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画报出版社承办的《地图上的中国史》(青少版)新书推介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朝阳馆)举行。中国编辑学会会长、著名出版家、学者郝振省,畅销书“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丛书主编李不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北大历史学博士闫志,文化学者、新媒体文化领域大V“丹青旅者”李海峰,中国画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方允仲等出席活动。活动由中国画报社重点项目部主任郭翠清主持。
郝振省
推介会上,郝振省代表中国编辑学会,对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对作者团队、编辑团队表示由衷的敬意。他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史、修史、学史、传史的传统,史学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领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具体表现。”相信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的《地图上的中国史》(青少版)能在权威、丰富和实用上做出一次突破,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不白
李不白代表主创团队发言,他介绍,地图出版的专业度高且审核严格,一般历史类图书里不易见到专门配置的历史地图。为此,他和出版团队在地图、文字和呈现形式进行了长时间的攻坚。“作为一名地图学的工作者,应当用所掌握的知识帮读者少走一些弯路,让青少年对中国复杂的历史逻辑有所了解,为将来学习更复杂的知识打下基础。”
闫志
闫志表示,理解人类文明和历史,是不可能脱离地理因素的。最能体现历史地理对治史的重要性的莫过于战争,而这些战争胜负的关键点却往往和地理知识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任何一场战争都离不开指挥者对地形地貌的利用,如果历史作品的作者对战时的地理环境没有足够认识,没有为对应事件配备翔实明了的地图,历史作品就无法复原战争原貌、揭示其背后的历史内涵,更无法让读者身临其境,而这一点恰是《地图上的中国史》(青少版)所侧重的。
李海峰
李海峰坦言,他对该书中“长平之战”的地图印象深刻。该图用对比非常强烈的深棕色和淡绿色区分了山地和平原,如航拍照片般体现了横亘战场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直观展现了长平的地理位置如何决定了秦赵双方相差悬殊的战争成本和胜负概率,这样清楚的地图是以前很少见到的。
郝振省和方允仲共同为新书揭幕。
《地图上的中国史》(青少版)以原创全彩地图为青少年讲解中国历史,由李不白完成地图绘制及主编工作,全书按时段分为“从神话时代到西周、春秋战国、秦与西汉”等10册,以159幅原创全彩地形图为基础,介绍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清末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中国历史,并以地理为逻辑为中国历史梳理了较为简单的框架,以高度还原地形特征的地图解说朝代变迁、民族兴衰乃至战争胜负的内因,归纳了中国复杂历史背后的常见规律和共性特征,同时以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图文并茂的版式设计,结合语文、历史教材进行了谋篇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