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体制改革30年
2018-12-17
收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图书发行业对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发行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最初几年的酝酿和试探,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大致从1982年起步,并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大胆尝试,放开搞活

为顺应改革开放的形势,理顺图书发行业内部各种关系,在1982年6月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了“一主三多一少”的改革方案,即逐步形成以新华书店为骨干的、多种流通渠道、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购销形式、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络。次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正式发布,肯定了发行工作“一主三多一少”的改革方案。此方案的顺利推出,使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比较僵化的图书发行体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松绑。随着改革的深入,1988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又联合发出了《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权承包、放开批发渠道、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大力发展横向联合,简称“三放一联”。“三放一联”的推行,激活了我国图书市场,城乡发行网点进一步普及,放权、让利、承包、划小核算单位等成为各地新华书店改革的主流。各地新华书店因体制原因,在发展国有书店受阻的情况下,纷纷发展集体性质的售书店以及多种经营的“三产”形成了一定的活力。在各地新华书店的扶持下,个体书店从无到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上世纪末,个体书店甚至以“二渠道”的形式,无论是在进发货,还是销售市场方面均对以新华书店为首的国有主渠道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华书店的改革。通过这一阶段改革,我国图书分销业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出版物流通格局,对搞活图书市场、增强发行企业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搞活经济的同时,我国图书发行界也出现了诸多无序现象,诸如网点布局重城轻农,买卖书号、盗版盗印屡禁不绝,图书库存严重失控等,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1996年6月,新闻出版署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规范图书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目标。改革初期带来的混乱和无序,逐步得到了治理。

组建集团,发展连锁

为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在图书市场的竞争能力,这一时期,地区性和全国性的联合、联盟不断涌现。1990年代初,全国省会所在地及大城市店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试图通过某种程度的联合,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000年由北京图书大厦、上海书城、深圳书城和北方图书城等超大型书店组成的超级书店联盟,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探索。

1997年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图书发行业的改革也得到了全速推进。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图书发行业“一统就死,一放就活”的反复拉锯,使人们将改革的目光逐渐由分销体制的改革向发行体制和机制改革聚焦。由于各地新华书店均隶属于当地新闻出版部门管辖,以行政推动,组建以省级店为龙头的新华书店集团,充分发挥集团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优势,才能使分散经营的新华书店形成互补优势,在图书市场中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大家的共识。山东德州新华早在1992年就进行了组建集团的尝试,并组建了全国新华系统第一家地区性集团,其集团化发展、集约式经营、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等经营战略曾被推崇为“德州模式”。自1995年起,湖北、黑龙江、河北等省新华分别组建了集团。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推动力度,新闻出版署于1999年批准广东、江苏、四川三省先后成立了新华书店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也于2000年挂牌成立。此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以省级店为龙头的发行集团或新华书店集团。组建集团后,各地新华书店通过整合资产,把计划经济时代小型、独立、分散的国有企业通过行政力量迅速整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轮改革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整合了各地省属国有发行资产,二是统一了财权、人权、物权,为省一级新华书店整体转制做好了准备,同时也为经营管理的网络化以及发展连锁经营,建立连锁配送体制奠定了基础。此举从根本上改变了新华书店分散经营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集团在图书市场上的话语权。

股改转企,全面改制

中国出版业的市场容量曾被国外某些书商称作是世界上最大的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国内书业界几乎一致认为:入世以后,外商将迫不及待地想方设法参与开发中国出版业的广阔市场,争夺尚待开发的丰厚利润。面对国有独资企业出资人缺位造成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糊以及缺乏有效管理企业的机制,以股份制为推手,全面推进新华书店系统的转企改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新华书店系统改制进程中,云南新华1988年起步,1990年完成“事改企”,1995年引进新加坡资金,成立中外合资的云南新华大厦有限公司,1999年组建了多元投资的首家股份制企业,是新华系最早建立股份制的书业集团,为新华系股份制改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青岛新华书店集团、南宁市新华书店、湖北仙桃市新华书店等一些市、县级书店也先后实施了股份制改造。

全国新华书店自上世纪80年代中叶起,被分成了企业和事业两种性质,股份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此,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适时推出了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实现股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的改革试点。并从2001年起,批准四川、辽宁、广东和上海为发行体制改革试点集团。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四川、江苏、辽宁、福建、浙江等新华发行集团被确定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其中,浙江新华按照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2005年底完成转企改制工作。他们首先对集团本部及所属67家市县书店进行了整体“事转企”改制,实现了单位性质的改变和职工身份的转换。尔后按照先集约化后市场化的改革路径,整合资产、整合信息,整合产品,整合渠道,整合物流,整合流程,整合业态,灵活地处理了长期存在的国有与民营、上游与下游、省内与省外、竞争与竞合、放开与管理等诸多矛盾,推动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此后,凡属事业性质的新华书店均以省店为核心,实行转企改制后,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了决策机制和经营管理机制。至今年10月,天津新华完成转企后,全国新华书店系统除了西藏以外,基本完成了事转企改制任务,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些省级发行集团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2005年5月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公司与成都市华盛(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辽宁出版集团等多家新闻出版产业集团跨地域、跨行业资本联合,组建了大型股份制文化企业——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携手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鸿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京师国教(北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安徽浙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股东于2008年2月组建了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新华集团、浙江新华集团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融资上市,整合重组

2006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提出了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步伐。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从2004年起,用不到三年的时间,率先完成了企业改制“三步走”,从一家国有独资企业先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再发起成立新华传媒,借壳华联超市于2006年10月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2007年5月30日,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图书发行业零售企业。此后,江苏、安徽等发行集团也纷纷对外宣布了上市计划。图书发行业因为有了上市公司融资的便利,在网点设施、物流配送、信息技术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支撑。如上海新华传媒在今年初公司完成定向增发以后,已经初步形成了图书、广告、媒体、物流和电子商务五大业务板块,使书业有了厚重的业务依托。一些强势发行集团通过整合重组,完成新的裂变:深圳发行集团于2007年11月整合海天出版社,组建全国首家上下游一体化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注入资金于2008年5月与海南新华书店集团携手组建了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