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出版社新书发布 红旗渠英雄莅临现场
一一《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亮相2023中国图书馆年会
2023-09-15
收藏

9月15日,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文心出版社出版的《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亮相2023中国图书馆年会。该书主要作者余文国和年龄最小的修渠英雄、特级劳动模范张买江老先生莅临现场。

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林县(今林州)缺水的历史,林县人民靠着一把锤、一把钎,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壁穿石,经过近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修成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举世闻名的红旗渠。

【小学生朗诵修渠人张买江事迹,张买江寄语学生】

买江这名字是他爹张运仁给起的,意思是说将来要是有了钱,什么都可以不买,就买条江回来。看来实在是缺水缺怕了。买一条江回来,水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张买江至今还记得上工地临走时,母亲撂给自己一句刻骨铭心的话,不把水带回家你就甭回来。自此张买江就成了红旗渠工地上年纪最小的修渠人。

30多年后,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来到了红旗渠灌区管理处合涧,成为了一名守渠人,他的名字叫张学义,他父亲叫张乃江。

当天下午三点半,新郑市正商外国语小学周佳雯、高恩泽、董艺萌、陈世达4名学生现场诵读《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书中“年纪最小的修渠人”张买江的故事。

据介绍,《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是专门写给青少年的红旗渠故事,由文心出版社策划出版,主体部分由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56个故事组成,层层拆解中国第一渠的修建过程、背后的故事以及建设者们的心路历程。再现了老一辈修渠人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进而深刻揭示出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新郑市正商外国语小学教师刘博告诉记者,学生们都很用心在朗诵,从组队到节目成型,仅用了三天时间。

在当天活动现场,还展出了林州西街学校学生所做的版画,这些稍显稚嫩的版画将当年修造红旗渠中的人物和事件刻画得栩栩如生。

“看好自己的身体,管好自己的孩子,能教他们学会能成功,懂吃苦、懂事情、勤学好问,才能成国家的栋梁。”张买江寄语在场家长和孩子。

“我想说的是红旗渠是人生智慧的一部百科全书,以后要培养一种吃苦的精神,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刃而上,并且讲究方法。”余文国表示,希望孩子们依然奋斗,赢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高光时刻。

【《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作者谈启发:张买江老师是行走的红旗渠】

60多年前,林县(今林州市) 开始修建红旗渠,年幼的张买江接替父亲,走上工地。

这一段历史被收录在文心出版社出版的《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一书中。

活动当天,回忆起修渠往事,张买江感慨万千,“修渠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整整修了10年。”张买江说。

《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2023年上半年出版以来,已发行超过8万册。

写这一本书的动力是什么?

“我本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天天打交道的都是中小学生,怎样能够让孩子们摒弃娇娇二气呢?”本书作者、从事高中历史26年教学的余文国介绍,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最合适不过。

写作的另外一个动力在于身份,“我是安阳人,从小我爸爸告诉我我的根在林县,而且恰恰和任羊成一个村庄。我觉得冲着这一点,我也有必要把它写下来。”余文国说。

余文国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让更多广大的青少年能够真正的接触到红旗渠,了解到红旗渠的故事,从而能够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这是教育所应该追求的。

《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一本书,给读者传达什么样的启发?

余文国表示,弘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通过奋斗赢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高光时刻。“我也希望通过写这本书,能够把我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和领会传递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最朴素的一个想法。”

余文国分享说,每次外出活动,张买江总是被很多学生围着签字,“我觉得张买江老师是行走的红旗渠。”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当孩子们把张买江老师围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时候张买江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亮的那颗星,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余文国说,正因为有千百个张买江,所以才能修建成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

另悉,为配合《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一书的宣传发行工作,文心出版社同时举行了征文活动。现已进入最后的评选阶段,将于10月28日在林州举办征文活动的颁奖仪式。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