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原貌述说历史真实
刘险峰 | 2017-05-26
收藏
摘要: 作者把李贺放在历代诗评家们阅读和理解的视野下,从作品的侧面了解作品,更能体会到作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刘险峰(书评人)


p2_b.jpg

作者把李贺放在历代诗评家们阅读和理解的视野下,在一个广阔的时空中全面解读李贺作品形成的精神蕴涵,从作品的侧面了解作品,更能体会到作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历代诗评视野下的李贺批评》是胡淑娟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成果。作者依托自唐以降李贺研究的大量文献资料,重点针对历史地位、创作特色、历史渊源和后世影响进行考据论证。关于历史地位,作者归纳梳理前人的论述,在褒、抑、贬的众说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是独树一帜的,是不可替代的;关于创作特色,在大量的史料中,作者尊重前人的审美意向,总结前人的论断,梳出“艳”“奇”“怪”“诡”“崛”“峭”“险”“工”“巧”“鬼”共十个方面的风格特色,可谓是在乱石阵中理出珠玉,让读者对李贺诗歌的特色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和认知;关于历史渊源,她考证梳理出“祖骚论”“宗李杜论”“宗韩论”和“宗谢论”,并提出李贺创作不仅是宗哪一家的问题,而是文化的多源性的体现,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传统创作流向;关于后世影响,作者对李贺身后的不断被认知、被复制进行再认识,从而放大了李贺历史影响的真相,让人们感受到李贺不囿于时代而又超越时代的真正文学价值。

研究李贺是需要勇气的。李贺研究固然是古典文学领域里的一个难点,个人生涯之短暂,存世作品之稀少,其所处时代记述之荒乏,都对研究者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这种勇气体现在作者敢于向故纸堆里要真实。我们欣喜地看到作者没有因为历史的迷雾陷入臆断的误区,而是走回古典文学研究的原始方法,研究历史,回到历史,尊重前人,理解前人,从而以历史的原貌述说历史的真实,也许这也是今人真正发现和了解历史的正确途径。沿着作者的研究思路,每一个古文论者都标记着一段历史的真实感悟,是古人在替今人说话,是历史在判断李贺。

研究古典文学是需要方法的。胡淑娟的研究方法显然受到接受美学理论的影响,并恰如其分地运用了这一理论。按照这一理论,李贺诗歌的意义不仅仅属于李贺及其作品,更属于历代读者的阅读与接受,也就是说,李贺的创作在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学本身之外的美学效应,而这一效应正是李贺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很难说其本身的意义所在,更多是在阅读和接受的过程中被历史所演义,如一部《红楼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学家见到了伦常,革命家也看到了反抗。而我们在胡淑娟的李贺研究中,也正是看到了各个时代的不同理解,从褒到贬,从爱到恨,从得到舍,作者把李贺放在历代诗评家们阅读和理解的视野下,让我们在一个广阔的时空中全面解读李贺作品形成的精神蕴涵。这样的研究方法虽然跳出了作品本身,却让我们又回到了阅读的本身,从作品的侧面了解作品,更能体会到作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研究古人是一件辛苦但又快乐的事情,我们感谢古人,因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我们也感谢今人,因为他们正在对古人遗产进行解读,如李贺的研究。我们深知学问是无止境的,也期待着未来李贺研究的更新成果,那也许会产生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惊喜。是的,我们一直期待着。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