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项目在京启动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夜 雨 | 2018-01-18
收藏
摘要: 中国文化译研网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向海外推送百位中国作家、千张作家名片。

QQ截图20180118160713.jpg

“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项目启动仪式暨“首届文化自信与文学传播”论坛1月17日在北京举行。该项目由中国文化译研网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共同启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卓越,国家外文局对外传播中心副主任于运全,《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评论家梁鸿鹰,作家赵本夫、刘醒龙、王跃文、徐则臣等来自中国作协及多个地方作协、各大高校的20余位作家学者出席上述活动并发言。

据主办方介绍,“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项目将精选中国当代活跃的百位优秀创作人才向海外推荐,他们的个人介绍、作品、个人故事,以短视频的形式制作成“作者名片”,同时译成阿拉伯、英、法、德、俄、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尼泊尔、罗马尼亚语等10个语种,最终以千张中国作家名片集体“亮相”的方式,向全球读者进行推介。据悉,这一数据库的建设将结合多方力量,各取所长。如《小说选刊》杂志社提供当代作者、作品资源;中国文化译研网负责海外译者资源及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文化译研网负责人徐宝锋介绍说,针对海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清晰,没有形成明确的中国作家群体概念,也没有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中国作品图谱的现状,这一数据库项目就此启动。此种形式和规模,是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一大创新,也是打通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后一公里”。

王干介绍了数据库的整体设计以及详细安排,他在发言时说,此次中国作家的海外传播主要有三个标准:首先是信息精准,制作者要特别熟悉当代文学、当代作家。其次是鲜活,要呈现新世纪、有生命力的中国文学。最后是客观,在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精神、表达中国气派的同时,要有学术性,要客观、公正。他同时介绍了一百位作家的遴选情况,考虑到当代文学丰富性和多样性,初步定了100位作家。其中30后作家以王蒙为代表,共计五位;40后、50后、60后、70后作家各找15位; 80后作家也选了10位。此外,在找20位诗人、10位散文家。他同时希望学界专家对数据库的建设多提意见。

阎晶明在发言时谈到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非昔比,自2012年以来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先后获得国际文学大奖,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世界所知。但与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兴盛的局面相比,海外传播远远不够。他认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多方努力,推进这一工作。

首届“文化自信与文学传播”论坛同时举办。论坛以“文化自信与文学传播”为主题,紧扣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内容,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中国优秀作家作品如何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日益兴盛的大背景下,更好地被更多海内外读者接受并熟知,为文化自信献计献策。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