道牵头搭建的“域见·理”红色阅读空间也揭开面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党的“二十大”也即将召开。因此,今年全国科普日的主题是“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今年也是华东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在这特别的年份,这场活动更具特别意义。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党工组组长、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原副校长于建国首先为活动发表致辞,强调科普在国家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及全民科普的重要性。他向大家分享了一段清华大学温铁军谈论民众需要从传统文化吸收精华的内容,进而指出科普教育同样重要,“我们很多普通民众其实非常的缺乏科学的知识。《118化学元素》这本书起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实际上科普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在日常的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离不开基本的科学素养。华东理工大学未来可以协助社区街道,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更多科普活动和课程。”
校企社联动,提供科普输出
活动当天,“凌云·品书院”迎来开幕。品域中国高级副总裁詹骏女士为“凌云·品书院”作开业致辞,凌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张军和品域中国总裁、联合创始人曹宇共同为“凌云·品书院”揭牌。“社区书院”作为上海市基层科学普及发展阵地,担负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强科技志愿服务的责任。凌云街道在品域凌云里公共空间打造了有校企社联动特色的“凌云·品书院”社区科普文化阵地,发挥华理学区优势资源,融合凌云理工少年科学院现有品牌能量,通过高效科技成果展示、企业科学技术输出、社区科学知识普及三大核心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普输出,全面开创科普示范社区新典范。
与此同时,在“党建引领、科技特色、资源融合、群众喜爱”的目标下,由凌云街道牵头搭建的“域见·理”红色阅读空间也揭开面纱,凌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成,华东理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磊共同为“域见·理”红色阅读空间揭幕。
揭牌及揭幕仪式后,徐汇区工商联副主席邹文矜、凌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蟾华、凌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继红、徐汇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张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张辉、凌云街道商会副会长徐建界一起向辖区内的六所学校赠送科普读物。
华理制造,原创科普新书首发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张辉介绍,此次我们选择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以“凌云·品书院”这样一个线下科学科普实践平台为阵地举办的这场科普活动,旨在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让公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科普、体验科普,让科普更普遍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科普读物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科学普及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科普新书《118化学元素》从内容到插画均为本土原创,既是为庆祝华理70周年校庆,也是华理社在原创科普出版领域积极探索的成果。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华东理工大学的三大“双一流”学科,大学母体的学科优势为华理社“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理想出版、智慧经营”的理念提供了依托与支持。在学术出版上,化学化工一直是华理社重要的出版方向之一。2016年,出版社筹建的“能源与环境(化学化工)出版中心”成为上海市学术·专业出版中心,是上海市唯一一家化学化工领域的专业出版中心。而在市场图书出版方面,华理社始终相信,做出版与做教育互为延伸。过去几年,华理社根植于K12基础教育领域,出版了一系列高品质且广受市场欢迎的教育类图书。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科普出版领域,华理社仍将坚持立足基础学科教育,依托高校母体,发挥专业优势,在陪伴青少年学习基础学科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科普读物与讲座,与高校优秀的学者合作,提供有趣味性和前沿性的科普讲座,以此培养青少年基础学科的科学素养。
科普创作看似简单,但其不仅需要作者具备扎实专业和的科学知识,还需要灵活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在引进科普图书泛滥的今天,只有原创科普图书,才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懂得中国读者,更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同时,也只有原创科普图书,才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中国科学文化的魅力。
《118化学元素》就是这样一本“中国制造”,作者戴升教授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留美归来的爱国科研工作者。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他参考了初高中的教科书,筛选了与中国学生学情相匹配的知识点。此外,在书中增设了 “元素与中国”的特色板块,着重介绍了化学元素与中国的关联。华理社还邀请了专业的插画师,用生动的漫画配图来介绍化学知识,结合能源、环境、材料等科技前沿进展,让化学元素们从平面化的符号中跃出,把化学元素知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青少年读者面前。
接下来,华理社将进一步在上海、乃至全国,深入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进社区的系列活动,提高青少年对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将优秀的学者、优质的科普讲座送到青少年身边,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播,为青少年播下科学的种子,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未来,华理社还将坚守服务教育的出版理念,发挥专业出版优势,挖掘优质作者,并与上海博物馆等科普机构开展出版合作项目,提升青少年学科素养,以科普出版助推“双减”。
本书作者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升随后发表作者致辞,他谈到大学教授、前沿科研工作者编写科普读物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飞速发展,这也要求科普工作做到与时俱进。高校教师带领研究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熟悉了解科技的最近进展与发展趋势,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高校教授也有着义不容辞的科普责任。“科学需要接地气”,高校教师不应只限于三尺讲台,需要把象牙塔里的知识传递给社会,传递给青少年,告诉他们“科学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此次出版的《118化学元素》就想做到这一点,用一个个化学元素带领大家认识生活中的万物。戴升教授希望用他对科学的理解,做一个传承者,去挥动科普的翅膀,承载新一代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致辞结束后,戴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华理社科普系列讲座“化学元素与中国——从青铜器到航天器”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