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古代首饰看中国历史

2020-11-03
收藏

《中国古代首饰史》李芽等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 9月版/698.00元

  关键词 古代首饰 历史 工艺

  ○张竞琼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首饰史》足够厚重,足够优秀。该书之“优”,胜在内容之优质,形式之优越。

  首先展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它从原始社会起囊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直至明清历代,将每一个时期的首饰归拢于头饰、耳饰、颈饰、臂饰、手饰的系统之中,进而将主要历史时期的主要首饰品种尽收其中。

  以元为例,头饰分为帽饰、簪钗和梳,簪钗中又有花筒,瓜头簪、荔枝簪,螭虎,竹节、龙凤、如意、步摇等不同形制,其他饰品亦然。尤其是耳饰部分再辟出男子和女子两个单元,因“与汉人男子不同,蒙古族贵族男性是佩戴首饰的,历代帝王像中,唯元朝统治者的耳朵上有佩戴耳饰”。

  以原始时代为例,头饰分为羽饰、笄、梳蓖、额饰、钗等形制,耳饰也有玦、瑱、耳坠等类别。就“玦”这一单元,造型上又分扁体环形、凸纽形、圆管形、兽形、玦口连结形等,罕见的还有人形玦、异形玦、复杂成套的组玉玦等。再就“环形玦”而言,还分为方环形扁体、圆环形扁体与素面直切、素面斜切等不同样式。通过如此环环相扣的层层递进,全面还原了古代中国首饰的大而全、繁而精。

  其次展示了若干精微的专业细节。它在古代首饰的形制、穿戴方式等方面的记录与描绘精细入微。在形制方面,以元为例,记录了“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站子山西区墓葬出土的一件银指环,直径1.7厘米,宽0.4厘米,用厚0.1厘米的银片打制而成”,虽是以厘米为单位,事实上已经精确到了毫米。穿戴方式方面,以原始社会为例,除了详细记录、考证了“玦”的形制之外,还指出了其在佩戴位置与方式上的差异:一可将玦直接穿过耳洞佩戴;二可将玦的缺口夹于耳部佩戴;三可用绳带穿系于耳部佩戴。通过如此细致的考据支持,以小见大地还原了古代中国一部分人生活上的精致细节。 

  该书之“秀”,胜在“秀”出美物,也“秀”出支持美物的考据。

  首先,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古代首饰史上诸多罕见别致的美物。如先秦时期临淄商王村战国墓出土的对金嵌宝耳坠,通长约7.3厘米,由金丝、金片、绿松石坠、珍珠和牙骨之类的串饰等组成,“其制作之精、造型之美、创意之妙,不仅在齐墓发掘史上为首次出土,亦为国内先秦墓中所罕见”,让人感叹先秦时期不仅有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还有如此精妙的首饰等生活上的繁荣,进而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自信。

  其次,对于这些千百年前的古代首饰的描绘与分析,都有着丰富而充分的考据支持。在这些考据中,包括来自湖南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的馆藏珍品;包括山东泰安大汶口墓葬、陈国公主驸马墓等出土文物,包括宝宁寺水陆画、敦煌藏经洞壁画与《女孝经图》《元世祖出猎图》等传世绘画,包括含山县凌家滩的戴臂环玉人、曲沃县晋侯墓的玉神人像等人俑雕像,包括《续汉书·舆服志》《释名·释首饰》等种种诗书、戏曲、游记、列传各类古籍文献。

  作者团队多年致力于研究中国妆饰史的不同层面,拿出了一部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古代中国璀璨的首饰史让我们自信,当代学者高大上的成果让我们自豪。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