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鸿:鸿鹄之志做人做事
入选辞:耕耘民营书业30载,凭借湖南人骨子里的执着和智慧,肖志鸿让“天舟文化”从一叶小舟插上了腾飞之翅,成为中国民营书业第一股,成为中国民营书业的翘楚。肖志鸿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书商变成中国出版业的一颗耀眼明星。
个人简介:肖志鸿,1954年5月生,湖南长沙人。1983年,他在长沙黄泥街创立了“长沙文化书社”开始图书发行工作。1988年~1997年,先后在湖南省报刊发行局、广东省外文书店、新世纪出版社等多家单位从事发行工作。
2003年成立湖南天舟科教文化拓展有限公司。2006年底获得出版物总发行资质。2007年,由其策划的《命运》一书入选200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是唯一获奖的民企代表;先后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湖南省第八届十大杰出经济人物、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连续担任第九、十、十一届湖南省人大代表,2010年当选为中国书刊发行协会副会长,2011年3月,在肖志鸿率领下的天舟文化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单位奖,这是目前为止唯一获得此殊荣的民营书业单位。
平地一声雷。当众多民营书业精英仍在踌躇满志谋求上市之时,
看似偶然或好运的结果,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其中的艰辛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知晓。在这意外又不意外的“一鸣惊人”背后,是肖志鸿在民营书业多年的摸爬滚打,做事执着做人低调,成就了他和天舟文化。
30载从业历练人生智慧
在年近六旬时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肖志鸿有时也会有人生如梦的感觉。回头来看,30年的从业经历,浓缩了人生智慧与行业独门利器。
他年轻时曾以木匠活养家糊口,但颇爱读书。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走进了民营书业,从此与书业结下了深深的缘分。1983年,他在全国四大书市之一的长沙黄泥街创办了“长沙文化书社”,开始销售图书,弥补了少年无书可读之憾。之后,他先后在湖南省报刊发行局、广东省外文书店、新世纪出版社等多家单位从事发行工作,积累了图书营销与发行管理经验。1992年他策划引进了《梁羽生全集》,赚到第一桶金。
2003年,他成立了湖南天舟科教文化拓展有限公司。与一批热爱图书发行的有志之士,开始全力打造民营发行的品牌。“创立天舟文化,源于心中的一个梦想。我们就像文化大海里一叶小舟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希望这只‘小天舟’有朝一日变成一架飞船,带领爱书之人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作为商人,肖志鸿有着强烈的市场敏锐度和对战略布局的把控能力。针对民营书业的短板,他指出:“应该是改变思路的时候了。把民营书业做出版的概念稍加改进,努力将民营书业打造成为书业中的服务业。既然民营书业目前没有出版权,就给国有出版企业做好服务。这个服务的项目很多,比如选题策划、内容加工、印制、咨询管理、发行等,只要能帮助国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合理的机制,他们不可能不愿意与我们合作。当然,这对民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自身必须在每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出色。”他将企业定位为“服务社会、服务教育”,打造出了一条以青少年学习图书为主营品种的特色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的探索,天舟文化逐步建立“品牌化运作、跨媒介推广、全流程整合”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在湖南、北京、江苏、广东等地设立10家分、子公司,天舟文化在全国经销网点达到300多个。“想让天舟文化发展,首先,就要确定自己的经营理念”。肖志鸿概括天舟文化的经营理念就是两个词:服务和品牌。首先,以“服务”为核心,以“出版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的理念,为出版业提供经纪、创意策划、制作、印刷、企业管理咨询、发行销售即市场推广等全流程服务。围绕出版机构,提供“市场信息——内容策划——制作服务——监印服务——市场服务——信息反馈” 的大服务。其次,进行“品牌化”经营。通过质量提升和市场推动,打造青少年学习与阅读领域图书的金字招牌。
肖志鸿感叹:“天舟扎根在长沙,是湖湘文化的沃土培养出了天舟文化。”与他同时起步的书商们,或已不知去向,或转向房地产、休闲等行业,只有他一直坚守在出版业,默默耕耘。很多同行难以专注于文化产业,有的人转到了利润更高的房地产业,有的人去做餐饮,文化产业一呆就是几十年的很少。肖志鸿以他的执着和对图书的热爱,留了下来,扎根书业“沙家浜”近30年。“从业者要对行业、事业有着强烈的追求和热爱。我们所谓的老书贩子,如果没有强烈的对文化事业的追求和激情,不可能走到今天”。
与他做事坚韧不拔、力求完美相比,肖志鸿做人的低调也是有目共睹。若不是因为获得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若不是因为成功上市,此前,就连书业界对肖志鸿也知之甚少。肖志鸿在员工眼中:“没什么爱好,每天忙忙碌碌,以工作为最大乐趣。”但肖志鸿深知书业作为创意产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他对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股份制、职业经理人制度运用得非常成功。肖志鸿用人不疑,对天舟文化的子公司,除战略外,一概不管。如今,天舟文化吸纳了全国一批顶尖的图书策划人才加盟,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充满激情和创意的经营管理团队。
近3年,天舟文化重点加强了原创内容的开发,建立了以“自有品牌为中心、独立出版人全面统筹、工作室流程化操作”为特色的内容开发模式,确保持续高质量的内容提供。围绕文化教育、青少年阅读、社科文艺3大板块,天舟文化已形成4个主导品牌、6个序列的内容提供品牌,并拥有62个注册商标和77项著作权登记,涉及900多部原创作品,涵盖从3岁到28岁的目标青少年读者。
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策、产、销”一体化的高效运营模式,肖志鸿“放手”的同时,是天舟文化结出的累累硕果。天舟文化自主开发的英语学习辅导品牌“红魔”商标于2010年10月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自主策划的图书《命运》(陆天明著)于2009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自主打造的原创新童话品牌《冒险小王子》(周艺文著)入选2009年“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并入选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第七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天舟文化还成为《读者》、《故事会》等著名期刊的全国发行服务商,并成功中标湖南、河北、浙江等地的农家书屋、教材教辅等政府公共招标采购项目。
做天际中翱翔之“舟”
天舟文化上市当天,肖志鸿的账面资产已超过10亿元。他已承诺,“不会套现,也无法套现,还要继续投身到文化产业事业当中去”。
上市让天舟文化以一个公众企业的全新要求规范自己。肖志鸿提出了“新理念,新征程,新起点”,他表示,2011年,全面服务于青少年学习与成长的天舟文化,在资本助力的新局势下,其自身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在注重主营业务板块稳定增长同时,正逐渐加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临界型资源切入”与“跨界型资源整合”,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高效融合。
“在创新型产业领域中,人力资源的增长决定了产业价值的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长更取决于创新智慧能力的增长”。今后文化企业的运营管理投入重点将大幅度向“人”的因素调整与转变,并逐步实现由投资行为主导的业务增长形式向人力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价值增值形式的转变。人才成为关键要素。
“在逐渐缩小的单纯产品利润空间下,应该调整产品盈利的单一通路,实现模式盈利、方式盈利、原创内容核心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未来的文化产业,产品价值所包含的原创内容核心价值将越来越突出,合理利用并开发产品所隐含的无形价值,将成为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检验标准。品牌运营者们将主导由单一原创内容加工向同一内容多元化价值开发的转变,即如何建立新的产品价值增值链。文化企业组织形式要进行对应调整,不仅考虑具体产业的类型与门类、产品形态及消费方式,也要灵活采用不同的资源配置形式”。
“我们要重视数字化技术为自身发展带来的革命性改变,互联网、广播电视、电信运营平台的全领域介入,所有涉及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资讯调查、游戏动漫等等相关内容,成为我们即将加工的目标,也成为所有从业者的创新源泉。但迫在眉睫的是版权保护,在开放型平台带来相应弊端的时候,将自我保护与行业规划管理放在重要地位。结合多元化增值内容、优质平台以及新的科技手段,在原创内容的多样化开发过程中,规划并架构跨产业覆盖的全流程模式,实现文化创意产品与文化品牌的全方位开发”。
“上市绝不是目标,目标是做百年品牌”。肖志鸿表示,未来将整合集团现有资源,实现文化产业链的延伸,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公众型、开放性现代民营文化企业集团。未来3年,天舟文化将实现年销售码洋20亿元以上,年利润过亿,力争打造中国一流的青少年出版物和文化产品提供商,成为中国民营书业的龙头企业。
肖志鸿仍在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