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解读科学
刘 瑾 | 2018-04-20
收藏
《刘兴诗爷爷讲地球》刘兴诗著/海燕出版社2017年7月版/197.50元(全5册)

 《刘兴诗爷爷讲地球》丛书是2017年7月,由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少儿科普类图书。该丛书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刘兴诗先生原创,共5册,分别为《地球的故事》《山野的故事》《水的故事》《矿物、岩石和土壤的故事》和《古生物的故事》。

  该书是80多岁的科学家刘兴诗结合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科考经历、人生经验,并以历史典故、诗词文赋等作为背景讲述的一套有趣的科普丛书。

  刘兴诗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文人和英豪,屈原、孟浩然、杜甫、谢灵运等人的诗词随处可见,其中尤以苏东坡见多。作者就这样在美丽的诗词与图片的映衬下,把科普知识娓娓道来。

  在《赤壁惊涛何处寻》这一章里,作者是想从地理学家的角度告诉大家,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苏东坡那时所看到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了。为什么从前这里紧紧挨着江边,现在却离江面这么远?刘兴诗说:“这不是文学家、考古学家的事情了,而是地质工作者的事情了。”

  刘兴诗仔细考察了赤壁矶下的地貌情况,发现眼前的一片平地,是一个巨大的古代江心洲。沙洲上有一串废弃的河汊形成的小湖和小池塘,紧靠着山根还有一条干枯的古河床。情况弄清楚了,原来是一个江心洲逐渐向下游移动,最后连接着赤壁矶下的江岸,使苏东坡曾经登临的地方远离大江,形成了今天的状况。

  这是真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苏东坡自己的诗词里就找到了答案。苏东坡在赤壁写的另一首词中道:“霜降水痕收,浅碧粼粼露远洲。”请注意“霜降”“露”和“远洲”几个字词,表明早在当时的晚秋“霜降”季节,江水退落的枯水期,水面就曾经“露”出过“远远”的沙“洲”了。

  他写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间,应该和在这里写《前赤壁赋》是相同的季节。后者开始就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了时间,是在农历七月的洪水季节。这时候江水滔滔,可以生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了。这个季节当然看不见上游远处的江心沙洲,无法发现一个水上幽灵正悄悄朝向苏东坡吟诗作赋的地方移动过来。

  刘兴诗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一个问题不能“单打一”,不能只从一个学科钻牛角尖。必须使用不同的学科知识,相互启发、相互配合才成。一个学科的专家未必能够解决问题,需要多请几个不同学科的专家来共同“会诊”才好。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