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办会模式,成为人天书店首选
2021-03-16
收藏

■受访人:陈继绍(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采访人:任志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今春馆配商联盟春季图采会举办在即,此次筹备和办展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大的变化吗?这背后,团队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因需求而做了调整?

■线上图采会打破时空局限,选书时间更长、图书品种更多、参与人数更广,是疫情之下图采会形式的创新。去年我们举办了两场线上图采会,内心原本忐忑,但最终的采书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

现场图采会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短期内搭建完成导致系统不够稳定,使客户体验感不够完美。第二,馆社店间缺少交流与沟通的现场感。第三,互联网行业的通病造成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这种差距感在线上订货会中的体现尤为突出,图采会网页版面有限,头部出版社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曝光度,占据更多销量;而一些中小出版机构曝光度较低,对采访不利。第四,由于缺少现场的沟通与交流,出版单位也缺少主动向图书馆客户推荐和展示图书产品的机会。因此,客户还是希望常规的线下订货会能够继续开展。

在即将到来的2021全国馆配商联盟春季图采会中,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做了几个方面的改进。第一,深入调整、打磨系统架构,使图采会官网运行更加稳定,带给客户更加流畅的采书体验。第二,为更好地满足客户之间沟通交流的需求,增加直播、社交版块等实时交流互动。第三,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图采会官网首页开辟了建党100周年党建专题图书专区。第四,更大程度地开放参展商权限,让出版单位自主管理自家页面,更充分地展示图书产品。第五,调整系统算法,给中小出版单位更多的曝光度,帮助引进流量,让他们的产品能更好地被图书馆发现。

从去年两届线上图采会的采书成果及反馈结果来看,行业比较认可这种办会形式,这也坚定了我们成功举办本届图采会的信心。未来,“线上+线下”的办会模式,将成为人天书店的首选。

□对于一个成功的馆配会来说,招投标或采选的订单至为重要,就您的观察来看,这一年来,图书馆市场有何变化?

■受疫情影响,图书馆经费整体都在缩减。

根据人天书店的业务开展情况,我们发现馆配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馆配市场主体更加碎片化、分散化,许多以个人名义代理的馆配群体占据了市场相当一部分的体量,这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而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归因于政府采购中的“低价中标”现象。第二,许多独立院校转设,他们的图书采购量很大,但图书单价较低,专业性、学术性图书占比较低,长久来看,不利于馆配的质量建设和内容建设。第三,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纸质图书采购在许多大的高校馆中被边缘化,高校馆采购更倾向于电子书资源,预计未来纸书、电子书的采购比例还将进一步改变。第四,伴随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公共馆对纸质图书的需求进一步增大,但也受到地方财政状况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目前,学校刚刚开学,招投标还未进入高峰。但图书采购经费缩减,馆配市场主体碎片化、招标制度的不规范等原因,已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图书馆采选高质量的图书,要扭转这种局面,还需要馆配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让市场规则更加科学、规范。

□这两年大家都很关心数字阅读,您怎么看这一需求,人天做了哪些应对?

■在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高校馆对电子书资源的需求量大增,对数字资源的重视度提高。预计今后高校馆的采购将更加向数字资源倾斜。

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经过多年的平台打磨与市场开拓,已经走在行业前列,未来,我们将深入优化其功能,并且继续研发基于图书知识发现的哥伦布克平台,以更高的科技水平服务于图书馆客户。目前正在开发,拟今年年底上线的“哥伦布克”是畅想之星新一代知识发现平台,不仅是全方位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子资源全文和元数据进行挖掘,建立知识图谱和学科知识体系的文献知识库,还为图书馆馆藏建设和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来源和评价工具。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