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出版·互联”高峰论坛精粹 搭建融合平台助推跨界发展
岳雅楠 刘争艳 实习记者 温珮滢 | 2017-02-05
收藏

1月9日,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主办的“教育·出版·互联”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致力于为教育、出版、技术三大领域搭建融合、共享之平台,相关管理部门、教育专家、新技术公司和出版产业领军人物,围绕教育改革政策解读、教育信息化趋势及资源需求分析、教育一线实践与研究、教育出版产业转型模式、互联网+教育解决方案解析、助学资源创新开发及互联网营销等展开深入对话。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伍旭升在致辞中表示,在“大教育”理念之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为教育界、出版界和技术界搭建融通互动平台,助力跨界发展。该论坛首席战略合作伙伴阿凡题·北京云江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庆苑认为,三者的融合互动是“未来的教育和教育的未来”的实际需要和有效路径。

  论坛由“形势与政策分析”“信息化实践与服务”“阅读教育”“新方向与新研发”“新技术与新出版”“新营销与新市场”“新经营与新企业”几大环节组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处处长张鹏高、北京人大附中原副校长沈献章、北京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执行校长李怀源、知名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专家王蕾、阿凡题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王庆苑、北京天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福安、正阳公关创始人贾大宇、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研究员鲍红等围绕教育信息化、阅读教育与出版、考试改革、新媒体营销、出版业投融资等作了主题演讲(详见第21、22版)。除主题演讲,论坛还设计了四轮沙龙对话,多位业界权威、资深人士围绕教育、出版、技术三大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和探讨(详见第23版)。

  活动现场,由在线答疑平台、教辅互联网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阿凡题”独家冠名支持的“2016~2017年度品牌教辅TOP榜”及“2016~2017年度教辅发展领军人物”等系列榜单重磅发布(详见第24版)。此外,鉴于语文学科以及阅读教育重要性日益增强,此次专设“2016~2017年度品牌助学阅读读物TOP榜”。此次榜单评选活动以7月~9月的暑期、开学季影响力教辅和影响力教辅渠道、终端用户调研为子项目,并以10月~12月的品牌教辅、影响力人物、影响力渠道推选活动为主干项目,针对来自教辅出版及策划机构、卖场、电商及用户超3000万的“阿凡题”所对接的终端用户的各类评选材料为基础进行初选,并经网络投票和顾问专家评委会评审形成最终榜单。

  据悉,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发起、“阿凡题”独家冠名支持的年度品牌教辅TOP榜已连续举办两届。教辅经过半个甲子的发展,一方面在出版产业加速转型、新技术突进式融合以及教育改革深度诉求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产业升级需求,另一方面则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成熟度,并而在复杂的市场中仍面临着更多发展期待。可以说,教辅行业正在从品种饱和、内容同质、价格无序的发展阶段逐步脱离,转向以优质核心内容和服务满足目标群体需求的高级运营阶段。这其中,市场化品牌是产业成熟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要抓手。鉴于此,商报与阿凡题期以教辅品牌榜单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助力品牌价值的不断重塑和深度延伸。对于杰出教辅从业者的推选则旨在“回归并尊重教辅和教辅人的价值”。教辅虽然为产业和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利润贡献,但是由于一些原因长期被认为编辑含金量少、文化贡献低、思想价值缺,教辅和教辅人的价值往往得不到足够认可甚至被误解。在经年奋斗中,多少教辅人把工作变成了事业,把努力变成了追求,在不断变化的现实形势中,他们尝试为每一个成长的生命提供更好的学习辅助资源。已持续举办两届的教辅TOP榜期待,在品牌中追问教育的价值与精神,在品牌中追问教辅和教辅人的诗和远方。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还联合出版业内机构为海南澄迈县100所学校捐赠了17余万种、总价值77余万元的图书。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祚宁、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王文范在此次论坛上为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河北一路领先图书贸易有限公司、郑州培优教育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广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江苏春雨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以及北教小雨文化传媒公司10家企业颁发了捐赠证书。王祚宁还围绕“教育信息化实践思考和需求”进行了主题演讲。

  趋势预测

  未来的教育和教育的未来

  ■王庆苑(阿凡题·北京云江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据相关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K12在线教育市场总盘子约600亿元左右,K12课后辅导市场总盘子约8000亿元左右,再加上庞大的公益教育部分,教育市场可以达到万亿级别。当然,这些数据仅是规模性的描述,而不断发展中的教育也不会止步于这些数据。每一个身处教育大市场的从业者,还需要对教育有更多的思考和预判,从市场规模到内容实施,从独立个体到产业关联,从现在到未来。

  首先,我想先探讨一下企业定位的问题。以阿凡题为例,阿凡题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位为教育企业,或者说具有很强互联网基因的在线教育企业,而非一个单纯的技术性企业、互联网企业。带着这种自身定位,去理解教育并参与其中,想法和做法都会有所不同。

  在谈未来的教育之前,先跳出教育看一下其他行业:从支付方式到出行预约方式再到外卖点餐方式,都在三五年之内迅速变革,互联网技术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性推动因素。或者说,互联网技术高效率地改变着各个层面的生活,并且带来了共享经济。那么对教育而言呢?从在线教育行业内的交流来看,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与其他领域相比,教育与医疗仍然是科技渗透率比较低的产业。但是,随着AR、VR等各种新技术的爆发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无论在深度、广度和速度上都会不同以往。阿凡题以及众多愿意将自己定位于教育企业的新型企业,就需要以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预见并推动未来的教育。

  那么,在阿凡题眼中,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2016年,我曾经提出,好的教育应该是好的内容和好的技术相结合;到了2017年,我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内容、师资和技术三者的无缝结合。目前,国内教育资源不均衡,但是不均衡并不代表“匮乏”。从一些数据可以看到,国内教育市场中内容和师资其实可以用“充分”来形容,比如网上教学视频资源达1500T,一个人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把这些教学影像看完;公立学校教师达1200万、辅导机构中培训人员达800万,而中小学生总人数大概两亿,这意味着国内师生比能够达到1:10,而国外发达国家中小学师生比例为1:20~1:25,国内师生配比事实上优于国外发达国家。这也说明,问题在于,如何让海量的内容和相对充分的师资匹配与用户进行精准匹配。这其中就需要以技术为驱动的在线教育公司做一些脚踏实地的推动。在这里,我也把阿凡题所做的尝试做一点分享。

首先,阿凡题用技术连接教师,就像“滴滴打车”一样,阿凡题提出“滴滴打老师”。任何学生遇到任何难题,只要进入到阿凡题APP,就能在5秒钟呼叫到一位一线在职教师来解答他的问题。阿凡题采用共享屏幕、实时语音和手写输入的方式来实现海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匹配。目前,这种即时在线答疑的模式也得到北京市教委的认可,由其在北京市推动“双师在线”,把骨干教师集中在互联网平台上,使得东城、海淀、西城的教师可以为通州的学生进行课后在线答疑,这也是阿凡题在未来教育模式中助力教育资源公平化的落地方式。这种模式在海南澄迈县也正在推进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甚至可以为仅有一两名学生的教学点配足教师,解决了教学资源相对贫乏的教学点的现实问题。

  阿凡题如何用技术连接内容?这两年来,阿凡题和80多家教辅机构达成合作,服务了教辅图书约600万用户,为教辅使用者提供了超3000万次答疑服务,辅导时长超过900万分钟。也就是说,阿凡题将之前平面化的图书内容和教师、学生进行有机关联与互动。这也实现了我之前一直所强调的,图书到达用户,并不是市场行为的结束,而是开始,是服务的开始。阿凡题通过实时反馈用户所在区域,帮助教辅机构更好地了解用户在哪里;通过大数据分析告诉教辅机构用户的特征和需求,比如男生、女生之间不同的问题点,并可由此进行深入细化,形成个性化的辅导内容和图书内容等等。尤其要提出的是,作为以技术为发展驱动的企业,阿凡题不断推进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突破了手写识别和自动解题,并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这些技术与教辅、与教育出版进行深度结合,实现技术与内容、与人的深度结合,共同推动未来的教育和教育的未来。

  政策解读

  在多重利好中突破教育信息化发展难点与重点

  ■张鹏高(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处处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就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形势进行了深度分析,提出了“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明确了“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和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动,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全国6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三通两平台”普及率接近9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及水平、中小学教师及管理者信息化意识与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与此同时,当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不少问题和矛盾,其中最为关键和突出的问题在于,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教学融合度不高,很大程度上仍是辅助手段,在学习过程中所占的份额还不是很大,与发达国家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这其中包含多层原因,诸如思想意识上仍未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进积极性和力度还有待提高;又如,信息化的应用程度与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也有较大关系,随着招生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评测评价方面、在招生考试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加强;再如,从技术提供方来看,技术手段模式是否可复制、是否能够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效融合非常关键。除融合问题外,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尚需加强,学校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只管建设不顾安全、只管硬件忽视软件、只管数据采集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比较普遍。另外,信息化建设推进进度不平衡、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方面都需一进步加以关注和推进解决。总体来看,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从政策环境、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等各方面又都面临着重大利好。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教育信息化在“十三五”时期的一大发展目标,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在多重利好中突破教育信息化发展难点与重点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教育互动非常重要,比如在教育资源平台上实现名师和孩子的互动,通过这些互动形成大数据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问题点和需求点并通过报告等方式促进孩子成长,甚至在素质评价指标里、招生考试改革中提供相应的辅助作用等等。

  基于“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以下主要任务。一是完成“三通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推进“无线校园”建设、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二是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大幅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如各地根据实际做好资源平台建设规划论证、鼓励企业更具国家规定与学校需求建设资源平台、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有序开放与共享、逐步实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互通与开放等;三是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如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推进“名师课堂”建设、创新推进“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支持并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及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建设等;四是加快探索数字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如实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试点专项、加大制定数字教育资源相关标准规范、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培育数字教育服务市场、大力实施面向不同行业及企业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e行动计划;五是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如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及家校互动等、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等学习活动、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六是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如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重创空间”、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列入高校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指标体系等;七是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从服务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八是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实践思考

  教育信息化有效推进需求尚存

  ■王祚宁(海南省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海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澄迈县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明确目标,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了保证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实施,澄迈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调度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加大投入,建设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例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自2012年以来,澄迈县教育累计投入42.71亿元,其中投入约6100万元配备信息化教学设备,此外澄迈县还实施校园网络扩面提速降费计划、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三是强化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如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设备功能、强化教学资源挖掘、以比赛促进装备应用。四是聚焦农村,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推进。在装备建设上与县城学校同步推进、优先配备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搭建全县网络教学教研平台。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澄迈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农村小学50岁以上的老师,由于年龄因素及主观原因,尚不能熟练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二是部分边远农村小学缺乏信息化专业教师,其他教师在使用设备遇到各种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帮助。三是学校没有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化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设备难以及时维修,影响教师使用设备的积极性,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四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发展,现在学校的各种信息化设备种类多、数量多,各种不同种类设备的维修是一大难题。五是教学点“同步课堂”的教学,由于受带宽传输,课程、课堂的同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阶段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点开齐开足所有课程,还面临许多困难有待克服。 

阅读教育

  阅读读物出版如何与基础教育有效匹配

  ■王 蕾(儿童文学作家,全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

  早在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曾经承担了教育部一项关于阅读研究的课题,当时我作为课题主持人提出过“阅读学习类读物”的概念。这类书专注于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其特征具体表现为阅读教育功能性、多学科的内容性和立体推广性,教育出版社与少儿出版社多为此类读物的出版机构。

  阅读学习类读物的产生就是为了服务于阅读教育,它的性质和特点也决定其要在内容上凸显教育功能性,首要作用就是帮助儿童提升阅读能力。多学科的内容性主要指,阅读学习类读物不仅与语文学科内容有直接联系,在内容上可以容纳多学科内容,只要其内容有助于促进儿童整体阅读能力的习得或者某一学科阅读力的学习都可以纳入其中。立体推广性主要指阅读学习类读物通常不会像大多数传统读物一样普遍进店面销售,而是更适于多样化的立体推广。比如,一些图书可直接解决学校校本阅读课程的资源需求,首师大团队就与北京一些学校以及相关地方教育局以校本阅读课程作为研究内容合作研发阅读课程读物。还有一些阅读学习读物可能会专门帮助父母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所以就更适于妈妈社群的推广等。

  从目标读者来看,阅读学习类读物可分成两大类型:成人和儿童。成人阅读的可分成书单式阅读工具书和阅读指南方法类读物,这两类书要么可以给成人提供为孩子选书的书单,要么为其提供具体的阅读策略等。儿童阅读读物也可分成两类:整本书阅读类和文选汇编类,前者是单本书阅读读物,后者则以作者的单篇作品汇编结集而成。

  阅读学习读物要基础教育有效结合,首先在内容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常了解基础教育发展态势、最新政策,甚至具体到各教材版本、各学科的发展态势乃至一线教研活动。如果脱离对基础教育一线的了解,出版社花很多精力出版的优质读物也往往得不到一线师生的认可,因为很多图书并不能满足教育实际需求。这其中就是缺少一个定期沟通的机制。出版机构可以和教育一线搭建常态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一些传统的进校园活动,和当地教研员、教师建立读书会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常态沟通方式。事实上,学校非常欢迎出版机构把一些优秀读物带进校园,只是双方在方式方法上还需要找到更好的连接点。

  除了内容,形式上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形式不仅指出版形式,如新技术的介入等。更重要的是推广形式,以我所主创的“爱悦读桥梁书小豆包系列”为例,该书在一年内迅速得到学校、家长的认可。首先,桥梁书从根本上解决一二年级儿童从读图画为主的书向三四年级读纯文字书过渡的问题,符合基础教育实际情况。我在全国为基础教育教师做桥梁书阅读教育的巡回讲座,参与教师每场都有千人以上,但对桥梁书有了解的教师人数不到1%。事实上,在出版界,分级阅读、桥梁书已经有很多品种,为什么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不知道?这就是我们很多好的阅读教育形式没有在基础教育得到有效的推广。我建议阅读学习类读物可以按基础教育的需求,以教育项目为形式逐步推广,可包含阅读理论传播、教师培训、家长课堂等,用这些真正能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方式为学校提供有效的阅读服务。

  最后,再谈谈阅读学习类读物未来的出版趋势。首先,这类读物一定不会是短暂的出版热潮,全民阅读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学校教育也会对这类读物保持长期的关注。国外教育出版与童书出版的现状已足以证明,这类读物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品类比例。二是阅读教育的现实需求将极大催生原创阅读学习类读物的大体量出版。因为母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才是我们民族儿童阅读的重点,在引进国外此类读物的同时,必须加强原创阅读学习类读物的研发。 三是要让阅读学习类读物具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学术机构、教育机构的合作,推动读物服务阅读教育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互联网+”下如何实施阅读教育

  ■李怀源(北京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当下,各行各业、各细分领域都在流行“互联网+”思维,阅读教育也不例外。在新技术深刻影响教育的时代,正在改变的阅读教育的确需要在“互联网+”的环境和思维下得到重新的思考和实践。

  先来谈一点“互联网+”的相关思考。“互联网+”主要涉及六大核心内涵: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其中,我认为跨界融合、重塑结构两点尤为重要。整个社会中大量机构已经习惯了某种思维结构和运行结构。以学校为例,很多学校配备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但使用率往往很低,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便利性没有实现。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没有改变。“互联网+”现在看来或者表面看来是行为,但是实质上更应该是思维。行为的改变促进思维的改变。因此,教育特别是阅读教育面对“互联网+”时,尤其要关注“改变思维”,比如,各种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阅读评测等就要以此为目标。

  阅读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在阅读当中没有思考,阅读就没有发生。一个人去阅读,是为了发展自己,怎么成为完整的人和有思想的人。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在阅读中经历情感体验和思想的变化。这些可以回答阅读可以带来什么,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仍是如此。纸媒阅读和多媒体阅读同时存在,阅读的策略和体验会有所改变,就比如相关阅读平台和APP软件让“听书”成为流行,各种便利的多媒体阅读方式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

  互联网时代,速读成为一种必要的阅读能力。当下这个时代整合信息、运用信息的特征非常鲜明,速读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任何一种有效阅读都要经历一些必要的过程——提取信息、形成解释、直接推论、反思评价,有效的速读也一定要实现这样的信息处理过程。如何速读?速读先要锁定关键词,每个人的关键词都不一样,但所有阅读都是图像化的过程,所有文字如果不能还原成图像,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阅读。“油漆式”速读可遵循以下方式:一是潜意识记忆——快速翻阅一本书,将每页最先跳入你眼中的关键词写下来,最后串联关键词;二是眼球运动——保持头部不动,按照上下波动形、星形、环形等方向转动眼球;三是阶段巩固记忆——从感官瞬间记忆到图像记忆再到重复阅读转化为长期记忆。“油漆式”速读强调的是速度和重复,二者都很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已经从一个群体化时代走向个体化时代,但是已有的教育水平和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也正因为这样,“互联网+”大有可为,新技术下个性化的教育越来越是家长和社会的需要。而真正的“互联网+”不仅应该带来开放的平台,还应该带来行为和思维的改变。

  资本运作

  民营书业投融资热点与痛点

  ■鲍 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研究员)

  近几年,民营书企的投融资越来越引人关注。投融资表面上看,是企业的资金流;它深层对应的,是企业的业务。钱从哪里来,哪些业务就是现在的中坚;钱到哪里去,哪里就是企业对未来的预期。

  民营书企的投融资包括融资和投资两个方面。在融资方面,原来民营书企融资的渠道,主要是产业内的国有出版集团。当年的辽宁、凤凰、长江、中南等出版集团,都并购了多家民营企业。国有与民营之间的并购,一般是国有占51%的股份,也有的是双方各50%,后来还有国有相对控股,民营综合占大股。产业外融资的案例,主要是华文天下向盛大文学融资,以及磨铁、新经典引入的外界投资。

  现在,民营书企更多独立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仅以新三板为例,近两年上市的民营书业企业至少有十几家。此外,还有大批企业在筹备上市的路上,在证监会的审核排队中。而且,民营书企更多注重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像磨铁与合一、新经典与华谊兄弟,教辅企业与在线教育等。

  在投资方面,原来民营书企的投资更多在出版主业,比如教辅企业向少儿、大众出版扩展。或投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比如物流、印刷基地和办公产业园等。

  现在,民营书企的投资正向核心多元化纵深拓展。教辅企业的眼光投向的是大教育,从教辅出版商向教育方案和产品的提供商转变,如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软件、内容资源,乃至培训、教育装备等。大众出版的民营书企则是对接IP产业,比如新经典、磨铁、凤凰联动、读客、果麦、新华先锋等,都在积极布局影视等产业。

  其次,民营书业内部的并购整合在加快。行业内大企业与小企业的整合在加快,比如北教控股并购小雨明天,北斗并购耕林与南京博凯,五洲并购时代天华和博尔,金榜苑参股昊福和朗朗,经纶控股和投资的企业有20余家,新经典并购世纪山水与多家中盘,并控股成立青马文化与飓风社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是在许多企业并没有大资金进入甚至没有融资的情况下进行的,若有大资本进来,行业内部整合的步伐可能更快。

  再次,民营企业的业外投资更加成型。比如志鸿教育打造的齐鲁文化产业园,包括课本博物馆、青少年文化体验中心、文化商业街以及酒店、公寓等。金太阳的教育地产也初有规模,通过名校打造与规划,提升地产价值。

  还有一些民营企业主,开始自己做天使投资。比如杨文轩投资多家少儿企业和自媒体,薛金星投资多家软件企业,吴晓波则成立文化投资基金投资新媒体、自媒体。

  而民营书企投融资的痛点,则与目前政策的滞后有关。

  企业融资的前提,是业务合法,财务规范。在目前出版政策下,民营书企只能注册为批发企业,而这与它们的出版业务之间,存在业务与税收的错位。由此,民营书企的整个业务与财务都不能阳光化,成为他们融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而目前正在试点的“制作与出版分开”,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承认行业早已普遍操作的“三方协议”的合法性,有望解决这一困扰。

  这个小小的细节,对于目前出版政策改变并不大,但它对整个出版产业将意义重大。它将大大减少国有、民营企业之间的互相捆绑与内部消耗,理顺双方的业务流程,大大提高双方的运转效率,近而解放生产力,激发活力和创造力,有望迎来产业新一轮的发展。对于政府来说,它也有利于完善统计,科学管理,彰显公信。

  出版的市场一直都是存在的:教育的需求是刚性的,文化的需求则是被抑制的——多年来,国有与民营相互掣肘,产业活力大受限制,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远远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我们的文化与国家实力相比,是一片洼地。作为文化核心的出版业,需要在更大的视野中规划,在更大的格局中发展,而我们的产业、社会和国家都将从中受益。

  市场营销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大数据玩转营销

  ■贾大宇(正阳公关创始人)

  大数据无处不在,而它的营销价值更需要不断被发现和被挖掘。比如教辅行业中,很多产品销量几百万册、几千万册,完全称得上大数据级别,这就是营销宝藏,值得好好思考和使用。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大数据玩转营销?先从案例说起。

  第一个案例有关于Emoji表情公司。Emoji所推出的大量表情符号,已成为世界流行语,在积累用户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数据,我的团队为其生成一份全球用户Emoji使用行为大数据报告。在没有任何微博营销投入的情况下,报告在迅速升至微博热搜排行榜第三名。再说一个案例,在线教育公司阿凡题以3000万用户数据为基础,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推出了两份深度调研分析——《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中国00后互联网学习行为报告》,两份报告以大数据、话题性引爆关注点,顺利启动大面积营销自传播:前者经由5家电视台、39家平面媒体、2700余个微信公众号、50家微博大号、800多次网媒报道传播、辐射人群过亿;后者使阿凡题百度指数飙升4倍、微博社会话题榜排名第1、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以不同方式进行报道传播、手机新闻客户端相关报道新闻持续霸屏等。这就是大数据、自媒体、内容营销等多重因素所引爆的传播效果。

  从这些简述的案例中,也可以总结分享一些思考:第一,在传统的传播时代或者说传统媒体时代,调研公司是出大数据报告的机构,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调研公司权威时代已经过去。阿里巴巴、饿了么、阿凡题都可以出大数据,出版机构手握千万销量级的产品,也完全可以摸索出形成大数据报告的方式,这对整个教育行业分析来说都极具价值,当然也自然带有营销价值。

  第二,数据提炼是否紧贴社会民生产业链时下热点。比如一家教辅企业,如果想出大数据报告就应该在中考和高考前夕出或者说考试刚结束时出,或者要结合最近社会热点。

  第三,有一个不恰当比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有流量。如何才能做到出新闻呢?例如,中国的中小学生平均每日在线上网的时长是2小时15分钟,这个就是“狗咬人”,因为大家对现在小孩上网2小时15分钟这个数据无感。加上后半句——近视眼率全球第一,这就立马变成了新闻,媒体也就觉得有兴趣了,中国媒体的责任感、社会心全上来了。冲突不可少,区域、人群、行业PK皆为媒体关注点。这就是找矛盾点,矛盾是一切聚焦和关注的源泉,比如说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平均、老师的资源不平均等这些问题。

  最后一点是大数据其实就是一场拒绝生硬广告味、耐读易传播的企业实力“肌肉秀”。在这个时代,广告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而且不一定有人看。现在消费者被信息轰炸得已经麻木了,对于广告基本上就忽略或者不点开就过去了,但是通过大数据将其变得非常的有趣味性、有可读性,那大家都非常愿意去看,看完了即使知道是一个企业做的,也会非常地感兴趣,而且是耐读易传播的企业实力肌肉秀,能做大数据报告的企业其实潜台词就是,你是行业的领头羊或者你的用户数量足够大。

  转型发展

  规模个性化:运用新技术重构教育出版新生态

  ■汪福安(北京天学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国新招考制度改革,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兼顾公平与个性发展的新教育体系,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规模个性化,让每一个学生分享个性化教育,是这个新教育体系的核心,分层、走班只是第一步。建立一个与新招考制度匹配的教育新生态,运用新技术创新教育教学产品与服务,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传统教育出版显然不能够有效满足规模个性化的新需求,同时新技术对传统教育出版业的冲击速度虽然相对缓慢,但是力度越来越大,教育出版新生态亟待重构。

  今天,教育行业互联网化程度依然较低,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1.用户追求教育产品与服务的效果,这需要时间来验证;2.用户购买产品或服务只是服务的开始;3.用户购买决策比较复杂,使用者、决策者与付费者不是一个角色;4.用户使用习惯还没有普及。但是,教育行业一定会被新技术改变。中美两国之所以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两个国家人口红利与单一语言红利是两个关键的推动力量。我国教育人口红利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优势,每年2亿多的在校学生,这为互联网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鼓励了企业的创新。移动智能的普及、政府对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教育变革发生共振,一定会加快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这本身是一种趋势。2016年以来,这种变化已经在加速,已开始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出版生态。

  数字化出版是不是“互联网+”?数字化资源、电子书包、码书、题库是数字化出版的四种代表性形态,它们的实质是用技术来模拟传统产品,没有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来创新,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不是“互联网+”。数字化资源实际上是把文字传到网上,传播方便,但创造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能力有限。这几年来,行业内一个通常的做法是与硬件打包,通过硬件来变现,用户使用率低。电子书包在当时来看是进步,但现在基本上消失了。码书只是对传统教辅产品的有限改良,静态视频课程本身就不是一个好模式。题库的海量资源模式,实质是把人变成刷题的机器。

  创新需要从用户出发,洞悉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怎么样才能购真正创造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天学网基于规模个性化打造教育出版新生态,融合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与教育内容,打造全新的蓝海产品。新产品不只是内容或简单的“内容+技术”,而是由智能平台、内容、用户体验、运营与服务五方面构成。产品依托统一的智能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强调交互能力,产生数据并持续改进,通过运营支持老师开展规模个性化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满足了课前、课堂与课后多种使用场景与不同场景中的教学服务。教育出版新生态的成型是教育出版的重大进步,让出版真正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产业链上进行了创新,提升了产品服务的深度与宽度,同时推动了传统教育出版社的转型与突破。

  iSmart是大学英语数字化智能教学平台,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天学网战略合作的成果。天学网提供支撑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运营运维服务,高教社提供内容,天学网为用户提供了手机、平板与PC客户端,方便用户进入平台。2016年9月上线以来,已有数十所高等院校与数万学生在平台上开展大学英语在线教学,平台上产生的数据记入学生成绩和学分,学生的日活率高,人均使用时间长。iSmart正在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核心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出版新生态的建设与“互联网+”业务集群的发展。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