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社出版张克群新书《北京古建筑物语》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田红媛 | 2019-07-15
收藏
摘要: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张克群新书《北京古建筑物语》,还原古建筑样貌和结构。

QQ截图20190715173307.jpg

张克群解玺璋对谈老北京文化记忆

77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与新京报·文化客厅联合主办的“寻找古建筑背后的老北京——张克群《北京古建筑物语》分享会”在京举行。著名建筑师、《北京古建筑物语》作者张克群与知名评论家解玺璋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精彩分享。活动得到了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西城区图书馆、新京华1920文化空间的大力支持。

QQ截图20190715173257.jpg

《北京古建筑物语》共分为三册——《红墙黄瓦》看皇家建筑,《晨钟暮鼓》讲宗教建筑,《八面来风》写早期洋人在京建筑。该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旗下出版品牌麦客文化于20195月出版,著名音乐人、张克群之子高晓松作序。书中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老北京建筑背景、历史娓娓道来,语言亲切幽默、简单易懂,让人手不释卷。作者亲笔绘制百余幅图片,更加生动、直观地还原出古建筑的样貌和结构。

QQ截图20190715173314.jpg

同样是“老北京”的两位嘉宾现场“解锁”北京文化记忆,引起现场读者的阵阵欢笑。张克群轻松诙谐地讲述了她与老师梁思成先生的趣事,包括梁思成如何说服她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成为一名建筑师。解玺璋作为研究梁启超的专家,对活动场地京华印书局旧址的背景做了详细讲解。双方结合自身职业特点,分享了各自对北京文化所做探索。

书评

故乡究竟在哪里

唐山

“在丰台区体育场西北角的一片绿荫中,孤零零地站着一位8米高的美丽的女神,它是明万历年间的庙宇万佛延寿寺内硕果仅存的一尊千手观音雕像。这座铜像神韵优美,神态端庄,唯面部比同时代的菩萨们稍显消瘦。不过按现在女士们的标准,可能还需要减点肥呢。”这是张克群在《北京古建筑物语》(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写下的文字。

几次经过那片绿地,却没仔细看过这座铜像,更没想过,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对于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人来说,“故乡”是个有点尴尬的词——在文学经典中,“故乡”被反复礼赞,让一代又一代作家魂牵梦绕;可在现实生活中,“故乡”又让人难以亲近,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加速,有时离家数周,再回去时,便可能迷路。

“城市故乡”是冰冷的,充满各种规则: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逛街时要警惕推销,过马路要看两面来车,路边摊的食品不卫生……城市舒适、方便,却让人难以亲近。因为“城市故乡”无法给人发现的快感,无法寄寓个人的秘密,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爱上它?

然而,失去故乡感的代价是沉重的,即:很难回到前人写作的情绪中,无法与他们共情,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残疾。

马丁·布伯说,人天生在用两只眼睛看世界,一是“我和他”,一是“我和你”。

当我们只用“我和他”之眼看世界时,世界便成了被利用和被研究的对象。可“我和他”之眼无法给予我们幸福感。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埋头竞争,生怕被甩下,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拼。生活日渐丰裕,幸福却在远离。

要摆脱现代病,只能擦亮“我和你”这只眼睛,在理性之外,人还可以投入到对象中,用情感、感觉去体会它,获得归属感、安宁感和幸福感。

“我与他”之眼,可通过现代教育训练,“我与你”之眼,只能靠情感养护,而故乡便是最好的学校。

与当下种种写北京的文本相比,我更欣赏张克群老师的方式:从博物学入手,真正去体验故乡。

所谓博物学,是现代科学诞生前的一种研究方式,它通过观察、描述和分类,以求得知识。哪怕从自己居住的小区开始,数数绿地里有多少种植物,花期有多长,每棵树上有多少种昆虫,它们怎样生活……也许从中无法获得什么伟大的发现,但这是一个因融入而快乐的过程。我们是人,我们理应对身边的世界感到好奇,我们不应把本能赋予我们的能力,交给别人代劳。

在今天,说爱故乡的人太多了,可谁曾认真记录过自己社区的变化?谁曾数过身边究竟有多少小餐馆,能提供多少种食物?谁注意过身边的古代建筑?谁想过路边这棵树的沧桑?如果对这些基本问题都无动于衷,则你的故乡之爱,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敬仰张克群老师这样的写作者,她会一个个去踏勘老北京的古建,会给孩子讲它们的故事。她写道:“既然生活在北京,我就要把身边的古代建筑先闹个明白。”作为专业的研究者,张克群留下的却是平常人都能看懂、都能写出的文章。显然,这不是学术之旅,而是漫长的心灵洗礼,有了这个“朝圣”过程,故乡感才得以凸显,才变得真实可感。

故乡在哪里?故乡在寻找中,故乡属于所有想“闹个明白”的人。对于每一位深度故乡感淡漠症的患者,本书堪称解药。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