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Z世代破迷茫、立信念的青春修炼手册——评《韬奋精神的时代回响:理论与实践研究文集》

    当“新闻已死”的论调在社交媒体甚嚣尘上,当流量逻辑不断蚕食媒体初心,一部沉甸甸的文集悄然问世——它恰似一把穿越百年的钥匙,为当代青年打开了理解“新闻人为何而战”的思想闸门。《韬奋精神的时代回响:理论与实践研究文集》并非寻常的论文汇编,而是一场与“中国现代新闻旗帜”的深度对话,一次对“新闻人精神原点”的郑重回望。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韬奋先生以生命写就的“职业... 更多

    丛颖
  • 《寻找弓仲韬》:“四力”淬炼信而美

    首部反映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创建者弓仲韬生平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寻找弓仲韬》,由河北省省委党史研究室策划、作家高宏然创作,中国言实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悉心捧读,内心充满感动。感动,来自于“信仰纯粹、对党忠贞,心系苍生、胸怀大义,舍生忘死、不懈奋斗,历经万难、不改初心”的革命前辈弓仲韬,亦来自于写作者对于“四力”的自觉践行。作品有筋骨有温度,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情... 更多

    宁雨
  • 无字地带更冷峻——评斯坦贝克《人鼠之间》

    与约翰·斯坦贝克动辄三四十万字的那些长篇相比,仅仅五万字的《人鼠之间》堪称惜墨如金,一群美国底层劳工的命运在每个字中辗转沉浮,故事的张力在每句话中冲突对抗,最终造成了智力发育不全而又力大无穷的劳工莱尼死亡,而且是被他视为生活最可靠的后盾乔治所杀。 这本来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斯坦贝克这样卓越的小说家却用铜版画式的蚀刻将这个故事讲述得又锋利又丰满,充满冷峻的力量,... 更多

    谢明
  • 10月16日:值得所有人记住的日子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的惊雷,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61年过去,那朵蘑菇云早已散尽,但有一种精神,却如戈壁上的马兰花,生生不息。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不仅是为了致敬,更是为了传承。一部《我是马兰人》,记录了那段隐姓埋名的岁月,也为我们打开了理解“马兰精神”的密码。当罗布泊的风掠过戈壁,总会掀起盐碱地深处的细碎声响。那声音里,藏着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 ... 更多

    于建华
  • 小轩窗 大景观——张鲁镭中短篇小说集《浣花溪记》印象

    张鲁镭是个颇为勤奋的作家,她的中短篇小说经常见诸国内一流的文学期刊,作品发表量在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中一直居高不下,是文学辽军名副其实的主力作家。鲁镭的小说恬淡、绵密、扎实、诗意,富有烟火气,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征的创作风格,也引起了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许多重量级批评家都撰文评论过她的作品。我不是批评家,不会做高深的专业概括,我仅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说说阅读鲁镭... 更多

    老藤
  • ​历史、语言与时代回响——评李春阳《〈人民画报〉(1950–1966) 美术作品的“革命性叙事”语言》

    近日,读到李春阳的文章“《人民画报》:(1950–1966) 美术作品的“革命性叙事”语言”(以下简称为“《人民画报》的‘革命性叙事’语言”),颇受启发。在此,谨以围绕历史、语言、时代反响的三点体会与各位读者分享。人民生活现场的视觉档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从未间断出版的四大报刊之一,《人民画报》为我们提供了记录当时人民生活现场的珍贵视觉材料。李春阳选取了其中带有时代生活气... 更多

    许钦松
  • 草原叙事的三重变奏:评索南才让《姐妹花商店》

    索南才让的文字有种奇特的魔力。他写草原,却不像观光客那样沉迷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他写蒙古族的生活,却从不刻意强调异域风情。就如在本书收录的同名小说《姐妹花商店》里,那个羊毛收购站旁突然出现的帐篷商店,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不期而遇的转折点,在此处“出没”的阿菊和阿秀姐妹,还有阿秀的丈夫博尔迪,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顺藤摸下去,竟然牵连起了多年前的仇视甚... 更多

    胡泊
  • 在家庭的废墟上重燃太阳——《太阳熄灭》的伦理书写

    在岑叶明的科幻小说《太阳熄灭》中,末世的浩瀚背景和文明的危机成为故事的外壳,而家庭的裂痕与重建、伦理的挣扎才是故事的灵魂。作者通过四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映射出在极端环境中家庭制度的变形,个体情感与集体命运的冲突,以及现代社会伦理观念的撕裂。这部小说不仅是对未来人类生存的技术想象,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伦理叩问。一、家庭伦理的现代性断裂:从“亲缘秩序”到... 更多

    时潇含(青年作家,福田区作协副主席)
  • 《中国女诗人诗选2024年卷》的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学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一笔

    《中国女诗人诗选2024年卷》,施施然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这部由女诗人编选女诗人作品的年度诗选,精选优秀且具影响力的汉语女诗人年度佳作,以省为划分标记,客观呈现出中国当代前沿实力女诗人创作的“全景图”。《中国女诗人诗选2024年卷》共收录了全国三十余个地区111位女诗人作品。其中从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翟永明、海男、蓝蓝等,到70、80年代的尹丽川、戴潍娜、... 更多

    易明
  • 微观战史与人的刻度——抗日叙事的历史重构与价值追寻

    《逊克河秘事》王昆 著2025年8月 36.00元济南出版社出版这辑小说构成了一幅抗战的局部“清明上河图”,作家王昆以显微镜般的洞察,刻画了宏大历史下鲜活的肌理纹路。他的创作实践不仅拓展了抗战叙事的疆域,更在整体架构与细节雕刻中,展现出独特的抗战认知论与价值追寻路径。在闽西群山的褶皱里,九龙溪的流水裹挟着战火与血泪蜿蜒前行。王昆的《九龙溪静静流》以工兵曹桂声的逃亡与觉醒... 更多

    秩八
  • 《穿西装的椅子》——无法被AI模仿的小说 献给算法洪流中每一个孤独的灵魂

    在算法编织的密网中,如何安放现代人的孤独与无力?2025年8月,姬中宪的短篇小说集《穿西装的椅子》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之间推出,以23个荒诞故事捕捉现代人生活中那些欲哭无泪、欲笑无声的瞬间。作为小说家兼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姬中宪的写作始终带着对现实的敏锐以及一点点恶搞的趣味。他做过社工,写过专栏,后隐身大学教书,真正的癖好却是收集荒诞与诗意,再将它们变成小说。他出版过... 更多

  • 海洋诗学中的青春话语——略评《三沙,青春如潮》

    《三沙,青春如潮》是由《诗刊》社编、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以三沙为主题的诗歌合集。这部诗选在当代海洋诗歌谱系中呈现双重特质:一方面,它以三沙这一特定地理空间为焦点,深化海洋诗歌在地域书写中的美学探索;另一方面,其将青春话语融入国土叙事的方式,为家国主题提供了更具代际特征的表达范式。宋明炜指出,青春这一别具一格、充满活力的形象,激起各种新鲜的政治、文化与文学想象... 更多

    蔡英明
  • 生生不息——《好天气》读后感

    苏童《好天气》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5.5历时十一年,当代著名作家苏童的长篇新作《好天气》终于面世。全书经过删减后共计四十七万字,沉甸甸捧在手掌,不禁勾起万千读者的心:这一次,苏童将会勾勒出怎样的故事?他笔下的人物依旧迷人吗?他的文字依旧充满氛围吗?《好天气》讲述的故事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处于剧变中的苏州近郊为背景,苏童用魔幻与写实交织的笔触记录下那个已... 更多

    白羽洁
  • 神本无相,欲塑金身——李修文小说集《夜雨寄北》中的蒲松龄时刻

    最近读李修文写的《夜雨寄北》,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命运中的“蒲松龄时刻”。如果说焦虑是一个人主体性的反应,那么“蒲松龄时刻”,则意味着我们如何运用一种超越现实的形式,去更深地凝视现实的荒诞,以抵达命运的解法。这也即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所在。从马尔克斯笔下百年不死的家族,到卡夫卡房间里的甲虫,再到博拉尼奥、富恩特斯、略萨们笔下遍布命运裂痕的... 更多

    梁州
  • 荒野永恒

    散文集《深山欲雪》作为傅菲驻扎深山三年创作的最新作品,是他深入生态现场而收获的深刻生命体验。这部作品以江河、荒野、虫鸟、物则、茶食为主题切分为不同的小辑,整体结构整饬有度,共同构建出疏朗中见细腻、错落有致、生动立体的生态文学世界。傅菲在其中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废弃屋舍”的意象具象化自然主体的回归与荒野的永恒属性,进而展开了关于人类在自然和历史中的存在性... 更多

    周文蔚
  • “自然诗”:当代诗歌的返本之路——小议李少君近年的诗

    我想稍作一个铺垫,从一个较早的记忆谈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同吾先生曾编选一本《诗人喜欢的诗》,邀我也写了一篇文章。我起笔写的是《豹》,这首诗是八十年代刚开始接触西方现代诗时我最早读到的作品之一,作者是里尔克,我读到的应该是冯至先生的翻译,这首诗对我震撼极大,甚至多年后我到法国,还特意去拜访了里尔克写下《豹》的巴黎植物园园。《豹》一度被编辑改为“动物园”,其实... 更多

    杨克
  •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读喻之之小说集《四月的牙齿》

    小说家对笔下人物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将其置身在极限的境遇中,令他们蒙受困顿的锤炼与灵魂的撕扯,直至显露出真正的人格底色。翻开武汉作家喻之之的小说集《四月的牙齿》,在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里,不难发现书中的主人公也在经历着别无二致的考验。名利场上良知的天平偏向诱惑还是原则,风月局中女性的抉择通往捷径还是征程,荆棘丛里弱者的结局归于觉醒还是沉沦,喻之之以细腻而真... 更多

    吴晓君
  • 《弃犬历险记》:最好的遇见

    “际遇”,无论是对大自然、人类或者动物与物质,都是十分奇特的。2025年3月30日的深圳,遇上了1962日以来最冷的同一天,这一天相隔63年!2025年4月1日晚上7时,美国新泽西州民主党籍参议员科里·布克在参议院发表长达25小时5分钟的演说,打破了1957年美国参议员斯特罗姆·瑟蒙德发表的长达24小时18分钟的演讲时长纪录,时隔67年。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球发起“关稅战”,令... 更多

    丘克军
  • 刀尖微芒,烛照幽邃——评麦家长篇小说《刀尖》

    刀尖,是冰冷的,锋利的,刺骨的;在刀尖行走,是危险的,可怖的,稍不留神便会堕入万丈深渊。麦家的小说《刀尖》,写的就是一群行走在生死边缘的人,将情感、生命、自由乃至尊严置之度外,只为实现内心不灭的理想和信念。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为背景,写了盘踞于此的日本反间谍小组、汪伪政府、军统特工和我党要员等多股势力间的相互博弈。在这场博弈里,肩负多重身份的特工金深水、... 更多

    陈羽茜
  • 一个“专写正能量”的作家、评论家——读谷建文集《生命的本真》

    谷建是人们喜爱的作家、评论家。他的杂文选《生命的本真》受到广大读者的赞扬和热评。当我向他询问成功的经验时,他倒没有推辞,开门见山地说:“也谈不上什么经验,我就是专写正能量”。 好一个“专写正能量”!我仔细研读了他的大作,觉得确实如此! 收入这个文集的有一百多篇作品、计30多万言,每篇文章都站在时代前沿,为我们党和人民讴歌,为改革开放加油,为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鼓风... 更多

    耕田
加载更多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