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有何新思路?
于德山 | 2018-04-20
收藏
《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新思路——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阈的研究》朱云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2月版/90.00元

  目前,我们很多人对数字出版的概念还很模糊,大都停留在出版数字化的阶段,比如在书上放个二维码,通过其他电子客户端可以看到里面加工编辑过的文字或者音频,要么就是依托已经出版的纸质书,以复制成电子版这种基本形式进行销售,还有联合移动、联通通过手机流量计分销售,以上这些相对基础的数字出版方式在国内数字出版领域较为主流。

  而国外已经发展出数字到实体一体化的自出版平台,国内因政策原因,并不能真正实现数字出版的各种探索。近日,本人正好读到南财朱云教授的《我国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思路——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阈的研究》,里面有个“动态能力理论”很值得学习与运用。

  什么是“动态能力理论”?简单来说,即对市场的变化保持创新应对。应用到数字出版内部,怎样以“动态能力理论”来支撑数字出版呢?“动态”并非只是环境的动态,还有出版业能够不断连续改变和更新基础资源的“动态”,因为即便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动态能力仍然可以发挥作用。“能力”也不是一般意义的能力,而是“出版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的能力”,即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出版社必须不断连续取得、整合内外组织资源、技术资源的能力。

  所以结合时下国内数字出版近况,我们可以有以下一些探讨:出版社是在技术提供商的推动下尝试数字出版,现在出版社意识到数字出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出版社不仅要积极参与数字出版,也要掌握主导权。所以在国内出版社作为“出版权限比一般平台商大”的内容制作者,是可以掌握数字出版话语权的,而且比一般网络平台更有优势。当然,国家对数字出版管理严格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质量管理问题,因为庞杂的网络信息在没有专业审校的平台下出版,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出版社一直都在严格遵循质量管理要求,在众多数字出版平台里是相当具有核心竞争力的。

  那除了出版社其他数字出版平台就没有路子了吗?也不尽然。比如现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用提供书号的方式和其他各平台合作,从而打开其他平台数字出版的业务。这些都是“动态能力”理论能够在我国数字出版界发挥作用的展示。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