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生 艺术的本质要回归到画面
2019-03-22
收藏

《2017-02》 布面油画 40cmx50 cm 2017年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霖

  人物档案

  安德生:1988年出生于山东。2012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15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艺术家,生活在北京。

  记者联系上并最终得以采访安德生,源于桥舍画廊的推荐。他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青年艺术家,当看到他的资料时发现其油画作品似乎有一种力量,神秘而又浪漫。采访当天,记者提前到达了采访地点,在翻看安德生之前个展的画册时,画廊工作人员无意提到了他最近把工作室搬到了郊外,正聊着,安德生便走了进来,“我之前的工作室已经租了1年,但是由于环境、租金上涨等各种因素,我把工作室搬到了燕郊,一来是能和之前清华美院的同学一起住,方便交流;二来减少一些压力,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创作中。”黑色的大衣、干净的脸庞、“招牌”小辫,生活中的安德生和照片上的他相比,并无多大差别。

  为考学而学艺术,也实现了做艺术家的梦想。安德生是山东人,考学压力,让他在上高中时开始接触美术专业。安德生回忆说:“从小我就对画画感兴趣,经常照着家里的挂历临摹。由于姐姐是学美术的,她有一些油画相关的书籍,我记得当时看到了石冲的画,心想油画能画成这个样子也太厉害了。”就这样,小时候种在心里的“艺术芽”在高考时第1次“开花”——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3年级开始分专业,那时候是按照成绩排名进行选择,我当时成绩还不错,就选择了比较热门的油画专业。”安德生坦言道,本科的学习比较基础,对艺术的研究不是特别深入,但只要是偏制作类的艺术方式,他都很感兴趣。由于专业课成绩优异,安德生被保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读研究生,师从石冲,开始对油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安德生在上学期间更关注具象写实,他的扎实基本功和色彩表现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关注。在谈到导师对他的影响时,安德生说:“导师对我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尽管有些话并不是直接对着某幅作品来说,但是他话中有一种准确的力量,让我不断质疑自己的作品,引出接下来的一系列作品。”

  2年2次展览,思考让艺术回归到画面。2015年7月18日,安德生第1次个展“《此处 别时》安德生作品展”在北京桥舍画廊开幕,这是安德生毕业创作的一批作品,以单幅画的形式展开。从这一系列作品中,已经很难找寻具象的影子,这些作品没有明确的主题、明确的事物,正如周爱民在画展序言中所说:“安德生的绘画抽离了实在之物,在一遍一遍的反复涂写、叠加过程中,实在的物像愈益模糊淡化,反之,虚无的光、空气却逐渐凝合为相对明确的形态。他用绘画确定的是,虚无的存在改变了实在世界,漂浮的光、空气是比实在之物更为坚固的实在。别时的虚无是此处的实在,安德生因此有了绘画的理由和冲动。”2016年12月24日,“呓语——安德生个展”在深圳桥舍画廊开幕。在观看这一系列作品时会发现,光、光斑、线、字母、汉字等元素更加突出。“创作这批作品的原因是当时在剪片子,我截取了片子中的一些光斑,光、字母等痕迹成为阻挡画面的一种物质,既影响观者观看,同时也是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安德生介绍说,“这样阻挡画面表达的灵感来自于有一次导师来看我的作品,他随意在我画面上画了两笔后,突然有一滴油溅到了画面上,我当时想,如果把这个痕迹放大会如何?因此,就慢慢开始出现了一些痕迹,变成符号参与到画面中来。”

  在两次个展结束之后,安德生并没有着急下一次个展,而是沉浸在工作室,开始新的艺术思考和创作。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安德生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无论是研究生期间还是毕业之后做艺术家,工作室是他“赖以生存”的灵感之地,一天十几个小时近乎“疯狂”的创作让他一步步实现自己对艺术不同阶段的感悟。“每个人的创作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我也一样,我希望我的作品都呈现自己的特点,我能接受所有的评价,不管是好的坏的,都能对我的作品有一定的启发或者是思考,可以将未解决的内容,延伸到下一个作品中去。”

  他 评

  呓语

  (节选)

  与其说安德生在画画,毋宁说他在“写”画。画面只有在最开始的阶段才是唯一接近于“画”的状态,他用快速、不加迟疑的笔触构建出画面结构,在这不稳定的结构中总是倏地闪现几束光芒,光的边缘被精心地处理过,因此能够隐约地浮现出光晕渲染开来的颜色。而在这之后,最初的果决就变成了一场踟蹰,至于这场踟蹰究竟能持续多久,我想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确定。(吴升知)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