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全民阅读花开档案
田红媛 | 2018-04-20
收藏
摘要: 从2006年中宣部等11部委联合发出倡议至今,全民阅读走过了近12年历程。

从2006年中宣部等11部委联合发出倡议至今,全民阅读走过了近12年历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15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2017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2个,读物总流通72641万人次;出版各类报纸368亿份,各类期刊26亿册,图书90亿册(张),人均图书拥有量6.49册(张)。全民阅读氛围更加浓郁,阅读活动的覆盖范围、规模日益扩大,形式内容不断创新,书香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十余年成长,我国全民阅读从“倡导”到“大力推动”,再到立法保障,已由社会活动上升至国家战略,经历了由上至下、由里及外、由浅入深的全新蜕变,在新时代背景下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从倡议到推动

政策支持为全民阅读保驾护航

1999年以来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2005年跌破50%。国民阅读形势严峻,党和政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部委联合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经过十余年发展,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民阅读表述从“倡导”升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顶层设计层面取得突破。

与其他领域所涉政策方针不同,阅读作为私密性较强的个人行为,是否应由国家推动,始终存在一定争议,加之各方面综合因素,全民阅读迈向顶层设计的步伐相应缓慢。但在萌芽时期,行业内外先见之士即已为此献言献策。2003年,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朱永新就在全国两会上首提设立“国家阅读节”。2007年,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与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设立国家读书节”议案,引起广泛关注。

此后几年,原新闻出版总署陆续下发相关通知,以多种形式推动全民阅读。2007年4月,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等17部门联合发出倡议,以“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继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08年4月,以“一本好书,一生财富,今天您读了吗”为内容的全民阅读公益短信首次向全国范围的手机用户发送。2009年4月,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国民阅读率止跌回升。2009年1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原新闻出版总署三部门联合主办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对全国表现突出的64家先进单位和36个优秀项目进行表彰。

2011年4月,全民阅读工程被列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原新闻出版总署的重点工程。同年11月,“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出现“全民阅读”的提法。

对于全民阅读来说,2012年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年,也是标志性的一年。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民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项政策制定也逐渐起步。此后,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逐步提升,推广力度逐步加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等文件中对全民阅读活动、书香社会建设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更是连续5年(2014~2018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其广泛开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全民阅读推广得益于多方协作,中央层面各部门为其保驾护航。如2015年教育部与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推进基础条件建设,确保馆藏资源质量,规范馆藏采购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带动书香社会建设”。文化部牵头制定《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做了全面部署。财政部发布《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将过去只有新华书店享受的税收优惠扩大到全行业。2015年,“全民阅读活动的组织与承办”列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民政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等均发布倡议书、通知,开展阅读活动。

从保障到战略

立法推动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全民阅读立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确认责任主体,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为阅读立法也是众多发达国家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经验,如美国1998年推出《卓越阅读法》,日本2001年出台《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韩国2009年出台《读书文化振兴法》,俄罗斯2012年制定《民族阅读大纲》……均立足民族和国家繁荣发展的长远需要,以立法方式保障公民阅读权利。

2013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联名115位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明确提出“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以加强领导;将孔子诞辰日9月28日确定为全国阅读节;由全国人大制定《全民阅读法》、国务院制定《全民阅读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定全民阅读规划,作为开展全民阅读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国家阅读基金,建设全民阅读重点工程”五点建议。同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立法起草组成立,草拟《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全民阅读立法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

在党中央和政府的重视和力推下,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地方先行,短短3年内从无到有,取得重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基本精神。《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2014)“鼓励和支持实体书店延长营业时间,扩展阅读服务场所,展开公益性阅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实体书店24小时营业。鼓励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写进法律”。《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2014)“设立省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各级政府将全民阅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城乡公共阅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2015)“在全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每年4月23日设立为全民阅读日。全省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自每年4月23日起,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安排不少于两周时间的阅读推广和阅读辅导活动”。《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2015)“鼓励具有阅读推广专业知识和阅读推广实践经验的阅读组织和个人作为阅读推广人,为企业、学校、社区、养老院、福利院、军营等单位提供公益性阅读推广服务。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中小学校开展阅读水平测试,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小学生阅读水平情况报告”。《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2016)“设定和规范了政府推动公共阅读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政府进一步完善促进全民阅读保障体系。要求推进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的各类阅读服务场所建设,有效整合各类阅读资源”。

2016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根据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起草《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全民阅读”由自主社会行为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于此期间,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201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通过,“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两部法律与《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随着《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地方法规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2016年9月,吉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吉林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2017年4月,《上海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并在进一步论证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中。《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即将于今年出台。

诸多短板亟待补足

在利好政策的大力推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下,十余年来,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入,社会影响日益增强,但阅读习惯仍需进一步培养,阅读风气仍需继续引导,阅读推广过程中仍存在阅读推广评价体系不统一、资源配置不协调、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民群众参与不广泛、阅读推广还需要务实等短板。

只有阅读率、阅读量等单一指标,已经无法对我国国民阅读情况进行综合反映。2012年3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举办国民阅读指数研究专家研讨会,与江苏、湖北、广西等地开展省市阅读指数的研制、发布工作,建立城市阅读指数和阅读体系,力图通过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数据质量标准、问卷标准,形成比较完整的、适用于全国的阅读指数体系和阅读指数标准。

今年两会期间,仍有全国政协委员大力倡导成立国家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负责全国全民阅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推进机制,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均衡协调发展;组织开展重大全民阅读活动,协调解决全民阅读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推动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督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全民阅读地方法规;建立书香社会指标体系,制定《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基本标准》,优化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配置;制定全民阅读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政策,组织对全民阅读工作进行年度总结和考核评价;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探索推动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协会等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全民阅读活动。

砥砺,成绩斐然,全民阅读未来可期。

从理论到实践

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十余年来,全国上下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书香社会建设硕果累累,从中央到地方不仅各部门分工明确,建立了合理的长效机制,而且在全国成长起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农家书屋运行情况良好,实体书店全面回暖。

专门机构保障全民阅读工作纵深推进。2013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即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方案公布,规定出版管理司“组织实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并将图书处副牌定为“全民阅读办公室”。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年度通知中的“全民阅读活动”改为“全民阅读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成立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为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平台场地、资金支持,以多种形式培育阅读推广力量。

地域性阅读活动助推全民阅读遍地开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逾400个城市设立读书节、读书月。北京阅读季自2011年启动,现已成为北京文化的新名片和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抓手,并升级为国家级全民阅读品牌,其书香校园、书香机关、书香企业建设从最初摸索至今已逐步建立“北京模式”,积累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北京经验”。上海创设“思南读书会”“望道讲读会”“知本读书会”等一批常态化阅读示范项目,举办文学对谈、读者见面会等系列互动交流活动。深圳读书月已连续举办18届,每年数百场文化活动,打造了深圳读书论坛、年度十大好书、领导荐书、诗歌人间、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书香家庭等知名品牌,年度参与人次由首届的170多万上升至千万。

全民阅读组织蓬勃生长。如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深圳市阅读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新阅读研究所等研究组织,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等公益机构。另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文艺工作从事者、书评人等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和载体向公众传播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指导,主动担起阅读推广人的角色和使命。

实体书店迎来春天。十余年来,实体书店发展的跌宕起伏引发中央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房租上涨、电商折扣战,以及数字阅读浪潮的多重冲击下,实体书店经营惨淡,倒闭数量逐年增多。2013年,财政部办公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的通知》,对12个试点城市的优秀实体书店给予奖励。2015年发布的《关于申报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河北、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云南16省市。2016年6月,中宣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川、浙江、安徽、天津、江苏等省市相继制定规划,促进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14.55%。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国上下大力扶持实体书店,促进全民阅读的情况之下,2017年实体书店数量走出负增长态势,共有约80实体书店开业,实现了2.33%的同比增长。

农家书屋保障农民文化权益。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方式,对增强农民文化自信、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2005年,农家书屋工程在甘肃、北京、贵州等地试点。2007年3月,农家书屋工程全面推开。截至2012年年底,农家书屋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据2017年农家书屋运行情况普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有农家书屋58.7121万个,其中7.7215万个运用卫星、有线、网络等技术手段和“两微一端”开展了数字化建设。农家书屋共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11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工程实施前的0.13册增长到目前的1.63册,增长了10余倍。基本解决了农村没有书、农民读书难的问题。

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到“推动全民阅读”,位列国家八大文化重大工程之一,下设“书香中国”系列活动、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儿童阅读书包发放计划、市民阅读发放计划、盲文出版工程、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等8个子项目,数字阅读被提到前所未有高度。《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发布数据显示,“2017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季”系列活动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政策推动数字阅读行业发展。2017年,我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2亿,较上年增长26.7%。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近4亿,数字阅读作者数量达784万,较去年增长超过三成。人均电子书阅读数量达10.1本,相较上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