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已规模运用AR技术?
2014-07-15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孙珏

  日前,接力出版社为其即将上市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系列在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少儿借阅室举办推荐会,众多孩 子和家长体验到了书中内容“活起来”。事实上,近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少数出版机构都尝试在图书中嵌 入AR技术(以单本图书为主)。而此次接力社的新书则是10册连发,可以说是AR技术首次在图书上的规模化应用。那么,这项技术如今在出版业是否已经成熟 到可以铺开,可否获得较好的盈利,其中又有哪些问题需要克服?为此,我们采访了多位此类图书的项目负责人。

   AR(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 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以“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为例,记者按照图书封底的使用说明,下载APP“香蕉火箭AR”应用程序,将该系 列中的《我们当上了宇航员》末页展开,找到AR标识,用软件的摄像框将其囊括进去,即看到宇宙飞船腾空而起,稍稍变化图书方位(AR标识不能偏离摄像 框),可见飞船全方位的构造以及升空、分解,宇航员太空漫步等全过程,还配有音效。整个3D影像实际上是对整本书内容的集中立体化演示。该系列中还涉及建 筑物、恐龙等诸多科普元素,激烈的搏斗场景、踢球动作等,都可以通过手指操作展现眼前,有不少是书中内容的延伸。

  实际上,这种技术最早 在20年前就提出,运用的范围却很窄。随着随身电子产品运算能力的提升,增强现实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涉及军事、医学、制造与维修、娱乐等众多领域。谷歌眼 镜是AR技术的典型代表,宜家家具,淘宝网的服装真人秀等都应用了此项技术。但AR在出版上的运用即使在国外也仍处于探索阶段。能够熟练运用AR技术的公 司还是少数。加上程序开发和制作花费昂贵,图书领域几乎还没能大范围使用AR技术。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近年国内外出版商不断在AR技术上进行的大胆尝试。

   2013年的江苏书展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就曾展示过一款《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号称国内首部采用AR纸数互动移动阅读技术的图书。将摄像头对准图 书上印有黑白挖掘机图像的一页,显示屏上立即出现了立体3D的大红色挖掘机,齿轮不断转动。最近记者联系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杨传良,据其介 绍,该社对于此项技术是全方位原创策划开发,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开发成本占图书总成本的80%以上,约每本30万元。将来技术开发成本会逐渐降低。盈 利与否最终取决于图书内容策划和创意。近期,该社的AR新产品还在制作中。

  接力社“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系列责任编辑于露透露,这套书 除了纸质书的版权引进费用,还单独支付了AR技术的使用费——每本书2千美元左右,相比出版社自行开发还是节省了不少。该套系在韩国已有个60品种,其中 10册加入了AR技术的图书被接力社全部买进。于露表示,如果韩方进一步开发,社里很有可能会继续引进,但“最终衡量的标准是图书的内容,技术只是锦上添 花”。

  同样嵌入了AR技术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推出《孩子的科学》,内容资源来自西班牙派拉蒙的儿童科普类图书。内容涉及太 空、信息、工业等多方面,涵盖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11个学科。原书只有纸质内容,并没有AR技术支持。编辑在制作过程中,和杭州蓝斯特技术公司以及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普达海动漫艺术学院三方合作,进行了原创。由浙少社统筹策划,由普达海动漫艺术学院完成模型制作,蓝斯特完成程序合成。浙少社副总编辑吴 山告诉记者,“AR技术有专利,不同的程序源代码出处不同,价格完全不同。《孩子的科学》社里使用了欧洲专利的AR技术,价格就和使用盗版或转版的技术不 一样。”

  中少总社的畅销书系“植物大战僵尸2武器秘密故事”用到了AR技术,该社的合作方宝开建议其尝试新技术。因为故事的脚本和文字 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图书发行后,本身的市场反馈不错。宝开在游戏和技术上有优势,考虑到增加纸质书的趣味性并推动纸质书销售,宝开研发了这个“魔法 书”系列APP。除了纸质版,读者可体验互动游戏的声光效果,比如闪电芦苇真的会闪电,豌豆射手真的会吐子弹,火炬树桩燃烧的时候会有黑烟等等。由于内置 AR是宝开公司免费制作,加之其APP软件也是免费下载,中少总社并没有在技术费用上作过多投入。

  此外,一些技术公司将成熟的核心技术 与特定行业需求结合进行产品开发,获得了不少成功案例。如触角科技与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合作的同时支持PC与手机平台的“姜饼人”增强现实童话故事书,杭州 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和《幽默大师》合作开发的“幽默大师百宝箱”等,都是将AR技术与传统图书出版结合,通过后置摄像头的移动手持阅读设备,如手机、平板 电脑,实现将3D模型或者动画叠加到读者身边的现实环境中,并通过虚实结合和实时互动,把图书的多媒体阅读体验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国外AR技术在图书领域的运用也值得关注。早在2008年,泰国的LarnGearTechnology公司就已推出了首套增强现实电子书 《EarthStructure》,采用MRStudio技术开发,该技术利用特制的标记来代表对象,一旦标记对象被摄像头发现,则成像数据就会被输入计 算机系统,在标记的位置出现相应的3D对象。此后,增强现实电子书不断发展。德国ArsEdition公司推出的增强现实电子书 《Aliens&UFOs》,新西兰 HIT(Human InterfaceTechnology)实验室开发的“MagicBook”,新加 坡MXR公司推出的三维互动式娱教产品“wIzQubes”,都用增强现实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着儿童的阅读方式。前不久,索尼公司与《哈利·波特》作者 JK·罗琳合作,用AR技术打造了“魔法书”Wonderbook。读者可以与书进行互动,挥动魔杖念起《哈利·波特》里的咒语,可以让龙从书中“跳”出 来,在房间里飞窜;如果不小心读到了书中着火部分,读者还可以使用手势来灭火,火焰熄灭后甚至还会留下烟尘。

实务探讨

编排陈列行销颠覆传统模式

由于AR图书是通过程序来完成识别,技术对于纸质编排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是一个好的AR展示,需要编辑具有跨界的思维,充分展现纸质书的内容、AR展现的模型和动画甚至游戏相互关联的特质。

   吴山介绍说,《孩子的科学》中,该社在蒸汽机介绍这个单元,设计的就是用蒸汽机车头带动的列车的3D模型在铁轨上开动的场景,互动环节则设计为手指触碰 屏幕完成启动闸刀扳道改变列车行进路线的小游戏。在登月这个单元,设计的就是再现宇航员在月球上迈出第一步的场景,互动环节设计为宇航员根据手指的定点定 位完成月球跳跃。“如果只是技术卖炫,和内容无关的话,两张皮的AR书是没有意义的。”杨传良也提到,纸质图书本身可以独立阅读,编排要与AR技术表现的 内容对应且互补。识别度、灵敏度必须高才能让技术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据于露介绍,该社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系列引自韩国熊津出版 社。正式签订出版合同后,社里计划了图书上市时间,并与韩方共同拟定了倒计时表。随后编辑部门与该社国际部、数字出版部密切配合,从转换文本、音频,到转 换图形用户界面;从前期测试和排除故障,到提交最终版样书和升级测试结果;与韩方随时沟通,及时反馈,保证了软件上线的时间。

  现在即将上市的版本与国外基本一致,但在AR技术上接力社对图书同步进行了汉化,翻译后重新配音,并优化了部分界面图标。

   事实上,AR图书未能大规模推广的难点之一在于推广和陈列方式完全与传统图书不同。如何陈列和展示成为焦点问题。为此,接力社为“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 系列制作了动画视频,介绍AR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演示,已在大型视频网站和各种平台上提前发布。网络书店在商品页面中也嵌入视频和使用方法图解,让读者 迅速掌握使用方法。图书上市时,卖场同步覆盖海报、kT版和地贴,海报和KT版上有使用方法的详细介绍,并配有图书内页,可直接体验。在有WIFI覆盖的 图书卖场,可以直接扫描宣传品上的二维码,当场下载,现场体验。在没有WIFI覆盖的图书卖场,现场工作人员可以用手机当场讲解演示。然而,浙少社也曾经 尝试在网络上用视频展现AR效果,和网店营销配合,但效果一般。而这也成为该社进一步开发新产品需要克服的难点。

AR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据记者调查,技术门槛较高,成本较高,风险较大是目前AR尚未在国内规模运作的重要原因。拿AR图书的成本来说,AR互动页的页数和成本有密切关系,页数 越多,成本越高,但不成正比,非线性的走高。程序框架基本不变,内容越多成本越高,比如三维模型的制作、互动点的策划创意越多越费钱,纸质书本身也是内容 越多投入越多,这和普通图书一样。对此,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数字部负责人田龙则表示,他们也在尝试制作动漫类的AR图书,但在他看来,产品和现有的市场都 还不算成熟,“只有等核心的软件平台成熟了才是真正的好时机”。吴山则表示,该社将来的3D互动图书会将AR技术融合进更普通和更易接触的图书出版领域, 开拓AR技术在大众消费产品实用领域的新应用。

  从AR技术的在国内出版圈的应用不难看出,出版商们正在颠覆性地改变他们的业务,他们深信自己能 以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为支撑。出版商们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能创造兼具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阅读形式,并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种种的尝试即 使一时未见成效,也极具先锋意义。

  回到AR图书本身,未来的潜力空间仍然在科普和知识性读物领域。科学知识背后的原理和动态的发展过 程,单纯用图画的方式表现不够全面,AR技术可以体验鲜活的立体影像和音像效果,尤其是像火山爆发、热带雨林、恐龙等孩子们无法亲身体验的内容,可以通过 增强现实技术加深理解。此外,杨传良还建议,除了少儿知识、科普类题材的图书,电子游戏等方面AR也有很大发展前景,“有实力的出版商都可以尝试,没有专 业门槛限制”。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幼儿画报》图书编辑部主任齐菁则认为,AR技术运用在少数品类即可,没有大规模运作的必要。 完全把纸质书的内容做成动画,没有意义,孩子可以选择直接看动画,“毕竟端着iPad或者其他设备对着书看的阅读效果并不是最好的”。而配合游戏类的书 籍,孩子可以有更多的互动体验,而不是完全被动接受,这样也是有意义的。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