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谦:结构调整是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李学谦 | 2019-05-09
收藏
摘要: 当前少儿出版有些趋势性问题我们应当高度警醒,这些问题是:增速放缓、码洋虚增、收入下降、库存加大。

QQ截图20190509153645.jpg

今年年初,在桂冠童书颁奖典礼上,我提出当前少儿出版有些趋势性问题我们应当高度警醒,这些问题是:增速放缓、码洋虚增、收入下降、库存加大。今天我想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以期引起业界的关注。

增速放缓。少儿图书零售市场2018年增长幅度为13.74%,2017年为21.18%,2016年为28.84%。同前两年相比,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增速有较大幅度回落,说明少儿出版增速明显放缓。

码洋虚增。开卷公司对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图书价格做了一个分析。从下面这张表可以看出,2016年、2017年少儿图书价格保持稳定,基本持平,排名在前100名、前500名、前1000名的图书,无论是单品种售价还是单册售价,价格都在20元左右。到2018年,排名在前100名的少儿图书,单品种售价为28.74元,比2016年提高50.1%,比2017年提高39.7%;单册售价为26.96元,比2016年提高38.1%,比2017年提高38.6%。排名在前500名,前1000名的图书,价格涨幅也都不低于30%。

218aeedd-7777-48b7-8ead-4f9a9d91b4d7.jpg

如果上述数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就再来看看2018年新书的价格情况。下面这张图是开卷公司提供的2018年少儿图书价格分析情况。从这张图可以看到,2018年排名在前100名、前500名、前1000名的少儿新书,单品种定价分别比2017年提高了55.5%、29,1%、18.5%;单册定价分别比2017年上涨了31.47%、23.5%、21,7%。

87089607-895c-4356-a65b-7a75e8465b5d.jpg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少儿图书价格上涨幅度远远高于零售码洋的增长幅度,这意味着码洋增长了,发行量也就是图书销售的册数并没有增长,销售额的增长不是建立在扩大消费的基础上,而主要是依靠价格拉动,这种情况可以叫做码洋虚增。当然纸张价格、人力资源成本上涨是导致少儿图书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但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少儿图书价格上涨是否合理,而是讨论销售码洋增长的含金量。

收入下降。收入下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下降,即出版社销售总收入下降;一种是相对下降,即销售收入在销售码洋中占比同比下降。2017年少儿出版销售收入有没有绝对下降我不敢妄言,但相对下降是肯定的。2018年少儿图书销售码洋实体店下降11.32% ,网络书店增长25.56%,由此可见,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主要是由网络书店拉动的。据开卷公司提供的数据,网络书店少儿图书销售折扣平均为50—52折,其中还不包括满减、满赠、优惠券等活动。事实上,网络书店的打折频率已经从每年打、季度打,到现在的几乎天天打。不少少儿出版单位反映,与网络书店的实际结算折扣不到40折,低于实体书店的结算折扣。有的出版社参加网络书店的“双十一”等活动,不仅颗粒无收,反而要倒贴。目前网络书店少儿图书销售额已占零售市场总额的60%以上,低折扣使得不少少儿出版单位销售收入不能与销售码洋同步增长,甚至码洋增加了,收入反而下降。

四是库存增加。据开卷公司监测数据,少儿图书年销量小于5本的图书从2016年起剧增,年销量小于10本的图书几乎是上一年的两倍。据对一些少儿出版单位的了解,近几年图书库存码洋和在途码洋持续增长,一些出版社库存码洋加上在途码洋甚至超过了当年发货码洋,造成现金流紧张。如此庞大的图书库存,宛如悬在出版业上方的一个巨大的堰塞湖,一旦垮坝,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会出现增速放缓、码洋虚增、收入下降、库存加大这些问题?

不是少儿出版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从需求侧看,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少儿出版大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突出。一方面,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市、发达地区少年儿童阅读出现“选择性困难”,相当一部分中高收入家庭子女还有多媒体、个性化阅读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不少中小城市和乡镇,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还有不少孩子几乎无课外书可读,基本阅读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使得我国少儿人均出版物拥有量不高。2018年,少儿图书销售码洋约为220亿元,单册图书平均定价约为27元,以此推算,少儿图书销售总册数为8.15亿册。据中国人口统计资料,2018年我国0-15岁少年儿童为2.486亿,人均只有3.28册。如果加上16—18岁这部分未成年人,我国少年儿童2018年人均购书应当不超过3册。2016年美国儿童图书实际销售的数量是1.95亿册,每个孩子拥有3.2册;英国2016年儿童图书实际销售数量是6633.4万册,每个孩子拥有5.37册。美、英等国还拥有完善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2018年美国共有公共图书馆16536个,平均不到2万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2017年公共图书馆只有3166座,平均44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由此可见,我国少年儿童人均图书拥有量总体水平不高,图书总量供给应当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因此,少儿出版出现增速放缓、码洋虚增、收入下降、库存加大,不是因为供大于求、总量过剩。

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供给侧,在少儿出版自身。

一是内容创新能力不足。从开卷公司提供的2018年少儿图书畅销书排行榜可以看到,入榜图书中没有新书,出版时间最晚的是2016年出版的《米小圈上学记》,还有5种图书出版时间超过或接近10年。

7a7da9d0-a43e-4873-9912-e0b10b90711a.jpg

另据开卷公司分析,出版业新书包括少儿图书对整体市场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无论是新书码洋贡献率还是新书册数贡献,在整体市场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从2008年开始降到30%以下,到2015年降到20%以下。

二是产品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下面这张图是关于少儿图书细分市场构成情况的。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儿童文学图书品种数在实体店和网店都占30%左右。其次是卡通/动漫/绘本类图书,品种数在实体店和网店都占20%左右。这两类都是虚构类图书,品种占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品种总数的50%以上。据开卷公司监测数据,2018年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超过27万种。据此推算,市场上儿童文学图书动销品种超过8万种。真的有这么多儿童文学图书可读吗?又真的需要这么多儿童文学图书吗?

06963ce2-3363-4cce-abf5-8f9ff4b5069a.jpg

在虚构类图书产能过剩的同时,非虚构类图书供给不足。最近三年低幼启蒙、游戏益智、国学经典、少儿英语这几类图书销售额每年增长15%以上,说明这几个方面的阅读需求持续增长。但这几类图书品种都不够丰富低幼启蒙图书品种数在实体店和网店都只占8%左右,游戏益智占9%左右,国学经典和少儿英语各占3%左右。科普百科类图书品种虽然占比较大(实体店17.32%,网店17.5%),但以引进版权图书居多。

三是发行渠道结构单一。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出版强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少儿图书发行体系,校园渠道、零售渠道、读者俱乐部、政府采购等渠道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有效对接了大众阅读需求、校园阅读服务需求、个性化阅读需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我国少儿图书发行以大众零售渠道为主,零售渠道又过度依赖网络书店。目前网络书店少儿图书销售码洋已占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60%以上,几成一家独大之势。这种畸形的渠道结构,不仅不能有效地覆盖读者需求,而且通过名目繁多、愈演愈烈的打折活动,严重扭曲了供货商、经销商、消费者的关系,恶化了出版生态环境。

四是是服务滞后。2017年我国出版少儿图书4.2万种,其中新书2.28万多种,每天有60多种新书上市。据开卷监测数据,2017年零售市场少儿图书动销品种为27.7万种。面对茫茫书海,“选书难”已经成为孩子、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迷茫。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教育服务中心2007年11月在做了一次大范围的儿童阅读状况调查,覆盖34个省、市、自治区,回收有效问卷10万多份。调查发现,“不知道看什么书”在影响孩子阅读的因素中位居第二,占34.63%; “阅读书目多,学生差异大,不知道如何选书”的困扰在教师中位居榜首,占47.21%; 35.14%的家长反映“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面对读者的普遍困惑,出版社、书店的服务供给普遍停留在产品营销宣传的水平上,缺乏分层次、个性化的指导,针对性、有效性不强。

五是不能满足读者的复合型阅读需求。纸质读物在少年儿童阅读中基础地位难以被新媒体所替代,这一点中外出版界、教育界都有共识。但是,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新媒体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不可能不对孩子的阅读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们产生“纸质图书+新媒体”的复合型阅读需求。近年来儿童听书市场发展很快,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7年未成年人听书率为22%,与成年人听书率基本持平,但有声读物供应商主要是新媒体平台,少儿出版社参与度不高。另外,随着网络动漫平台的强势推出,少年儿童动漫作品接触习惯出现整体向线上迁移的趋势,少儿出版单位在这一点上反应迟缓,处于被动状态。

以上五个方面的原因归结起来,实质是少儿出版的供给体系不能有效满足少年儿童阅读需求,不能灵活适应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少儿出版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明确新时代少儿出版的根本任务。少儿出版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它的社会价值,在于通过提供阅读产品和阅读服务,满足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阅读需求,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少儿出版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以更高的效率、更优质的服务,为少年儿童提供更丰富的高水平、高品位阅读产品,更充分更有效地满足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阅读需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也就是说,立德树人是少儿出版的根本任务,也是少儿出版结构调整的目标。

立德树人是我国少儿出版的光荣传统。中国少儿出版萌芽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从那时起,就把通过培育新人来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改良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认为:“国之亡也,非当局诸人遂能亡之也,国民亡之而已。”为什么呢?“国也者,积民而成,未有其民愚陋怯懦涣散浑浊而国犹能立者。”“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所以,“新民为当今中国之第一要务”,而“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

为此,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在杂志上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还发表了一些原创儿童诗歌。在文学改良运动中,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为儿童创办的报刊,如《蒙学报》《寓言报》《蒙学画报》《童子世界》等。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多了,就结集出书。正是在这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出现了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和少儿出版的萌芽。我讲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评价梁启超的主张是否正确,是否有时代局限性,而是想说明,我国少儿出版从萌芽开始,就把通过培育新人来拯救民族危亡作为自己的使命。

现代儿童文学与现代少儿出版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认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儿童文学直接关系未来一代国民性格的塑造,他大声疾呼“救救孩子”。1921年初,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冰心等创立了文学研究会,发起了“儿童文学运动”,并于1922年创办了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第一本儿童期刊《儿童世界》,儿童文学创作成为作家群体性的自觉行为,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发表和出版,使少儿出版开始成为独立的出版门类。

新中国成立后,团中央受党中央委托,先后创办了少年儿童出版社(1952年12月28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6月1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少年儿童读物奇缺,1954年识字儿童每年每5人拥有1本书,新书每年每17人拥有1本。另一方面,书摊上大肆流行反动、荒诞、淫秽图书,严重毒害少年儿童的心灵,仅上海一地每天在书摊上租阅这类图书的少年儿童读者就有5万人次。文化部、团中央对这种状况专门做了调查,向党中央提交了报告,报告中建议成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各地人民出版社成立少儿读物编辑室。毛泽东主席在团中央的报告上做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对待这一问题,迅速改进工作,大量地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 1955年8月29日,党中央批转了团中央的报告,1955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的社论,强调“少年儿童教育真正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一项根本事业,真正是我们国家的百年大计。少年儿童虽然主要是在学校的课堂中受到教育,但他们也要在校外和课外受到教育,阅读文艺的和科学的读物。” 可见,新中国少儿出版事业的开创,是为了少年儿童教育这项关乎国家和社会未来的百年大计。

回顾中国少儿出版从萌芽到新中国少儿出版事业创立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就是把少儿读物的出版,作为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人才的一项教育事业,把立德树人作为少儿出版的根本使命。这也是中国少儿出版最重要、最根本的传统。

少儿出版立德树人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和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安排,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代少年儿童将在未来十年后陆续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继承和发扬我国少儿出版的光荣传统,把当代少年儿童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少儿出版的根本任务。推进少儿出版供给侧改革,要围绕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

二是要认真研究少儿阅读需求的变化。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实现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发生了一系列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我比较关注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更加注重夯实少年儿童文化自信的根基。强调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他要求少年儿童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这项工程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包括教育的各个学段、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教育部组织研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把强化民族性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强调教育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中小学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并陆续投入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优选古诗文132篇,占课文总量的30%,比原来人教版教材增加55篇,增幅80%,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占50%。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为少年儿童打牢文化自信根基的鲜明价值取向,也必将深刻影响少年儿童的阅读生活。

——更加重视阅读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进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部署,其中提到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要更加注重综合性、基础性;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其中就包括以阅读为基础的学习认知能力;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这一系列重大措施的推动下,中国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根本性、系统性、全局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应当引起少儿出版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阅读在基础教育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在最新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中对分级阅读和学科阅读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分级阅读要求从儿童的身心、思维发展等特征出发,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实施不同的阅读计划,指导儿童根据自己所处的阅读水平,选择与自己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读物,从而促进儿童阅读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学科阅读要求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然后结合知识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出发,灵活、大胆地筛选、补充与知识点相关的阅读书目或材料,为学生的课堂阅读做好储备。“阅读重塑教育生态”、“语文为王”、“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已经在教师、家长中成为共识。

——政府关注家庭教育。教育部等九部门2018年12月29日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这个文件专门针对家庭教育写了一部分,要求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包括树立正确育儿观念,加强家庭交流互动,增进孩子身心健康,引导孩子健康生活。

大家可能会有些奇怪,政府怎么管起家庭教育的事情呢?其实,这正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和把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这样的教育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九部委“减负30条”下发后,社会反映十分强烈,许多学校、家庭十分关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沟通衔接的问题。家庭教育新课题的提出,将为少儿出版提供了一个新的选题方向。

这几个方面的需求变化,有可能对少儿出版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对主题出版、思想品德类图书的出版有更高的要求;分级阅读、学科阅读将逐渐成为现实,倒逼少儿出版结构调整;家庭教育图书的科学性、系统性面临更高要求,有可能成为少儿出版新的图书板块。

三是要构建少儿出版的新格局。出版一般分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少儿出版习惯上被作为大众出版。这在过去是正确的,即使现在,少儿出版物仍以大众读物为主。但是面对需求结构的升级和变化,面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原在大众出版框架下的少儿出版格局显然难以适应。比如,目前中小学阅读教育急需的分级读物、学科读物,少儿出版就无法满足。因此,少儿出版从业者不应当把自己局限在传统大众出版的框架里,而应当把少儿出版作为以少年儿童及家长、教师为服务对象的出版门类,在继续出版好大众读物的同时,着力加强教育读物、专业知识读物的出版,加快构建大众读物、校园读物、专业知识读物三大产品群,形成少儿出版的新格局。

在大众读物方面,要重点加强主题出版、现实题材儿童文学图书的出版。主题出版目前在少儿出版中还比较薄弱,亟需加强。要提高认识。向少年儿童传播主流文化,使他们成为我国主流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是少儿出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等节点是向少年儿童传播主流文化的重要契机,要善于抓住这些契机,做好主题出版。要加强积累。主题出版之所以薄弱,与少儿出版单位积累不足、能力缺失有关。目前少儿出版单位普遍偏重儿童文学、图画书的出版,编辑队伍在政治理论、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方面积累不足,主题出版与日常出版脱节。因此,需要加强思想品德类图书的出版,通过日常积累,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从根本上加强主题出版。

儿童文学要加强现实题材作品的出版。儿童文学图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幻想题材多,现实题材少,近几年现实题材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得到了加强,但深深植根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进程中的儿童生活,反映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儿童的独特经历、独特情感、独特命运,塑造了这个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儿童典型形象的精品力作,令人印象深刻的还不够多。希望这不会成为少儿出版永远的遗憾。

在校园读物方面,重点是发展适应分级阅读和学科阅读要求的读物。分级阅读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书目和阅读指导。学科阅读是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要求,为孩子提供相关学科的阅读书目并提供指导。不仅语文课需要阅读,各学科都需要阅读。学科阅读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背景,以加深对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欧美发达国家少儿出版都十分重视出版与分级阅读与学科阅读的结合。美国学乐出版集团一次假期为中小学生开出的分级、分学科阅读书目就达8000多种,教师。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美国最大的教育出版公司霍顿﹒米夫林﹒哈考特集团中小学各学科分级阅读可供书目有5万多种。与此相应,校园书展等校园渠道,也成为少儿图书发行的主渠道。    

我国少儿出版正在呈现与基础教育进一步结合的趋势,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市场。要认真研究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深入了解教学对分级阅读、学科阅读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版物选题规划。现有图书应进行系统梳理,确定适读年龄段和适读学科,并做好修订再版工作和营销发行计划。同时,根据选题规划开发新书。要重点加强非虚构类原创图书的出版。非虚构类图书是少儿出版的短板,原创思想品德类图书、科普图书、百科知识类图书都很少。一线教师反映,除语文外,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缺乏相应的课外读物。应当根据这些学科的教学要求,策划出版相关图书。要以书目建设为重点加强阅读指导。阅读指导是当前小学生阅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家长都有不少要求。当务之急是书目建设。少儿出版单位应当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标,尽快形成科学、专业、有公信力,能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阅读要求的权威书目。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来构建阅读书目:一是经典阅读,这是用来为所有学生打牢文化根基的;二是学科阅读,用来为学生完成不同学科的学习目标扩大知识视野,拓宽知识背景;三是个性化阅读,用来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

在专业知识读物方面,目前主要应以家长、教师、少先队辅导员为对象,重点开发家庭教育读物、阅读指导读物、少先队活动指导读物。

四是推动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前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分化、升级正在加速,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相当一部分少儿读者在阅读纸质读物的同时,对数字产品的阅读需求增长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数字产品对传统少儿出版单位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机会、有多少机会去做的问题,所以要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要定位好自身的角色,不能止步于为新媒体平台提供资源,满足于当资源供应商,而是要像做传统出版一样,做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其次,要选好突破口,尽快推出一两款体现自身资源优势、有市场推广前景的产品。从当前市场情况看,应当重点开发音频产品,满足儿童听书市场的需求。第三,要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出版流程,实现流程再造,建设全媒体出版平台,形成全媒体产品生产和推送能力。第四,要尊重规律,扎实推进。要在加强原创出版的基础上,培育优质内容和自主品牌。要注重新媒体产品的阅读功能,使手段服从于目标,形式服从于内容,不能花样翻新,为了跨媒体而跨媒体;更不能泛娱乐化,以碎片化阅读替代深度阅读,甚至以游戏替代阅读。

五是要建立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少儿出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加快构建把“双效统一”的运行机制。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少儿出版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天下父母对少儿出版的期待。我到中少总社工作后不久,一位领导找我谈话。他说:“你现在做少儿出版,要是能做出导向问题来,我算服你。为什么呢?就算是坏蛋,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小读坏书,学坏人,长大以后比自己还坏。”这番话很朴素,但我印象十分深刻,时时用来警醒自己:我当社长,为孩子出书,是为了让孩子学好而不是学坏,因为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好,中少总社要做让天下父母放心的出版。外国主流出版商同样讲社会效益。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兰登书屋的:“兰登书屋,美国出版公司,在整个20世纪世界图书界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并不因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更是因为它在现代西方文化发展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出版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作者要稿酬、纸厂要纸钱、印厂要印刷费、员工要工资奖金社保福利、渠道要折扣、固定资产要折旧、出版社发展还要投入,到处都要用钱,不讲经济效益是不行的。这就决定了出版社要使自己的出版物通过市场交换去实现价值,通俗地说,要卖出钱来。由此导致了出版传播规律的改变:出版物只有通过市场销售才能到达终端读者,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本书内容再正确,没有人看,就谈不上社会效益。因而,对于少儿出版来说,没有经济效益意味着没有实现传播,也就没有什么社会效益。

但是,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肯定也赚不到钱,或者说,不能长久地赚钱,因为,少年儿童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阅读是在成人监护下进行的,家长。教师的判断和意见,直接影响孩子对出版物的选择,而家长。教师对孩子阅读的期待是“学好”而不是“学坏”,内容健康与否是他们选择出版物的首要标准。所以,少儿出版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少儿出版从业者中,可能认识有深浅,理解有差异,但至少在原则上是普遍认同的,现在关键是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 ,形成落实“双效统一”的运行机制。中宣部已经出台 《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对于具体出版单位来说,细化落实“双效统一”的考核办法,一是要坚持底线思维,把所有出版物纳入考核范围,确保所有出版物不出现重大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获奖图书上,因为获奖图书尤其是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大奖的图书毕竟极少,而社会效益是要通过全部出版物去实现的,一白遮不了百丑。图书获大奖了,社会效益考核可以加分,但基本分应当是面向全部出版物的。二是要把重点放在过程考核而不是结果考核上。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结果进行奖惩,出版单位绝不可以“只要结果,不问过程”。要建立完善的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制度并严格执行,还要加强编辑培训和作者队伍建设,把好内容生产的各道关口,把问题消灭在过程之中。

六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少儿出版发展的重要动力。100年前,我国少儿出版的孕育和诞生,就是从引进、借鉴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更是直接推动了少儿出版的发展。大量引进国外优秀少儿图书,不仅极大丰富了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的品种,使我国少年儿童能够充分享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而且使我国少儿出版通过借鉴世界少儿出版强国的经验,大力发展原创出版,迅速发展为世界出版大国。少儿出版进行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

要完成从以引进借鉴为主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的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少儿出版对外开放以引进版权为主。随着原创出版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儿出版已经形成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只有深度参与到国际竞争去,我国少儿出版的国际化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同时,中国已经深度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的进程中,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愿意了解中国的读者越来越多,少儿出版的国际市场已经出现。因此,少儿出版对外开放从以引进借鉴为主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

要在出版“走出去”发挥排头兵作用。少儿出版物充满人类共同理解的童真童趣,图文并茂,文字浅显,容易超越地域和文化差异,天然具有易交流易合作的特质,应当在出版走出去中发挥排头兵作用。要继续抓好原创出版进一步夯实走出去的内容基础,特别是要策划好一批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要的选题。要把走出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建立版权输出常备书目,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好人员。要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引进版权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重点引进经典图书、可以填补我国少儿出版空白的图书,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利用外国出版商的资源和经验,与他们合作开发适合我国中小学阅读教育需要的分级阅读、学科阅读读物。与外国出版商合作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图书、合作建立出版机构,等等

少儿出版结构调整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涉及的任务远不止以上六个方面,更深层次的调整还涉及我们的观念转变、体制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出版队伍特别是编辑队伍结构的调整、作者队伍的结构调整以及渠道结构的调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困难和风险在所难免。但是,不走这条路,我们就无路可走,少儿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将难以实现。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