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龙应台 1952年出生于台湾省乡下,渔村农村长大。先后留学美国,旅居欧洲,任教香港。曾任台湾省文化部长。其代表作“人生三书”被誉为文坛常青树。 |
![]() |
|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龙应台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版/58.00元 |
19封写给母亲的信,穿插35段历史图文,近百幅照片首次公开。龙应台暌违10年,日前推出书写母亲的散文新作《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对上一代感恩致敬,对下一代轻语提醒。
台湾省大武山下的屏东潮州镇,住着龙应台93岁的母亲应美君。父亲龙槐生2004年过世后,龙应台几乎每2周会回哥哥家探望罹患失智症的母亲。这一匆匆“打卡式”探望,让龙应台逐渐感到自责,最终不再蹉跎,于去年8月正式回乡,开启陪伴母亲的日子。
怀着期待和感恩,龙应台与母亲日夜作伴。向她问好,同她说话,帮她擦拭积了粘液的眼角,按摩长斑的手臂,剪指甲,检查她身上痒的地方,推她去菜市场;并在埋头写稿时,让她留在自己的视线内;或者跟母亲一起挤在沙发上,彼此依偎。
正是在一日日照顾母亲的过程中,65岁的龙应台逐渐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生死的意味以及与母亲迟来的亲情,怀着各种复杂的情感,龙应台提笔写下了给母亲美君的信。这一写就是19封,有对母亲的愧疚,也有对亲情、爱情、生命、教育与岁月的思索。在成书时,她还筛选出35篇“大河图文”,将家族历史置于国家命运中,还原母亲的一生。就像是从她家的窗外望去,可以看到电线杆上的小鸟,但小鸟背后还有远方的大武山,山后还有大河与大海;若母亲是电线杆上的鸟,兵荒马乱的大时代就是她背后的大河与大海。
龙应台有关亲情主题的书写,历来受读者欢迎,其代表作“人生三书”系列(《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销量均过百万册。可以说,新作《天长地久》是她首次采用复调结构,将亲情与历史交织,完整呈现母亲美君以及那个时代女性一生的一部作品。龙应台称,这本书写母亲的作品,是她所有作品中“最用心、最看重,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还写给每一个跟时间赛跑的儿女。
《天长地久》是一部能跨代共读的生命读本,读者可以读到龙应台自《目送》以来,这10年间从母亲到女儿身份“逆向”的心态转变;也能从跨度50年的“大河图文”中读到历史。龙应台的母亲应美君出生在战乱的年代,小小年纪便离开故乡漂泊到台湾省,含辛茹苦地将几个孩子带大。这些“大河图文”有当时抗战的历史事件,也有美君的日记与家书;美君的颠沛生活以文字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美君独立、坚强的性格也淋漓展现。
龙应台更希冀她的作品,能让年轻一代意识到自己向前冲和父母走向夕阳这两条路是同行的;同样,她希望做父母的要思考怎样让自己过得饱满,因为不可能要下一代为你而活。因为几乎错过向父母感恩致谢的机会,因为在她看来“失智是诀别的开始”,因此,对于“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她在书中毫不避讳,并坚信应该为父母甚至自己的“大远行”做足够的准备,譬如带他们旅行,撇开父母的身份,把他们当做单独的人好好地了解;和孩子长谈,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就像龙应台在书里序言中所说,她的回乡,人们皆以为是“牺牲”,但在乡野行走9个月后,她才知道,那来自泥土的召唤——元气的回流、初心的苏醒,是母亲的再次施舍。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