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未来》报告建议加强文化多样性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伊璐/编译 | 2017-03-24
收藏

  2016年10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发布的《文化:城市未来》全球报告称,文化具有使城市更繁荣、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力量。该报告由西班牙国际发展合作局和中国杭州市政府资助完成。

  报告显示,城市化正在全球快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世界上将有41个超大城市,每座城市的居民人数都将超过1000万。无论规模大小,城市中移民的增加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增加,这种多样性应被转化为创意、创新和全面发展的可持续资源。报告认为,政策框架与城市战略需要进一步全面纳入文化要素来考量,以确保战略的可持续性,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

  “明天的城市必须以人为本、具有抗逆性、有宜居建筑和自然空间、城乡联系以及优质公共空间。这就要求有创新而全面的政策制定和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规划及改造,从而确保可持续性,提升民众生活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门副总干事Francesco Bandarin 认为,在城市变革中,文化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文化:城市未来》报告分析了不同地区的情况、威胁和机会,展示了全球城市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状况,同时倡导以文化与创意产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报告还指出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区域面临的保护与游客管理方面的挑战:名录所列1052处遗产中有三分之一在城市区域。

  文化多样性凸显,重塑文化政策在进行中。调查结果首次提供了对城市遗产目前状况及其保护政策发展、重塑文化政策的全球看法。在欧洲,虽然各国的成果不尽相同,但城市遗产在国家和地方是公认的公共政策主题,而且往往是重要政策重塑的枢纽,例如法国波尔多、西班牙巴塞罗那、意大利都灵等。在东欧和中亚,文化重塑政策在中小城市尤为重要,主要问题是城市核心的衰退、公共和私人投资可用的资源有限。近年来,许多民间社会运动已经提请政府注意增加文化投资,将其作为经济再生和促进城市形象的工具。而在东亚、东南亚及环太平洋地区,诸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日本京都、柬埔寨吴哥等,构建了关联复杂的关系网。其中,在中国,保护城市遗产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认知,受到社会关注,包含杭州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有更多的投资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将目光转向北美,近几十年来,城市遗产保护运动在许多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成果从美国纽波特、加拿大卢嫩堡等小型街区到加拿大蒙特利尔、温哥华,美国旧金山、波士顿等较大的大城市地区都可以看到。可以说,在北美,随着文化价值观增强、创意产业发展、环保意识提升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正在逐渐出现。而在非洲,城市遗产的保护直到最近才成为政策焦点。从投资方向可以看出,这些投资重视迁移到城市的人口丰富多样的文化背景,这已经成为不同城市化社区之间增加社会凝聚力和对话的工具。

  虽然从不同地区对城市遗产保护和文化重塑的经验分析得出统一结论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徒劳的。但一些趋势显然正在出现:全球范围内的城市逐渐意识到历史文化地区对均衡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城市文化作为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资产的重要性在增强;城市文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过程中具有战略作用;城市文化具有较强的经济潜力,这体现在文化在增加城市文化旅游流量所表现出的吸引力,也体现在文化是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根源与关键。

  文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中3大作用。报告确认了几种保护古城区建筑的创新战略,这些建筑对社区身份认同和社区福祉都至关重要。例如,在厄瓜多尔基多,在进行古城建筑住宅修复时,屋主将会得到公共补贴。归根结底,城市想可持续发展,无论是政策框架的制定还是投资的引进,必须重视文化扮演的角色。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应以文化为中心。保护城市遗产和文化资产的多样性对于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确保城市居民的福祉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鉴于城市的不断演变,政策制定者应采取积极主动措施,承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将其作为城市社会包容的资产。此外,可以通过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的创造力和创新,因为创造力和创新,包括数字技术,应当作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资源,改善当地生计。第二,优质的城市环境由文化塑造。城市遗产提供了人类规模和混合使用城市群体的例子,通过整合文化和自然资源,可以为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提供信息。地方政府应通过增强对历史文化资产的了解来审查其城市发展战略,同时鼓励创造力和支持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第三,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基于文化的综合决策。通过将文化融入城市规划的核心,恢复城市和城乡联系。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创造力应成为城市战略从规划到实施的组成部分,应该保护小定居点的有形和无形文化资源,在更广泛的区域范围内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虽然在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投资创造了收入和就业,但文化产业的融资仍然遇到困难。因此,应该发展金融创新,以支持文化发展,特别是通过财政收益、微型贷款和信贷进行创新。还应鼓励更多的私人投资用于公共部门主导的文化发展项目。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