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阅读势不可当 大佬亲授抢占风口的5种姿态
2018-12-11
收藏

编者按

12月5日~8日,第8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最为值得期待的嘉年华——阅读盛典举办。盛典总结回顾了北京阅读季2018年活动开展历程,梳理展示了阅读经典案例和故事,《2017~2018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报告》在现场发布,北京阅读示范社区、书香家庭、金牌阅读推广人、“最北京”实体书店、年度全民阅读优秀组织机构、年度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年度全民阅读优秀合作机构等多个奖项揭晓。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阅读盛典奉上了6场对话和1场领读者培训。6场对话主题分别是“好书之夜——书与人的对话”“阅读+科技·科技创想”“阅读+教育·书香校园——阅读构建人文底蕴”“阅读+教育·大美绘本——童书原创新动力”“阅读+空间——新型阅读空间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阅读+行走:探索书香城市跨区域协作新形态”。对话汇聚了阅读推广领域的主力、社会各界阅读推广同仁和知名人士,大家围绕城市文化脉络、阅读基础设施、阅读推广活动、阅读解决方案等话题,深入探讨全民阅读美好未来的发展路径,这无疑是北京全民阅读各界力量的一次深度互动。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李 允

  科技是阅读推广的推动力,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不只是文字、音频、视频、图画,内容的体验方式、交互方式本身也是内容,越来越多阅读新体验、新玩法出现。未来,人类阅读将如何发展?科技与教育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交融?

  2018阅读盛典“阅读+”系列对话第2场“科技创想——全民阅读的云时代”,邀请了掌阅科技创始人张凌云、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刘书、喜马拉雅FM副总裁周晓晗、图灵机器人儿童事业部总经理刘峰等6位嘉宾,这些大佬有做“看”的内容,有做“听”的内容,还有致力于打造阅读全生态的领军者,本次专题特选取其中关于新时代阅读服务方式的新做法,以期为行业带来更多有益借鉴。

  1

  掌阅科技 

  课外书线上导读大有可为

  一直在做大众阅读的掌阅科技从去年开始进入青少年阅读领域。掌阅科技创始人张凌云发现,目前青少年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中国青少年阅读习惯尚未形成——2017年除课本外1本书没阅读过的青少年占12.2%,除课本外阅读不超过5本书的青少年占51%。中小学生阅读面临三大突出问题:不知道怎么选书、老师推荐的书看不懂、没有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掌阅选择借助科技的力量,用新互联网技术中运算的能力和实时获取数据的能力为青少年的阅读服务做一些提升,精选全球36个国家2万册知名经典的课外书,让孩子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

  第一步,掌阅根据互联网大数据选书、线下家长和老师推荐的方式确定书目。通过汇集教育界知名专家老师给孩子们的书单、国内中小学名校的推荐书单选择书目,掌阅希望推荐的每一册都是青少年真正需要或者应该阅读的,书目选择“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极简”。

  解决好优选问题,第二步,还有有趣和愿意去读的问题。掌阅邀请专家导读,有效启发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现已签约多个领域的知名老师学者,例如顶尖物理学家李淼教授、儿童听书品牌《娟子妈妈讲故事》创始人王娟等,通过音视频的方式,调动青少年对国学、科普、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兴趣。

  第三步,构建阅读闭环。掌阅做了支持老师在线选择布置整本阅读或者按章节的阅读任务,在数字阅读的体系下,记录每个学生清晰的阅读数据和行为,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报告。最后再通过大数据和算法的不断优化推荐,帮助孩子推荐更好的书,从而构建孩子的学习体系。

  掌阅还尝试通过建立类似班级共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读书对一个单独的个体来说枯燥,有人一起读,这就会变得不一样。”张凌云提到。

  技术的储备和积累,以及5G商用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掌阅正在推进硬件在未来的实时联网,更加智能化、平台化,不仅是“看、听、写”的结合。未来有很多学生的作业可以在带手写、不伤眼睛的硬件设备上去完成,而且这种完成不仅仅只是在阅读领域给青少年提供服务,这个设备还可以写作业。

  2

  亚马逊

  阅读器不只是设备

  在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刘书看来,亚马逊Kindle运作的逻辑很简单:跟出版社合作,把所有的好书输入到系统,通过创新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应用,吸引更多读者。读者进来之后又会吸引更多的出版社把书“注进去”,如此循环。出版社与亚马逊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纸书与电子书无缝连接,实现上线流程优化,包括转码、挑错等。

  Kindle不光是一个设备,还是一个图书馆,可以储存数千本图书,提供沉浸式、不受打扰的阅读环境。Kindle不光是一台设备,更是一种服务,可以进行批注、查生词,可以微信分享,同时还有智能荐书的功能。

  很多人认为电子书会阻碍纸书,用户读了电子书就会不读纸书,出版社之前也这么认为。事实上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纸电”一起读现在成为主流,有数据显示,55%的用户又读纸书又读电子书。一个人只要喜欢上阅读,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阅读。来自出版社的反馈,当一本新书出来的时候,这本书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可能之前是三个月,然后一年半,在这个生命周期之内电子书可以更好地促进对纸书信息的获取。

  刘书提到,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的普及,用户对知识和书籍付费的意愿还是有显著的增长,付费的意愿趋势更加明显。新一代90后和00后付费的意愿更为明显,85%的用户经常付费。50后也是重度的阅读人群,有1%的用户,付费意愿非常强烈。

  3

  喜马拉雅FM

  加快有声内容反向输出

  喜马拉雅FM一直在通过两种方式服务读者,喜马拉雅FM副总裁周晓晗说到。一种是“把书读薄”,推出了“全球好书100本精讲”,通过15~20分钟了解图书内容。另外一种是把书读厚,如于晓非导读《金刚经》,《金刚经》全文5000多字,节目却相当于70万字,通过深读的方式展现了整个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发展。

  过去喜马拉雅FM会从出版社、作者手里购买大量版权进行有声书的录制,现在做了更多的音频栏目反向输出,即栏目先行,经过不断搜集用户的反馈进行修改,最后反向输出成实体书。“我问一位清华大学的教授为什么把音频放在喜马拉雅FM平台上,他说:‘我是一个大学教师,但是我不知道我讲的课学生是否听进去了,他们觉得我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放到平台上给所有听众的时候,他们会反馈,之后我就能根据反馈修正教案内容。’”

  喜马拉雅FM一直希望引入较大的IP,通过影视、广播剧、语音合成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更多的阅读快乐和知识。“喜马拉雅FM在西安所有的地铁、公交以及大型的商超购物广场都接入了有声图书馆的服务。行色匆匆中,只要有一点点时间,读者就可以把这本好书带回家。”

  4

  图灵机器人

  让有效的阅读方法标准化

  图灵机器人儿童事业部总经理刘峰讲到:小学语文老师经常要求我们背诗,长大之后发现背的那些诗是非常有意义的。小时候只是理解了诗文辞藻的美丽,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我们知道了这个诗人是谁,写这首诗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对诗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图灵机器人努力的方向,就是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使阅读标准化,把专家总结出来的最佳阅读方法以标准模板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无论这个用户是3~6岁学前的孩子还是12岁的初中生。

  人工智能是一种新技术,被误解最多,因为科幻小说里面写了太多关于机器人的故事。成年人有自我意识,无法让机器高质量地跟成人交流,但是可以跟孩子交流。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我们让幼儿教育的过程进一步标准化,哪怕山区里的孩子,只要他身边有一个近似能联网的机器人一样的工具,他就可以享受到大城市里面最大的专家、最好的老师提供的高标准教学。

  图灵机器人是一个为儿童场景提供AI技术和能力的开放平台,帮助众多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阅读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可以识别书本上的文字,读给孩子,并且讲跟这页画面相关的故事。图灵机器人的使命和愿景,是希望在2019年可以共建一个机器人,一个在语义基础上结合知识图谱、用户画像、多轮对话和内容标准化、教育标准化的阅读机器人。刘峰表示,我们的愿望,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阅读更平等,让教育更公平。

  5

  新华文轩

  书店不止是产品还应该是平台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大利认为,书店正面临着重构的问题,要从以经营为中心的产品销售形态向以技术支持和数据驱动来实现泛零售的形态转变。

  重构书店,那书店到底是什么?陈大利提到,书店首先是一种文化产品,这是书店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一种情怀。其次,书店是一种科技产品,虽然从消费场景的建设来说,书店不会用很多高科技,但是互联网、物联网、RDFI射频技术都可以为书店的服务方式转变,提供更好的支持和选择。书店还是一种生活产品,提供生活场景化的服务。

  书店不止是一种产品,还应该是一种平台,书店线上线下的流量平台一方面是一种导流的入口,同时也是引流线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很好的平台方式。书店是服务体验互动的平台,很多白领80后、90后包括00后都愿意到书店去交友谈事,社群平台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文化产品售卖的功能。

  未来书店至少3个发展方向。第一,服务场景泛在化,阅读服务无处不在。第二,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资产数据化,消费和交易随时进行。第三,书店在内容的供给上一定是多元的,不仅有文化产品,还有生活产品。未来的书店可能是书店,也不是书店。未来书店两个关键的因素,它是“产品+平台”的性质,是“科技+数据”的性质。


转述是这个时代给知识服务的新机会

■阿 狮(得到APP《每天听本书》负责人)

  现实情况下有很多好书没有被看见、被发现,甚至是被忽略的,所以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打开方式。《每天听本书》这个产品的初心就是我们认为,过去世界上已经累计下来的知识宝库,非常值得被尊重、被了解,然后通过听书这样的方式被所有的用户预习。

  关键词1 知识转述

  我们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旦出现了一种新的工具就会涌入一批新的人群,一旦新的人群涌入之后,他们对于阅读的需求就会是一些新的需求。转述是这个时代给知识服务的一个新机会,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对一些已经生产出来的知识,重新做梳理、解释,重新去创造。

  文字是相对单维的,打开一本书层层铺开、层层递进,而转述是用语言迅速开场,带你直接进入高潮。转述是有语气、有情绪的,你在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不止接收到文字的信息,还能够通过声音感受到情绪。相对文字来说,转述是更加多维的体验。

  关键词2 高级外行

  转述对应的是什么样的用户?我们把他定义成高级外行。高级外行者的知识结构没有问题,有一定的学识背景,只是刚好不了解某一个门类的知识。打比方,有个文学系教授突然有一天对量子力学有点感兴趣,那你怎么去跟他阐述量子力学?不可能从物理的基础知识一个一个讲起,你可以跟他说量子力学最近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或者这个领域有了一些新的突破等等。对于高级外行,我们需要充分尊重他的需求,但并不必要让他进入一个特定行业,只需要让他知道,这就要直接把特定领域最精髓、最重要、当下这个时刻最值得被了解的第一时间告诉他。

  关键词3 前倾45度

  这是转述过程中一个具体的服务姿态。为什么是前倾45度?前倾45度意味着讲述者真诚且非常自信。后倾45度,就像是领导躺在椅子上说话的姿态,这种状态就会让所有其他听者觉得有一种权威感或距离感,意思就是我在告诉你一件事,你听着就完了,你听不听得懂和我没关系,反正我就要说。还有一种是板板正正站着,这种方式也让人非常有距离感,因为他跟你没有发生直接的交互。

  前倾45度在转述过程中具体体现在哪些环节中?

  一是选书,因为所有素材都是来自于已经出版的书目,选书怎么体现前倾45度?你就问自己这个书是不是打动我,这个书是不是现在最值得被用户所了解的书目。

  二是成稿,写稿子的时候撰稿人就得想我写的东西对方真的看得懂吗?有的书,尤其是哲学类的书或者是一些学术论文,写作的初心可能并不是想让对方看懂,只是想要自己表达。你在成稿的时候前倾45度,得考虑对方是不是能听得懂,我到底有没有写清楚,我这样写是不是能够勾引他的兴趣一直跟我听下去,这是在写稿子时就得考虑的状态。

  三是录制,45度就是要思考我的表述是不是充满情趣的,是不是能带入我自己个人的理解,对方听我的声音能不能跟着我一直听到最后。这是我们对所有转述师的要求。我们合作的转述师有些来自于电台或者电视台,甚至播音专业的,他们平常介绍的内容可能不是前倾45度的,那我们会在跟他磨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反复提醒他,这样才能够满足我们所说的知识转述的服务到位。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