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镭是个颇为勤奋的作家,她的中短篇小说经常见诸国内一流的文学期刊,作品发表量在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中一直居高不下,是文学辽军名副其实的主力作家。鲁镭的小说恬淡、绵密、扎实、诗意,富有烟火气,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征的创作风格,也引起了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许多重量级批评家都撰文评论过她的作品。
我不是批评家,不会做高深的专业概括,我仅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说说阅读鲁镭小说的一点感受。
我觉得鲁镭小说突出的特色是充满温情的底层书写。这本集子中收录的《手链丁零》《吉日》《游离》等作品,与她以往的作品一样,让我看到了鲁镭在关注什么、书写什么,我觉得鲁镭的文学目光一直没有离开基层,一直在透视基层,也一直在基层挖掘并收获不菲。我们常说文学要忠实地记录历史、记录时代,要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历史和时代有彪炳史册的宏大叙事,也有街巷乡村的柴米油盐,正所谓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小人物的命运是历史和时代最真实的细部纹理,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忽明忽暗的人性之光,构成了星空与银河。国内有一本著名的文学期刊曾提倡过底层书写,这是文人良心的体现,受到了作家和读者的欢迎。不可否认,作家在聚焦那些参天大树的同时,往往会忽略树下的花草世界,而大树之下寸草难生的境况是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这个时候,能有一缕文学之光透过枝叶的遮挡,对这些柔弱的生命给予温情抚慰,就更显得弥足珍贵。鲁镭深知这一点,所以她的目光始终向下、再向下,正因如此,她的思想境界也就越来越高。
鲁镭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悲悯的情怀。在生活琐事中采撷兴奋点和泪点,是鲁镭小说的一大技巧,这让我想到了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芒罗。诺贝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芒罗的作品以情节细腻见长,文风透彻,带有心理现实主义特色,有“加拿大契诃夫”的美誉。芒罗的写作多以她生活的小镇为背景,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琐事描述,但却表现出了深刻而独特的思考。我曾读过鲁镭一部名曰《小日子》的小说集,还读过一篇《美丽鞋匠铺》的小说,这种芒罗式的写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事写作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情感投入,很难写出打动人的好作品,感情是文学的经络,作品所有的穴位、文眼都体现在这一经络上。鲁镭把感情倾注到小日子、鞋匠铺这类意象上,用一颗悲悯之心打通了作品的经络,让情感与文字融为一体。
见素抱朴,不温不火则是鲁镭小说的又一个特点。看鲁镭的小说,不必为这个主义、那个流派对号而伤脑筋,她的作品是山石上自然流淌的清泉,是草地间起伏的绿浪,是生活中家长里短的琐事,没有骤雨的狂泻,更没有飘风的轻浮,那些花样繁多的舶来概念对她似乎影响不大,即或表达上带有丝缕魔幻笔法也是自然天成,看不出斧凿锯痕。但是,鲁镭又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的作家,这本集子中收录的作品,与十年前在大连召开 “5511”研讨会时的作品相比,思想提炼更加深邃,谋篇布局更加自然,语言锤炼更加到位,这本小说集的面世,是鲁镭文学创作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鲁镭是个知人并且自知的作家,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问及她是否有长篇创作计划,她总是回答说在准备、准备。一个准备了多年却没有下笔写长篇的作家,足见其创作态度的审慎和对文学的敬畏。
生活丰富多彩,作家各有所长,创作上的每一种风格都需要包容和善待,因为文学的标准从来不只有一把尺子。鲁镭既然已经在文学原野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羊肠小道,那就愉快地走下去吧,只要行走,抵达不是问题,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期待鲁镭写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
《浣花溪记》张鲁镭
定价:49.50元
书号:978-7-5396-7692-0
2025年4月第1版
安徽文艺出版社
(供稿:徐明珍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