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的轻盈,思想的力量
吟光 | 2021-09-17
收藏

21世纪初,“哈利·波特”系列引入中国,当即掀起幻想狂潮,尚在中学的我经由同学推荐,从此坠入异域魔法的大梦。十几年后,《冰与火之歌》风靡全球,彼时我已在高校攻读文学专业,亦为其波澜壮阔的图景再度沉迷。

这一辈青少年的幻想启发于西方,而后来不少深耕幻想领域的华语作家开始构造东方幻想体系,包括为本书做推荐的《三体》作者刘慈欣和“九州”系列缔造者之一潘海天。若说一部《哈利·波特》促成了全球青少年对英国文化长达二十年的狂热,如今我希冀基于东方审美构筑一个异样新世界,不用魔杖和猫头鹰,而用古琴和诗词——黏合古典、现代与未来,这也是当今青年人建立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

创作实践中,我一面接受正统经典的学院派教育,一面又心怀在幻想文化里成长的情怀,文学观念不断被打破、重塑与融合,最终发现更想走到两条路中间——这种游移的“边缘”身份带来诸多困境,比如两边读者的差异化,不易找到定位;比如难以回答“你是什么作者、你的作品是什么类型”等问题;更比如,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隐隐横架在“严肃”和“通俗”的定义之间——幻想小说天马行空的羽翼有时反成桎梏,阻碍其对文学和人性做出深度探索。

其实在我看来,超自然想象为乌托邦提供可能,也成为另一种记忆/现实的隐喻方式。借用卡尔维诺“轻”的美学观:“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我亦试图寻求轻盈和厚重之间的平衡,打破文类边界,探索幻想与现实的共存之道,这也与学者倪湛舸的观点一致。

《天海小卷》收集了我曾经得奖或发表的中短篇奇幻/武侠/科幻小说,并重构一条主线串联融合起来,花费功夫几乎相当于重写。出于对幻想题材的执迷,在写过历史小说(《上山》)也写过现实题材(“港漂系列”)后,兜兜转转,终于还是回归本心。很高兴它以这样的方式呈现给世人,也呈现给自己。

以下简单谈谈书中思考的成长、爱情、艺术等主题:

一、成长与爱情

主角夜露生在鲛人海底,辗转飞入羽人天宫,后落于陆地人间——在不断游走异域中,她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又因环境变化而迷茫:鲛人性情散漫,羽人争强好胜,人类尔虞我诈……“诸侠之师”木剑客评价我的作品本质在写“远走他乡的少女成长”,或许《天海小卷》最担得上这句话。

我曾将书里的情愫概括为“追星少女的心路历程”,主角来来去去绕不过的正是情关:第一个时空《浪歌与泪》,她仰望高高在上的偶像,满怀暗恋心绪;第二个时空《白头》,她努力走到偶像身边,两人距离拉小但仍然存在;第三个时空《浮焰沉光》,她饱经历练和磨砺,两人关系也变为互相扶持与守护——循着偶像的指引,萌生性别意识,点燃心头火光,也促发自我追寻与成长,这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恋爱桥段,却观照当下的生命形态。

编辑老师说每段故事结局怎么都是悲剧,但我想,就算她最终没有爱到想爱的人,却活成了理想的样子。

二、吟游诗人与艺术乌托邦

再说《天海小卷》的另一主题:“弦之歌者”,以及背后对艺术精神的推崇。

诸艺术中,音乐与诗歌最为近邻。诗源于歌,歌与乐相伴,保留乐质;诗又是语言的艺术,包含言质。本次创作灵感,源于重塑“吟游诗人”意象:原指古凯尔特写作颂词和讽刺作品的人,推而广之,泛指部族中擅长吟咏英雄业绩和乡野传奇的诗人、歌手。历史上,吟游诗人奏起有魔力的竖琴,对日颂唱,路过农间田埂或贵族家宴,传唱故事也收集故事,有时荒凉有时热闹……

“吟游”代表异域游走,采录地方传说,解译尘封古籍,并用故事来传递思考,是历史与艺术的守护者,创作来自心灵也直抵心灵。由于不断述说英雄事迹,深植内心,他们同样自认为是英雄。在我上一部作品《上山》中也曾出现吟游诗人的形象,是置于唐朝文化圈层中,本书则延续《山海经》等东方神话脉络。

如今在现实世界,文艺并非生存刚需,有时还要转换为主流价值标准来做评判。因此我设定异世界中的文艺直接生成能量,影响世界运行:前两个故事的海洋鲛人和天宫羽人之创世神话,凝结出“精神力”结晶,落入第三章《浮焰沉光》人类族群——由此引出本书其实是“艺术乌托邦”系列的开头篇章,往后还将继续拓展版图,并试图探讨:艺术家主导的世界,会是更加纯粹的乌托邦吗?

木叶簇簇,水柱淼淼,火光烈烈——读过《火的精神分析》和《烛之火》,发觉法国哲学家巴什拉将烛火、植物甚至孤独的水柱和星状的遐想联系一起:“看到在无边田野上、夜空中燃起巨大火光时心理上所受到的严重创伤”,仿佛是夜露目睹半夏投火山时的心灵折磨;“穷苦人好像手持寂寞的火把,把自己孤独者的梦幻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又像在说吟游诗人孤苦流浪的宿命。此外,文中还穿插化用到尼采、梵高、沈从文、贡布里希等人艺术理念,来自远方思想者的灵魂共鸣,让我如火苗般颤动。

三、拉丁情结

分享一个彩蛋:《白头》部分角色和情节,取材自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的一段历史。

一方面,我是巴萨的铁杆球迷,另一方面,热爱“Viva La Vida”(西班牙语:生命万岁)的西班牙和拉丁文化。索里达利原型来自领衔“梦二队”的罗纳尔迪尼奥,宣扬“快乐足球”的他被赋予醉舞狂歌、纵情燃烧的生命特质。而他与后来的球王梅西(文中名为希奈)之间纠葛的兄弟情谊,更让我耿耿于心:老的英雄一手带出新的英雄,又逐渐被其取代,这中间历经怎样的挣扎?每个人又如何自处其间?或许外人永远难知内情,但可以通过文学来想象和弥合。

另外,柏林思的原型是巴西球星卡卡,他在羽翔盛典上失利的描写来自于意大利巨星巴乔,贝娜的原型是英国球星欧文,卡奥自然就是埃托奥了,几人身上分别寄托一些个人理解,相信球迷能看懂深意。部分人名化用西语谐音,如:索里达利来自Solitario(古风词汇),描述孤独感,特指孤傲、诗性、浪漫和富有吸引力;希奈来自Jinete,指骑士之意;露西娅来自Lucia,指光之女神;柏林思来自Principe,指王子、生活阳光和快乐的人;贝娜来自Pena,指遗憾、难过之意。

四、结语

言及末尾,若问为何喜欢奇幻?或因其瑰丽奇绝,浪漫多情;也因想象力如羽人的翅膀、鲛人的尾翼,具有超越凡俗的力量;更因华词绮语之下包裹的正是一颗真挚的心和自由魂灵。幼年被关在书房,面对满桌功课习题,不自主把目光投向被窗户分割成块状的天空,想象有朝一日能破窗而出、踏足屋顶远去,遨游山峦云层之上,像自由的风,远离俗事纷扰。如今也算在文中得偿心愿。

J.R.R.托尔金曾在演讲中说:所有的童话故事都将成真,至少能补救人类,以他们想到或想不到的方式。多年后的今天,我仍想用相似的一句话结束本文:所有的幻想都会成为现实,至少能安慰心灵,以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

浩大世界里,每个人都曾感到孤独与彷徨,无论是哪个族群。但只有爱、艺术与理解,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这既是幻想的抚慰,亦是思想的力量。多少个艰难日子借着一缕微弱光亮,终于没有放弃对自我和美的追寻,得将这场大梦献给世界。

定价:48元     出版日期:2021年3月     作者:吟光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