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铸就忠诚
常振国 | 2021-06-15
收藏

■常振国

2010年12月8日凌晨,中国出版界元老级领军人物,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创建者之一,“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资深出版家许力以同志在睡梦中安详辞世。他轻轻地走了,没有惊动任何人,正像他从不愿意打扰别人一样。

清理遗物时,在他床头柜上的文件夹里,有一张他亲笔写的临终遗言——《我最后的几句话》:“我从小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我从十三岁小学毕业起,就追求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思想,我的心里与行动已经到着迷程度”。“我现在活到87岁,我不知如何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我临终前,我对党致以无限的敬意。”许老满怀深情地倾诉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党的事业无比热爱!

我与许老相识是在1983年2月为周振甫先生从事编辑工作50周年座谈会上。许老时任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周先生是我的导师,我负责会议的联络接待。与会者大多是国内著名的学者、专家和出版界的领导,钱钟书、吕叔湘、启功、赵守俨等先后在会上发了言。

按会议安排,许老作为中宣部的领导作总结讲话。当主持人请他讲话时,他缓缓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把事先为他准备好的讲话稿放在了一边。他充满激情地说:“周振甫先生是编辑工作者的模范,以自己默默无闻的工作,为我国和世界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为他立传!”话音未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他接着又说:“像周先生这样的专家,祖孙三代住在50平方米的房子里,我们有责任帮助解决。”此言一出,会场上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座的老专家有的禁不住叫起好来。

那可是1983年年初啊!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名声在很多人头脑里还留有深深的烙印。那时的住房问题非常敏感,舒芜先生从“五七”干校回京后一直住在地下室,他打趣地给自己的居室起名为“问天楼”;商务印书馆《辞源》主编之一刘叶秋先生,为在家有个地方审读词条,只好依着平房的屋檐盖了一间2.7平方米的小屋,取名“两密栖”(“两米七”的谐音);著名文史大家、古文物鉴定专家启功先生还屈居在西直门小乘巷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里……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样的场合,作为许老当时所处的位置,公开为老知识分子树碑立传,为他们的待遇鼓与呼,实事求是地讲,还是可能会招来非议的。

多年以后,我曾问过许老,他当年这样讲话,心里有没有些许担忧?许老笑了笑:“有什么担忧嘛!中央的大政方针已定——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就是拨乱反正。”几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而他后面的一段话,更是让我刻骨铭心:“共产党的干部,要以彻头彻尾贯彻党中央的精神为最高准则,不能有私心。要挺直腰板,敢于担当,这才叫对党忠诚嘛!”是的,什么叫“忠诚”?许老的这番话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我最后的几句话》不足700字,其中近500字是许老交代由他主持并操劳了25年之久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304卷)的未竟事业。1984年初,为保护和宣传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美术珍品,中宣部决定组织美术界、文物界、出版界的专家和负责人编辑出版《中国美术全集》(60卷)。著名书画家、古文物鉴定专家启功先生觉得60卷的《美术全集》难以囊括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美术杰作,专门写信给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同志,建议在编辑出版《中国美术全集》的同时,编辑出版更大规模的美术分类全集。邓力群同志十分同意启功先生的建议,认为两个《全集》同步进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上,不仅决定同时编辑出版《中国美术分类全集》,而且决定由许老担任《美术分类全集》领导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分类全集》编辑出版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许老的肩上。这一干就是25年。

25年中,许老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资金不足、条件很有限的情况下,上下沟通,多方筹划,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我最后的几句话》中,已是重病在身、年近九旬的许老,作为他的“最后希望”,“请中宣部与新闻出版总署给予最后支持”,将未完成的24卷“加以全部完成”,并向他委托的同志“致以敬意。”

事实上,直到2010年10月7日晚,也就是许老去世的当天晚上,他依然拖着病重的身体,还在与相关人员联系,筹划落实《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的相关事宜。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什么是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怎样做,才是对党“忠诚”?许老用他的生命作了最好的诠释。

我与许老相识近30年,共事20余载,他对我的谆谆教导与信任倚重,绝非言语所能表达。他虽然去世已有10多年,但却始终活在我的心里。我思念他,敬重他,仰慕他,不仅仅因为他是领导,更是因为他在我心中,是一位有信仰的人,是一位敢于担当的人,是一位对国家的出版事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的人。我为有他这样的前辈、这样的同事而骄傲!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