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视野下的“小事件”与“大历史”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倩 | 2017-01-17
收藏
摘要: 1月14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举办的《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17AA80EE37001F2820E496E0A19211C9.png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月14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举办的《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北京行政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高寿仙,该书作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以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路英勇等出席并发言。

路英勇首先对李伯重能够选择在三联书店出版自己的作品表达感谢,希望通过这部《火枪与账簿》以及本次活动,会对作者的学术思想有所了解,尤其是对书中所写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早期全球化如何出现又是如何发展的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该书,能够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展望。

李雪涛认为,作为严肃学术人,能够将学术图书写得这么好看好玩的并不多见,而李伯重就是其中之一。李雪涛指出,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的研究确实已经很多,但能将其与经济史结合,选择一个很巧的角度介入,该书作者具有开辟之功。高寿仙则从“新思潮、全球史和公众史学”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阅读《火枪与账簿》的感想。

李伯重.jpg

(图为李伯重

新书发布之后,李伯重作了题为“‘小事件’与‘大历史’全球史视野中的‘永历西狩’”的主题演讲。李伯重认为,作为明朝最后残余势力的永历并不是微不足道的,“永历西狩”也不是“小事件”,而是中国历史空前绝后的事件。因为永历王朝灭亡后,历史并没有终结,云南、缅甸、越南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他最后总结道,中国是多个地方组成,中原只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研究中国历史,除了西方,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所以要把中国史放到世界的视野中研究。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讲述的是15世纪末至17世纪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李伯重将这个时代的特征概括为“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事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该书的写作,对于李伯重来说是转向新领域,激发新思维。他认为,史学必须不断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新的见解和看法,如果史学家都一代代地延续前人的陈说,那社会也就没有必要有史学家了。从治学的角度,对他而言,如果陈陈相因,“研究工作将会变得如巴勒克拉夫批评许多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像老牌发达国家的某些工业部门一样,只满足于依靠继承下来的资本,继续使用陈旧的机器,生产出与过去一样的产品。如果这样的话,一个学者的学术生涯也就接近尾声了”。但是晚明时期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既是今天学界的一大热点,但也缺乏共识作为研究的依靠,写作起来,确实充满机遇和挑战。从这点说来说,《火枪与账簿》是一部体现国际学术新潮流、面向社会大众的全球史研究著作。

作者简介

李伯重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机构的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以及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成员。主要著作有《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1990)、《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等。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