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深情抒写中国高铁壮美的画卷

李木马 | 2022-12-27
收藏

一幅深情抒写中国高铁壮美画卷

█李木马

近日,由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李恒昌、程小源、杨连国三位诗人共同创作的《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高铁组诗》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在序言中所说:“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这部中国高铁组诗的创作与问世具有献礼性,是一部铁路诗人与全国铁路人一起的献礼之作。”这部作品也是继《大地飞歌》《高铁,高铁——》等作品之后,以诗歌形式反映中国高铁的最新成果。

诗集分10章共60余首诗歌。诗人站位于中国高铁历史缘起与新时代高铁风采,以诗性写作向我国铁路人的诗性历史致敬,深情抒写了丰富而绵密的、令人惊喜的高铁景象;发掘出中国铁路人可贵的人格魅力和忘我奉献精神,凸显出深邃而厚重的的大美情怀。读者能在诗集中看到中国高铁的前世今生:前世,是和着民族的苦难与希望应运而生的初心芳华;今生,是创造中国速度新辉煌的不断攀登。作品从红色的主基调出发,描绘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壮美历程,七彩斑斓,瑰丽多姿,带给人美的愉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从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来看,《高铁组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意义厚重而丰富,是当代中国高铁华彩历程的艺术展现,整部诗集所散发出的思想精神具有较高的美学品格。

该书可以看作是高铁文化的一次集大成。高铁文化是高铁运营以来兴起的一个热词,不难看出,这一说法的重点还是在高铁服务大众方面。而这部诗集,则在中国交通大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参照中,以诗歌艺术的语言勾勒出中国高铁的全息景象。从高铁建设的形势、专家的争论、到国家决策立项、勘探测绘,从环境保护、高铁布局、速度设定、站点设置到动车组制造、运营服务……诸多细节得到了生动再现。从科研队伍、管理部门到建设和运营的每一个领域和作业岗位上的人的智慧和精神,都得到倾情表现,让这部诗集始终呈现并表达着人文的内涵。正是这样一种全面深入、立体呈现的抒写,使中国高铁文化从散点单线得以集成为系统而厚重的中国高铁文化,展现出文化自信的豪迈,更凝聚着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奋进的力量。

《高铁组诗》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三位诗人写出了中国高铁的诗意,艺术化地揭开了高铁的面纱:“从冰层开始孕育,春色一点点铺垫/盼春,怀春,竞春,赏春/从遥远的梦用最短的时间/ 浴火,淬炼”(《梦想的再现》)。梦想的幸福是这样,现实的幸福同样是这样:“一个质朴又新鲜的名字:高铁/虹桥站/向着辽阔的大地铺展/向着浩渺的海洋炫耀/更向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呈送着惬意温暖”(《上海虹桥站:黄埔波涌》)。所以, 这幸福的深刻表达,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神。

民族自强与创造力的深情道白。“在这片古老土地上/人们一直渴望着速度/对于速度的渴望/早在打制第一块石器的时候,已经萌动/半坡陶盆上那些长了翅膀的鱼/莫高窟的洞壁上那些衣袂飘飘的飞天”(《大地的渴望》);“回望,会发现关于火车速度的问题一直在酝酿/酝酿,开始于芸芸众生的祈盼/酝酿——/终于,关于火车,关于速度,关于舒适的/命题/在二十一世纪,塑出了这张亮丽的速度名片/——大国重器”(《速度神往:历史折光》)。《高铁组诗》始终回响着民族历史的足音、始终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祈盼向往的光辉。每一个高铁组成部分的细腻描绘,都聚焦在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在砥砺前行中的创造,呈现出新时代大地上自强不息的崇高美感!

这部诗集虽写的是一种物质实体,实际上写的是人,是一个个具体的人集合而成的大写的人,始终高扬着“人”的旗帜。从传说中的夸父、到信史记载张衡、祖冲之、詹天佑、外国的女工程师,从今天的科学家到高铁的建设者、管理者、作业者,《高铁组诗》都赋予了“崇高与优美”的人的魅力品格。“手和脚,长着茧/心和血,燃烧着火/家在远方/梦就在远方/把炽热的一次次爱,汇聚成滚烫的至善至美/写进一寸又一寸山河”(《建设者:共同拥有的名字》);“你曾是那个追风的少年/几十年一路走来,你驾驶的动车/超越了最疾风的速度/36 年,380 万公里,安全行驶无故障/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铁动车组/你考了四种车型 7 本不同速度等级的火车驾照/

青年劳模,复兴号首发司机/你光鲜的人生,记录着中国铁路的发展”(《薛军:与时代同行》)。一批高铁英模人物走进了华彩诗章。

《高铁组诗》在艺术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为诗坛注入了一抹“高铁亮色”。高铁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极强的规则性和严格的数据化,要创作出关于高铁的优秀作品,无疑是一种艺术上的挑战。可喜的是,《高铁组诗》以质朴清丽的诗歌语言、现实与浪漫融合的风格、动感十足的细节刻写,一定程度上跨越了这个“难度”,取得了可喜的审美效果。整体来说,在谋篇布局方面也有着独到的特点。历史现实、本土与域外、心理与行动、异见与共识;建设与运营、站设与线路、车体与机件、速度与舒适、体验与感受,中国高铁发展的内在逻辑被尽情抒发出来。呈现出时空交错、经纬幻化、多姿多彩的美感,不仅是整部诗集的不同作品,就是一首诗同样是做到“现实与浪漫”的水乳交融。“面对一条条缝隙/如同面对一条条巨大的鸿沟/面对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接口/一根细细的焊条能聚合这鸿沟吗/于是,你挺身而出!”(《李万军:焊接时代的接口》);“你,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打造钢铁温柔的弧度/和速度优雅的节奏/将这弧度和节奏的温柔、优雅/作为自己的形象/示人”(《梁建英:锻造钢铁的温柔》);这些诗句很难辨析出现实与浪漫的分野,它是模糊的。借用一位著名小说家的话:“文学作品最有魅力的,恰恰是那些叙写的模糊。”如高铁车窗外闪过的风景,动感的朦胧之美,同样是《高铁组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当代中国,铺面而来的高铁作为最典型的社会进步符号之一,提升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优化着国家的经济版图,也刷新着人们的视野与观念。从文化艺术的角度看,让大地目光一亮的高铁美学,必将源源不断地为有志者提供新的视域纵深与宽阔天地。由此,我们有信心期待更多的高铁文艺精品问世,让“精神高铁”与“物质高铁”在神州大地上共同张开美丽翱翔的翅膀。(作者李木马系诗人,供职于人民铁道报业集团。)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