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中文纸质图书馆配市场分析报告
2016-11-04
收藏

编者按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读者的阅读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采购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出版商如何做好数字时代的馆配服务已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数字时代,图书馆采购模式的变化以及难题,同样成为图书行业的焦点。作为力求为出版社与书店、出版社与馆配商、出版社与图书馆等单位之间搭建加强交流、了解信息、增进友谊的平台,备受业界关注的“2016上海全国出版物馆配年会暨图书馆与出版社高层论坛”(相关链接:详见2016年10月28日第4版《为馆社合作牵线搭桥》)近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年会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承办。作为年会的重头戏,由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协办的“图书馆与出版社高层论坛”受到参会者的一致好评。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何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理事长李远涛等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党委书记兼副社长任江哲、上海图书馆采编中心主任倪道敏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常务副总编杨福平等,分别就“2016年上半年与‘十二五’期间中文图书馆配市场格局”(链接:详见本期第9版)、“图书馆馆配趋势”和“图书供应商的数据分享与馆配特色”等主题发表演讲。他们从专业的角度,见仁见智地阐述了当前图书馆配趋势和文献资源服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受到了与会出版社和图书馆代表的充分肯定。本报萃取部分精华刊登,以飨读者。


数字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倪道敏(上海图书馆采访中心主任)

  进入新世纪,图书馆服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标志之一是数字服务方兴未艾,而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也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近年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国内有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占比已经超过70%,未来数字资源将被更广泛使用,数字资源的行业发展将会越来越快。但从整个图书馆行业来说,在相当长时期内,传统纸质媒介仍将是图书馆最主要的馆藏,并将与数字资源馆藏长期并存。当下数字资源服务面临诸多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和数字资源方面存在问题的矛盾,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且听上海图书馆采访中心主任倪道敏一一道来。

  据统计,我国数字出版产值从2011年的137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400亿元,年均增长34%。从产品来看,电子书产品从2011年的90万种增长到2014年的160万种,互联网原创产品增加至201万种。从趋势来看,数字阅读已经被大众所接受,2014年数字阅读率达到58.1%,首次超过纸质阅读。

  据对国内606所高校统计,2014年文献资源购置费平均每家为481万元,比2013年上升了15%,其中纸本文献经费为260万元,约比2013年增加8%,数字资源经费为220万元,约比2013年增加20%。2014年国内引进资源共计4.93亿元,其中57%为纸本资源、43%为数字资源。数字资源的比例从2001年的8%上升至2014年的43%。

  而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统计显示,2013年电子书藏量为37767万册,2015年达到83041万册,虽然所藏的电子书以旧书为多,品种类同,但也可以看出,数字服务正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图书馆采购数字资源新模式

  相比国外,国内数字资源在出版使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极少数出版社尚在尝试集新旧资源于一体,以图书馆为销售对象的电子书平台,但目前未形成规模效应,其平台服务和销售模式还处于不确定状态。而全球出版有影响力的Elsvier出版集团数字资源销售所占比例已经超过80%,Wiley以及Springer均超过70%,这些出版社每年出版的期刊和图书品种数远大于国内的出版机构,全球资源年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在国内他们已经拥有众多的使用单位,服务平台和销售模式也日趋成熟。

  国内中文电子书一般通过集成商采购,图书馆会面临资源质量差、版权不清晰、平台不稳定等问题,从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图书馆还可以尝试采购数字资源新模式:

  1.联合采购。几家图书馆共同采购一个或数个数字资源,共同使用,供应商确定总价,采购人协商价格比例。联合采购的优势是采购的价格比单体采购要低,特别是对于一些有需求但通过常规采购而不能获得资源的单位来说,能够以低价获得资源。

  2.捆绑采购。即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一起采购,是在原纸本采购的价格上增加少量的经费获得数字资源,特别适合具有文献保障功能的图书馆。

  3.纸转电采购。由纸本采购转换为数字资源采购,能够获赠纸本资源,是纸本资源转向数字资源较好的方式,保持文献资源的连续性。

  4.全库采购。对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库内容全部采购,总价比较优惠,但总库的价格比较高。

  5.选择性采购。对供应商全库中的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采购,可以按照预算采购所需的品种,但单价较高。

  6.出版社直采。直接向出版社采购所需的资源,版权有保证,且内容新,但采购过程比较繁杂,国内出版社向图书馆销售电子图书意愿不强,采购案例不多。

  7.按需采购。根据读者的使用需求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模式国外较早出现,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未出现统一模式。集成商、出版社和图书馆需要在统计互信、结算触发等机制上取得一致,在完全按需采购或是可控按需采购等方式上达成共识。

  8.区域性买断。由单个图书馆出资买下全国或一个地区的资源使用权,受益单位多但出资单位采购资源价格较高,这种模式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等单位均做过很好的探索。

  国内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中的难题

  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在加强纸本图书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向数字资源服务转型,近年来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同时遇到许多困难:

  1.中文电子图书新书少。相比外文图书和报刊资源,中文电子图书新书的销售品种少,质量也不高,主要的原因是出版社要确保纸本书的销售,又担心电子书被盗版。图书馆在采购新的电子书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出版商的利益,以适合的价格获取资源,不能总想以低价获得并取得无限制的免费阅读。

  2.外文文献流通量少。外文电子图书价格高,市场成熟,出版社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销售模式,但作为非母语国家,如果是非特定读者群的单位,外文文献的使用量还是偏低的,因此既要加强宣传,又要和一些专业、高校图书馆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弥补专业型外文电子图书使用量不足的问题。

  3.数字资源版权问题。一般而言,图书馆向中间商采购数字资源,有的中间商所拥有的资源版权清晰,无盗版问题;而有的中间商所获得的资源来路不明,一旦图书馆采购向读者开放,会引起法律纠纷。图书馆在订购数字资源的时候,应该签订明确的免责条款,对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应当明确由供应商承担。

  4.电子书格式问题。移动阅读将是数字阅读的发展趋势,据我们对使用情况统计,PC阅读与移动终端人数比,2013年为4∶1,2014年为3∶1,2015年为3∶2,通过读者的自携载体(BYOD)下载电子书将会变得越来越便捷,但这种阅读方式对电子书的格式要求越加严苛,这种格式的电子书明显要优于PDF文件,但这类格式的电子书转换成本高,对这类电子书的采购,图书馆应加强合作以降低电子书的转换成本。

  5.平台体验以及网络问题。数字资源的使用具有便捷性,但有些网络资源或受制于供应商的平台,或受制于网络,体验效果不佳,采购的资源并不能被顺利使用。图书馆在订购数字资源时要进行测试,采购以后要及时跟踪,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且应当把相关违约责任在合同中明确。

  6.资源发现与跨库检索。在浩瀚的数字资源当中,读者要检索所需要的资料并不容易,图书馆可以开发资源发现实现各数字资源的跨库检索,在订购资源时,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资源的元数据。

  7.定价机制。中文电子书的定价比较混乱,价格低的一种书一元都不到,高的要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关注电子书的使用量是确定电子书价格的关键,可参照纸本书的借阅成本,合理提出电子书的定价。

  8.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关系。高校与专业图书馆数字资源比例远高于公共图书馆,一方面是这些图书馆的专业要求,另一方面是读者群接受电子资源的程度远高于公共馆。公共图书馆要满足各阶层的读者需求,纸本书将和电子书并存相当长的时间,而对于一些图书馆来说,还要进行文献的典藏,因此纸本书的采购并不会随着电子书的发展而消失。

  9.统计数据。电子书的采购与使用,要及时统计点击数、使用量等一系列数据,为以后的采购作依据,一方面要合理设置统计指标,反映数字资源实际使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对供应商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查验,防止供应商为片面追求利益而造假。

  10.开放资源获取。有条件的图书馆,特别是专业类的图书馆应当安排专人收集、跟踪、整理和维护开放资源,使之成为数字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纳入资源发现,但开放资源不稳定,不像购买的资源那样,供应商必须承担被合理使用的义务,有些开放资源只能暂时性的被使用,因此获取开放资源应该充分调研,并不断跟踪和维护,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电子社:信息化助力馆配服务


■杨福平(电子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

  作为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专业科技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电子社)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规范经营,努力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品牌影响力;连续多年、多次获得国家和政府及行业协会颁发的各种奖项;陆续获得并出色完成了“物联网”、“京杭大运河”、“北斗系统”等国家出版基金工程项目;参与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数字出版平台建设项目;参与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他部委委托的多项出版工程及研究课题。作为图书馆的重要供应商,电子社近年来利用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手段在馆配市场取得的业绩尤为突出。

  电子社既重视出版规模,更重视出版质量。从2013年始,电子社科学地进行选题优化,稳步压缩年度新书出版品种,提高单品种产出效率,出版品种连续四年下降,出版社销售额却连年递增。2015年,出版新书品种下降到2600种,销售码洋超过12亿。成绩的取得,除依靠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主动自觉地接受行业及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引,关注自身优势的长期培养和全体员工的不断艰苦努力外,出版社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也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从2002年开始,电子社自主研发出版社的信息管理系统(简称PMIS系统),2005年PMIS上线运行,在信息透明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出版社在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PMIS的成果得到了业界的肯定,也推广到多家兄弟出版社。电子社以该系统为基础,在内部逐渐实现了编辑系统与发行系统、财务系统和日常办公系统的对接;在外部则逐步实现了与新华书店发行系统、书店零售系统、大型图书销售网站及院校图书馆系统的数据对接或数据交换。

  日常管理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持续改进和调整,电子社逐渐形成了自有知识产权的实用、方便、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2014年,电子社将原PMIS系统升级为“移动化”新型系统(简称BPM),除保留原有电脑系统功能外,所有的选题申报与审批、财务支付申请与审核、发行管理与营销支持、业务办公与人事管理等业务均可通过手机操作完成,所有员工和管理者,无论出差在外、人在旅途还是休假之中,均可完成业务的“秒回、秒送、秒批”,真正实现方便快捷、实时反应的“无纸办公”。BPM对出版社的业务提升、管理提升和经销商服务质量提升均效果显著,其中图书馆的馆配服务是电子社重点支持的服务项目之一。

  运行机制服务化。在图书馆服务的运行机制上,出版社长期保持了编辑部、发行部、图书馆馆配直销部的整体配合,全社一盘棋,从人员调度、信息资料共享,到图书馆馆配活动的参与、事后总结和数据分析,均由出版社整体调配、规划、实施和检查。从编辑部选题的初期计划、论证;到营销计划的制定、落实;各相关部门集体参与、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书籍信息、作者信息、营销信息、市场反馈、成本核算和本量利分析均实现了高度科学共享,这其中信息化手段成了必备基础。

  馆配服务规范化。从图书馆馆配服务的角度看,电子社会按年度、季度制定整体营销计划和馆配活动的规划和落实方案细则。每周,编辑部会向发行部门和馆配部门进行新书宣讲,落实新书营销计划;图书出版前的资料汇总,包含基本信息、封面、评论、样张、辅助素材等均会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积累、汇总、查验和落实,并及时传递到市场人员手中。馆配现场活动,编辑部也会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参与宣传、书籍搬运、样书分类、客户交流、书籍推销和信息收集等工作;编辑甚至是作者亲自参与市场营销活动、馆配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馆配直销特色化。电子社的馆配直销部也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自主研发电子工业出版社馆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图书馆基础信息数据库、馆藏信息库、馆藏统计、marc数据批量转换、数据查重、征订单生成以及图书馆订货会管理查询等功能,使图书管理的信息发布和馆配服务更加专业、准确、及时。PMIS&BPM系统与馆配数据的对接,极大地方便和简化了一些大型图书馆的选品、样本数选择、查重和内容信息分享。对于尚未健全信息管理系统的部分图书馆,馆配直销部则利用QQ、邮件、微信、网络直连等手段,及时发布信息、跟踪客户情况,帮助客户科学管理馆藏品种。为了加强图书信息传递、宣传,电子社还建立了“馆配服务官方”微信号。通过自身和各地区图书馆的密切配合,使电子社在国营渠道馆配商和民营渠道馆配商双渠道合作商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和影响。

  馆配业务的开展,满足和支持了图书馆及其读者的需求,也对出版社的品牌建设和社会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编辑部门深入到馆配工作中,也培养了编辑的市场能力、营销能力。对于选题支撑、选题论证、选题优化和书籍创作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来服务数字化。今后,电子社会继续提升图书选题质量和内容质量,强化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向落实,提升图书单品市场效率,提高单书销售册数和图书馆覆盖率。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优势,使图书营销信息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发布方式人性化、智能化、IP化;提高图书数据传递即信息接口的标准化与适应性,提高客户信息采集、收集和数据分析的现代化水平。

  电子社希望通过出版社与馆配商及图书馆的密切配合,进一步减少馆配品种的盲目性,提高馆配品种的针对性和样本数量的科学性,提高馆藏书籍的借阅率,提升读者的良好阅读体验。借助信息化工具,与有关部门配合推进建设行业性统一化、智能化、规范化接口,提高图书使用和管理的易行性、宜用性,使图书扫码、信息管理和书籍借阅更加方便快捷,努力推动图书试读移动化,阅读移动化,使广大读者能更方便地找书、查书、读书、用书,协助提高全民的图书阅读率,进一步提升全民的精神、文化和科学素养,为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出版人应有的努力。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