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研学旅行 会是另一个人生的开始吗?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海颖 | 2019-05-08
收藏
摘要: 他们可能还并不知道,这一次旅行和以后的自己有什么关系。


措项拉姆和道吉仁欠到北京都不止一次了,

不过他们说“这一次最难忘”。

而他们之外,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

他们说“再也忘不了这一次”。


这一次,是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

藏族小学130余名五年级的学生一起前往北京。

孩子们都知道,

这是一次“边走边学习”的研学旅行。

他们可能还并不知道,

这一次旅行和以后的自己有什么关系。




“新我”的开瓶器


4月24日,乘坐从合作市到兰州的大巴车,又搭乘1569公里的特快列车,合作市藏族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经过近19个小时的车程,抵达北京。这是他们自小以来的第一次集体旅行。


在接下来6天的时间里,他们在一起吃、住、行、学。他们建了微信群,出过远门的和没出过远门的两两结对,同屋的一起招呼起床、吃饭,小组成员一起解决问题,彼此的关爱与协作在集体旅程中变得自然而然。


小学生乘坐火车


丹增卓玛在4月25日的研学日志里写道:“今天我们去了天安门……晚上老师给我们发了拼图,五个人一组,让我们把各个零件按顺序拼成天安门,我和我的组员们一起完成了拼图。从拼图中,我学到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力量就是胜利。”


像丹增卓玛一样,每个孩子每天都会写研学日记。从“到处是我们从没见过的东西”的中国科学技术馆回来后,丹增卓玛还写了:“许多知识不是从书上就能学到的,我们要亲自去探索、实验才能得到。”而去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当天,很多孩子就在日记中立下了“军令状”:“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这样的大学,是我的梦想。”“今天我们到了令人梦寐以求的大学,我梦想将来拿到这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几天间,孩子们从天安门到故宫博物馆再到国家博物馆,从居庸关长城到奥林匹克公园再到抗日战争纪念馆。一路行程让孩子感觉“大开眼界”甚至“震惊”。兰索南康珠在“旅行后感”中感叹:“我学到了、听到了、看到了、做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在这之前,我并不知道中国厉害在哪里。这次去了科技馆、军事馆后,我觉得自己的祖国母亲既伟大又先进,既美丽又雄伟。我对抗日战争也有了更多了解。这些会使我在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学生在北京大学前合影留念


正像罗苹苹所写:“短暂的六天,要是在平时我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但在北京的这几天,却让我觉得时间过得好慢。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我们生怕会错过、遗漏。”除了用“慢”字所代表的充实,孩子们还“觉得自己和在学校时不一样”。措项拉姆和道吉仁欠说,他们觉得很自在,很放松,很开心。


这样的旅行是孩子们所期待的。仁久道杰曾在火车上记录启程时的心情:“我高兴地背上书包跟妈妈去学校。同学们都很开心,每个人脸上喜气洋洋……火车可真长啊,像一条青色的蛇。我头一次坐火车所以特别兴奋。在火车上,我认识了许多人,我买了一些水果分享给朋友们。”而在回程的路上,丹增卓玛则写下了:“从北京到兰州,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春天已经到了。一来到甘南,像是地球变了一样,到处还是白灰灰的,让人感觉不到春天。啊!变化真不一样。”


事实上,从开始到结束,这一趟研学旅程的珍贵之处,也许就是孩子们在身体力行后发现的、感受的、实现的或大或小的变化;而“变化”更珍贵的地方在于,它们会帮孩子们找到近处甚或远方的“新我”。


教育的新入口


4月29日,合作市藏族小学130余名孩子安全地回到了学校。索南央宗在这次研学旅行的最后一篇日记里描述了温情的一幕:“家长们纷纷赶来,有的家长为老师们送上了洁白的哈达。”时至此刻,学校党总支书记才宝嘉悬了一路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作为这一程研学旅行带队的学校负责人,才宝嘉每到一处几乎都会拍照片给校长丹真贡保报平安,因为这是校领导班子关心的“大事”。学校组织成批的孩子走出校门进行研学旅行,面临的最大压力和挑战,首先就是安全问题。


一个孩子一个家,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教育,但这种教育却又必不可少。才宝嘉在回程前一天回想起孩子们出发时的模样: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出过门,刚上火车时很拘谨,不说话。但是,他们后来就越来越放得开了。


学生在中国科技馆参观


“放得开”这简单的三个字,描述的恰恰是孩子们“自我打开”与“自由吸收”的状态。才宝嘉说:“这样的研学旅行真的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也正是藏族小学这两年来根据政策引导以及在合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探索推进研学旅行的原因。


实际上,从2016年底教育部、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首次将社会实践教育列入重要的教育环节,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承担着很深的教育期待:改变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对书本知识过度关注,对体验、活动不够重视,大量学生有知识少体验、会做题不会解决问题、有生命没生活;实现立德树人,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这样一个新式而复杂的教育命题,合作市藏族小学和其他学校一样都属于探索者。在合作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之下,藏小从去年开始尝试带孩子们走出合作市。当时,校长丹真贡保带队走出了第一程——兰州。


今年,经过严格考量,学校遴选了涵盖历史文化、革命传统、自然生态、科技创新、名校探访等为一体的北京线路,希望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在多学科融合体验学习中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逐步产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板正字眼下的期待,已经鲜活地呈现在了孩子们质朴又诚恳的研学日记里。“虽然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还有限,但他们说的都是心里话。” 班主任王胜英说。


为了孩子们这句心里话,学校从上学期就开始调研、确定线路、制定方案,加快做到“有主题、有任务、有线路、有人员分工、有时间安排、有应急预案”。仅就家校沟通,学校就进行了多轮推进,从摸底到请家长做经验分享再到各种信息的告知、签订协议书等等。


研学旅行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这句话的分量,每所学校都会深有体会。特别是面对新探索中难以一一陈及的细处和难处,学校需要不可缺少的情怀、勇气和办法,也需要理解和支撑。


力量的强联合


五一国际劳动节之后,藏族小学会针对此次研学旅行组织优秀作文评选、摄影作品评选等后续活动,优秀作品还将有机会选刊在读者出版集团的《故事作文》《读者校园版》。这对孩子们而言,又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实际上,这次研学线路全程都得到了读者出版集团旗下“读者文旅”的服务支持。


孩子们的一路,在很多地方渗透着“读者文旅”2年来在研学实践教育领域艰难探索的成果。从“唯有坚持和坚定素质教育、素养培养的终极目标才可保持研学生命力”的原则性思路,到“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实际需要提供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研发探索,再到“从一本研学日志本到一个完整配套服务方案”的服务内容,“读者文旅”正是以此协助学校做好课程设计、资源配备和线路实施。截至目前,“读者文旅”为百余所学校提供了研学旅行服务。眼下,“读者文旅”正积极拓展与公益基金的合作,期待真正推动“一个孩子都不能少”的研学旅行。


学生们在鸟巢前合影留念


事实上,“读者文旅”是诸多研学服务机构探索的缩影。当初11部门联合发文,就释放了一个信号:被置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战略新高度的研学旅行,需要各方面力量协同、各种资源配套。2017~2018年,教育部先后遴选了621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大量社会力量也纷纷依托就研学旅行服务展开积极探索。


即便如此,研学旅行的推动还有很大空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研学旅行参与率存在不平衡性。研学旅行还需要很多方面做很多努力,需要多种力量的紧密联合。也一如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在多个场合所强调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进研学旅行这项事业,要强化资源的统筹管理,也要建立健全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和硬件资源的共享,打造省、市、县、校多级联动的共建共享平台。


这应当是一种值得付出的努力。就藏族小学的研学旅行而言,它也许只是实践局部,但却也不可否认地孕育着孩子们成长中的长远的希望和可能。


而研学旅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恰在于希望二字,就如同歌曲《强国一代有我》中的歌词:仰望星辰大海方向,内心拥抱超越力量。强国一代有我在,谁都有机会出彩。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