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主报告
2018-07-26
收藏
摘要: 在第八届数博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发布《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主报告。

QQ截图20180726175241.jpg

在第八届数博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发布《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主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依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年收入规模超过7000亿元。其中,互联网广告、移动出版、在线教育、网络游戏处于收入榜前四位。其中在线教育发展迅猛,已超过网络游戏收入位居第三。

一、数字出版产业新规模

1. 整体收入规模持续增长

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突破7000亿元,达到7071.93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20.1亿元,电子书达54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8.6亿元,博客类应用达77.13亿元,在线音乐达85亿元,网络动漫达178.9亿元,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达1796.3亿元,网络游戏达884.9亿元,在线教育达1010亿元,互联网广告达2957亿元。

e2ec27c7-4228-4cd9-913c-61ad4f12efcc.jpg


2017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2. 传统书报刊数字化收入占比持续下降

图书、报纸、期刊作为我国传统新闻出版单位的主营业务,一直颇受重视。近年来,传统出版单位纷纷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工作,加快实施数字出版业务,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其他新业态相比,增长仍然缓慢。

2017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82.7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5.35%,低于2016年5.44%的增长幅度,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占比为1.17%,较2016年的1.54%和2015年的1.77%来说,继续处于下降阶段。这表明书报刊数字化收入增幅低于其他数字出版服务收入的增速。

3. 新兴板块持续发力

2017年,移动出版收入1796.3亿元,在线教育收入1010亿元,网络游戏收入884.9亿元,网络动漫收入178.9亿元,四者占数字出版收入规模的比例为54.7%。表明移动出版依然是数字出版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雄厚的发展潜力;在线教育作为数字教育出版最为活跃的部分,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资源趋向集中化,马太效应初显;网络游戏虽然受到一些家长、教师等的质疑,但是仍然有较大的市场;网络动漫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坚持,深受资本追逐,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4. 用户规模平稳增长

截至2017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规模达到18.25亿人(家/个)(包含了重复注册和历年尘封的用户等)。微博的用户数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6.6%;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数增长3%;在线音乐用户数增长8.99%。原创网络文学注册用户数增长13.5%。

QQ截图20180726174844.jpg

二、数字出版产业新发展

1. 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加深化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目标任务更加明确。2017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再次发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行新的部署,提出新的目标与任务。2017年9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公布,将深化转型、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科技出版集团持续深入推进向“知识服务”的转型,加大对学科知识库、医疗健康大数据、数字教育服务三大业务的投入。科学文库、中科医库平台、中科云教育平台、医兮网等数字产品已取得销售收入;集团自主研发的按需印刷(POD)智能化生产平台已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中国科技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与国际化传播平台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人民卫生出版社《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开设新技术探索栏目,在期刊移动端APP,点击进入AR识别界面,将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取景框对准期刊导读本或数字出版内容中的图片,即可快速识别,并在手机屏幕上观看清晰立体的图像,为读者带来更加直观的阅读体验,是期刊出版在内容与技术相结合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

2. 网络文学进一步规范化、精品化

2017年以来,网络文学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30.2亿元,比2016年增长44.2%。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78亿,占网民总数的48.9%。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国内45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原创作品总量达到1646.7万种,其中签约作品达到132.7万;进行各种创作的写作者超过1300万人,签约作者达68万人。

网络文学的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健全。2017年6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提出对原创网络文学网站和网络文学阅读平台的单位实施社会效益评估,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要做到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017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制定了《网络文学阅评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从阅评方法与要求、阅评工作管理、专家组成与职责、保障措施等方面,对网络文学阅评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在内容生产方面,精品化趋势明显,现实主义题材增多。无论从企业引导和作者创作意愿来看,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百态的现实主义题材都成为网络文学作品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同时,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文学作品的现象日趋增多,网络文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提升。

网络文学IP运营模式渐趋成熟。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国内45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组织出版纸质图书6942部,改编电影1195部,改编电视剧1232部,改编游戏605部,改编动漫712部。网络文学在IP开发模式上更加多元。

资本市场看好网络文学发展。2017年9月和11月,掌阅科技和阅文集团先后在A股和香港上市,阅文集团首日开盘价90港元,上市20分钟即破百,当日收盘价报102.4港元,总市值超过9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65亿元)。

网络文学研究与培育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4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网络文学的产业智库;12月,我国首个网络文学作家村在杭州授牌。为网络文学创作者搭建线下良性沟通平台,营造网络文学创作的良好环境;2017年11月,阅文集团和上海大学联合成立中国网络文学首个创意写作硕士点,实现了网络文学作品创作、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真正接轨。

2017年8月,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召开,掌阅科技、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中文在线等16家企业代表和4位作家代表共同发起《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北京倡议书》,倡导业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好网络文学质量关,此“倡议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网络文学的自律意识的提升。

3. 数字教育出版市场布局渐趋完整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互联网+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抓手,为数字教育出版带来发展机遇和空间。

2017年,随着教育出版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数字教育出版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多家出版单位基于自身优势,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线培训等领域探索数字教育发展路径,布局数字教育产品市场。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场景,围绕教程、教辅、测试、作业各类内容的数字教育产品日益丰富。

教育出版是出版业融合发展探索的重要领域。多家出版单位以项目为抓手,进行教育出版转型融合探索实践。

人工智能在数字教育出版的探索应用逐步加强。出版单位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特别是幼教领域和学前领域,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

4. 知识服务全面推进

国家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201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筹建“知识资源服务中心”,并启动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截止到2018年3月,国家数字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共开展了三批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的遴选工作,110家出版单位、科研单位等入选。各试点出版单位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学科特点,分类别、级别,构建所属学科的专业领域知识体系,目前所开发知识服务产品中一级分类最多的能够达到100类,层级最多达到20余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建的国家知识服务中心出具规模,服务中心平台通过等保三级测试,今年即将上线。

知识付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产品不断推出。2017年2月,36氪付费专栏“开氪”上线;3月,豆瓣时间上线;同月,十点读书在北京成立了分公司,打造知识付费子品牌十点课堂;6月,喜马拉雅FM推出内容付费会员日——“66会员日”,创造了召集342万会员、知识消费6114万元的成绩;喜马拉雅第二届“123知识狂欢节”的内容消费总额达1.96亿元,较首届增长近4倍。知识付费形态与模式基本成熟。现阶段,较为多见并在运营方面已较为成熟的的知识付费模式包括:知识电商类、社区直播类、讲座课程类、内容打赏类、线下咨询类、第三方支付工具、付费文档类等。知识付费平台的行业格局也初步形成。知乎live、分答、得到、喜马拉雅等作为知识付费的先行者,也已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问咖、在行、知识星球、微博问答、樊登读书会等也凭借自身特点,实现了用户积累。传统出版单位跻身知识付费中来。如《三联生活周刊》围绕自身期刊品牌特色,打造的知识付费产品——《中读》,以碎片化时代的深度阅读,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知识付费在得到各界更多关注的同时,也伴有争议和质疑。知识付费在给人们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人使丧失“思考能力”质疑。

5. 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

“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有序实施。2017年8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试点培训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此项工作,明确了培养对象及条件。经原总局慎重遴选,确定北京印刷学院和武汉大学承担“数字出版千人计划”试点培训工作,首期学员100名,其中战略班40人,骨干班60人。2018年全面实施“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完成试点班企业实训和境外学习交流,并研究制定《数字出版千人培训计划课程体系》,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数字出版人才考核评定机制逐步健全。2017年北京市数字编辑职称考试工作持续推进,方式进一步创新优化,进行了《数字编辑考试指导用书》修订再版,并完成了无纸化考试命题工作。2017年北京市第二批数字编辑正副高评审工作中,人才选拔、评审机制进一步确立,民营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参评人数占比较高。更加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将数字副编审、数字编审明确列入其中,从全国层面上,为数字出版的正副高职称评审建立了通道。

6. 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国家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标准化法》修订工作的完成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的颁布,不仅使标准化工作逐步纳入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也为标准化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开启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的进程。从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到国家标准三级标准向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全新四级标准转变。

数字出版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领导下,数字出版领域标准顶层设计加强,一系列数字出版关键标准立项。包括《内容资源数据化加工》等10项国家标准的立项;《数据加工规格》等12项资源加工行业标准、《数字出版产品内容标引规范》行业标准的申报立项以及《新闻出版知识服务系列标准》的制定。

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建的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北京市科委重点实验室通过考核,表明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16年12月竣工的国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在2017年进行了落地推广工作,一批出版单位、影视单位、互联网单位、数字出版单位等已经应用了新技术。

三、数字出版产业新趋势

1. 内容为王的时代来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是海量的,并且还处于快速增长状态。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面对选择时的自主意识也会不断提升。而在信息过剩的环境之下,优质内容,特别是优质的原创内容就变得尤为珍贵。当互联网平台过于依赖算法,提供的大量内容往往不是优质的,而是低质的甚至是低俗的,从而引发从业者的审视与反思。事实上,这样的内容和产品是缺乏生命力的,是不被用户接纳认可和接纳的。

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出版工作者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开始反思数字出版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仅是出于政策层面上的考量,也是文化生产者、传播者责任意识的觉醒,于读者在内容超载环境下对优质内容的强烈诉求。数字出版在经过了技术为王、平台为王、渠道为王、点击为王、流量为王等之后,回归到了内容为王的时代。

2. 内容生产创作渐趋专业化

随着互联网内容创业者的生存压力日益加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由此对优质内容的持续供给能力和稳定变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很多内容创业者都面临着流量红利消耗殆尽、品牌价值提升和变现困难等发展瓶颈。MCN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迈向成熟。

所谓MCN,是Multi-Channel Network(多频道网络)的简称,发源于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将PGC或PUGC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支持下,保证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实现稳定变现。这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迈向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必然产物,内容生产运作更加专业化,从内容生产到市场运作有了更为精细的专业化分工。

过去一年来,各领域MCN机构不断涌现,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和媒体平台从对内容创作者的扶持,转而加大对MCN机构的扶持。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以腾讯视频、优酷等为代表的视频平台,以美拍、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新闻资讯平台,与花椒、映客等为代表的直播平台在构建内容生态的过程中,都从直接对内容创作者的聚集,逐渐转变为对MCN机构的聚集。

目前,MCN模式已在新闻资讯、游戏、短视频等领域得以推行。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互联网泛内容MCN机构达到2300家,预计2018年将增至4500家。其中,2017年中国互联网短视频MCN机构数量达到1700家,预计2018年将达到3300家。随着MCN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渐趋成熟,互联网内容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和商业能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激发,互联网内容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3. 知识变现方式将更加多元

2018年,知识付费将迎来从高潮迈向洗牌的拐点,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分水岭逐渐形成。未来一年,知识付费领域仍然会有很多新参与者,但更多的是老产品的退出或迭代与拓展。

用户对知识付费产品的选择将更加理性,源于对自身需求的认知更加清晰,由此倒逼知识付费产品的内容和服务加速升级,也进一步加剧知识付费行业的优胜劣汰,对知识付费产品的内容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付费的行业门槛将不断提高,产品的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一些行业领先产品或将要或者正在面临活跃用户增长的瓶颈,促使一些先期参与者离场,同时也将催生更多围绕“知识”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高层面。

未来一年,将有越来越多“内容+服务”的知识付费模式和产品形态涌现,在经历市场试错之后,或昙花一现或得以留存。在形态和模式迭代更新之外,内容成为知识付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强调内容深耕,并不仅仅是指内容的有深度、有价值,更是需要将优质内容以用户更加喜欢、需要的方式予以呈现。同时,知识内容的层次和领域细分化成为趋势。

此外,伴随在线课程成为知识付费的新模式,在线教育与知识付费之间或将找到更多的结合点,实现融合发展。未来,无论是专业出版、教育出版还是大众出版领域,都能在知识付费能找到自己的着力点。

4. 资本驱动 IP价值潜能充分释放

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纷纷设立了文化产业政府引导基金,以资本力量撬动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日臻完善,文化金融价值链条初步形成。IP是重要的投资领域。

随着IP浪潮的持续发展,有力提升了产业价值,版权资产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和文化产权交易机构纷纷涌现,提供文化产权交易、项目推介、投资引导、项目融资、权益评估等服务,对资产与资本的有效对接起到重要作用。

版权资产管理与评估相关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产业与资本融合的环境得以持续优化。2018年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工作指引(试行)》,从组织机构和人员、常规管理、建立制度等层面做出指引。由此,建立完整的IP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体系,既成为文化企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必然要求,也是壮大版权产业、推进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IP作为重要无形资产,通过有效的运营管理,实现版权资产与资本的高效、精准对接,并使其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发掘和释放。

5. 新型园区建设赋能数字内容产业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各部委、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特色小镇工作,特色小镇已进入从国家层面向全国推广的新阶段。在一系列特色小镇政策部署出台和大量资本的强势助力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风潮,各地政府、产业资本、房产商等纷纷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中来。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已有23个地方政府启动了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除了已公布的403家特色小镇,各地方正在培育的特色小镇达到2000余个。

2018年将是从战略规划迈向落地实践的关键之年。2018年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了《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创建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开展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新闻出版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其中明确指出,国家新闻出版产业特色小镇包括阅读小镇、书香小镇、音乐小镇、动漫小镇、游戏小镇、IP小镇等特色文化小镇。《规范》明确了基地创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职责和条件、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激励机制等,为新闻出版产业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基本思路,有助于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发展。

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围绕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基于文化IP,运用现代科技,深度挖掘文化元素,并与地方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将充分激发文化产业内在潜能,构建文化产业生态系统,让其焕发更大生命力。与此同时,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带动下,特色小镇建设将通过实现产业集聚、科技集聚与人才集聚,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力助推地方经济腾飞发展。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