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书为何屡禁不止
2017-07-04
收藏

 ■马光磊(编辑)

  近日,一本在2016年5月出版,作者署名“亚特伍德”,豆瓣评分2.5分的《人类简史——我们人类这些年》被义愤填膺的读者口诛笔伐,并由此开启了新一轮讨伐山寨书的浪潮。不难发现,这本书山寨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不仅是书名,封面也与之相似。从评论来看,不少读者被相似的封面和书名晃点,大呼上当。相对激愤的读者,笔者问及的不少出版业同行,似对此已有“见怪不怪”的无奈。10年前,以姜汝祥为代表,我们就曾大批以经管类为代表的伪书;10年后,山寨书为何仍屡禁不止?

  笔者对此想提出一些浅见。首先,在中国当下的国情下,很多人对法律认识不到位。像媒体报道里《人类简史——我们人类这些年》的策划人说的:“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在法律范畴之内的”,这是对法律的误解。与畅销书原作比较,山寨书的书名通常相同或相近。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这种山寨书和跟风书,在图书以及宣传资料中会不可避免地进行搭车式虚假宣传。这并非法律真空,而是当下知识产权法管理的范围。

  虽说书名仍无法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图书名称和相关的图案、字体、颜色是可以按照商标法进行注册的。如果因为书名相同或相近,给读者造成误导,这种虚假宣传会面临不正当竞争的指控,原书出版社可以向出版该书的出版社起诉,要求法院裁断,进而进行经济赔偿。商人逐利,以及对法律的无知以及侥幸心理,使得山寨书无法消停。

  其次,是部分读者选择了山寨书,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山寨书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在当下的法律框架下无法作为,还有一个原因是有销路,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当然,首先是部分读者被书名所骗,想买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却一不小心买成了国内山寨版。这一类读者没有区分山寨书与原版书的能力,属于“受害者”,但我认为这一类读者属于少数派,大部分读者是能区分“原版”和山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山寨书相比原作,通俗易懂,贴近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就像新闻报道里说的,山寨版《人类简史》更像百度百科的组合。读者为了更容易地获取知识,在有意无意中,选择了山寨书。客观上,山寨书对知识的普及是有帮助的,对正版的销量带动也有帮助。反倒是买山寨书的读者可能不一定会购买在他们看来有些深奥的“原版书”。不过,随着读者教育水平的提高,正如前几年铺天盖地的“大全集”慢慢在市场消失,了无踪影,我认为山寨书的逐渐消失也是大势所趋。

  当下靠行政手段打击山寨书,从业者欢迎,但恐怕只是治标不治本。出版有文化和商业两大属性,让制造山寨书的书商以道德约束而不去生产山寨书是不现实的。只有随着读者知识储备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读者真正不需要山寨书的时候,市场才会自动淘汰山寨书。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市场的交给市场去调节。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山寨书和“原版书”,那就是“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