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我是阅读杂食动物
夜 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 2017-04-27
收藏
摘要: 就像作家毛姆说的,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辛夷坞认为,阅读可以给我们构建一个免受外界打扰的自我空间。

■受访人:辛夷坞(作家) □采访人:夜 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20160704155610pdDF.jpg

       辛夷坞

  原名蒋春玲,1981年8月4日出生于广西桂林,畅销书作家。主要代表作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我们》《应许之日》等,其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被改编为电影《致青春》和《致青春2》。

  就像作家毛姆说的,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辛夷坞认为,阅读可以给我们构建一个免受外界打扰的自我空间。

  《我们》辛夷坞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版/49.80元

  □首先感谢您应邀担任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主办的读友读品节阅读公益形象大使。你如何看阅读这件事?

  ■就像作家毛姆说的,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我也一直认为,阅读可以给我们构建一个免受外界打扰的自我空间。

  □作家需要长时间埋首写作,有没有时间读书呢?请你例举下深刻影响过你的作家和读物?

  ■我的青春期是伴随着大量的“杂书”度过的,言情、武侠、科幻、名著……大体上只要有文字的读物一概来者不拒。所以我也不能完全记得当时到底囫囵吞枣地看了哪些作品,很难说哪个作家或者哪那本书忽然改变了我,哪些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如果一定要列举一个,我至今仍记得初中时候读张爱玲,她写到自己领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立刻就去买了一支口红。这个情节给了初入青春期的我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震撼,以至于我现在对口红都有一种莫名的迷恋。

  □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

  ■说起来我在阅读方面是不折不扣的杂食动物,没有特别喜好的风格,什么都看,来者不拒。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美国作家史蒂芬·金他们写的类型小说我都喜欢,当然张爱玲都很喜欢,我在大学时间还迷恋过张小娴,以及网络上的蓝莲花之类的。近期喜欢李娟和蒋勋的书。我推荐李娟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她的文字就像阿勒泰的牧场一样充满了原始而自然的灵性,希望这本书带大家进入那个遥远、纯净的内心角落。

  □很好奇,你在写作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

  ■最近我就在写新作,我希望保持一年一部小说的节奏。我偏好在深夜写东西,这大概是在以前还正常上班时养成的习惯,因为白天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能晚上写写。所以我基本上是个夜猫子,非得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有敲键盘的兴趣。这不是个好的生活习惯,我的家人也一直在提醒我,不过在纠正这个习惯之前,就只能靠白天多多补觉来弥补了。

  □在什么时候会特别有灵感?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大事和小事都会给你带来灵感。这不需要刻意去做,其实我们活着无时无刻不在丰富自己。听歌、看电影、旅游或者是在马路上看到什么人,都可能触发灵感。

  □你怎么看自己的写作,你在书里最想传递哪类情感价值观,或者说你最希望自己的作品带给读者什么?

  ■我觉得有两点相当重要,“共鸣”和“情感寄托”。前者要求作品里必须有使读者感同身受之处,那通常需要真实的情感贯穿于故事始终;后者却是要在小说中给读者留一个做梦的空间,让她们找到现实生活之外的慰藉,哪怕只是一点点。我想,这也许就是好的作品要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另一种解释。

  □让你坚持写作的动力是什么?

  ■我写作的动力只能是自己本身就喜爱这个故事,否则任何理由都很难克服长期写作的倦怠感。如果单纯只是把它当做工作勉强去完成一部作品,恐怕我自己看了都觉得乏味,但有感情在里面就不一样了,我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和同样喜欢它的人分享,乐趣就是最大的动力。只有把写作当做自己的爱好,至始至终热爱它,这才是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保持热情的最好办法。

  □每个人都有青春时光,为什么你能写得那么细致入微、痛彻心扉?

  ■我只是写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而已。当我的年龄、生活经历起了变化,我想我写的东西也会随之变化的。我总觉得20岁有20岁的爱情,30岁有30岁的爱情,40岁又有40岁的风景。年龄变化心情也会变化,作品内容也会跟着变化,读者群也会变化。像池莉严歌苓这样的中年作家,照样也有很多读者。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