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峻伟相识是在2018年,当时他拿着这部小说的初稿来到江苏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工作室找我,我们聊了许多,他详细地和我讲述了写作这部小说的缘由、故事的大概内容以及自己对文学与写作的热爱与憧憬。一口气读完后,我惊讶于一个非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出手就写出了几十万字,文字如此流畅,毫无青涩感。请两位作家看后,他们也有同感。经过多次修改及完善后,这部小说的内容与我初次阅读时已经发生了许多的变化,然而不变的是它关于“青春与友情”的主题,以及作品中那些洋溢着灿烂光彩的孩子的笑容。在这场“时光与我们”的热烈旅程中,所有角色都是充满活力、昂扬向上的,辉映着“青春绚丽美好,友情地久天长,那些绽放着笑容的少男少女,一旦从记忆深处翻开,一旦在不经意间想起,就依然会是青春灿烂的模样”的主题。
我个人印象最深刻、最亲切的角色是张舸。峻伟和我说过,这个角色中有他自己的一些影子。作为本书的主人公和叙述者,张舸身上既有着珍视友情、充满热血、自信勇敢、正直善良等诸多优点,又有着爱出风头、冲动易怒、不知天高地厚、自我感觉良好等众多缺点,无论是举止中的瞎胡闹,还是言语中的俏皮话,其实都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心智都尚在发育的青春期男生,渴望获取他人更多关注的心理。通过深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我可以感受到,在那个张扬的个性背后,隐藏着的是一颗稚嫩单纯、细腻敏感的内心——他害怕自己被轻视、被小看,他担心别人因为他的过失而受到伤害、产生误解,他懊悔并想弥补由于自身冲动造成的后果……对于这位性格中矛盾点十足的主人公,尤其是他的众多性格特质,峻伟是在故事开篇就直接展现给读者的,并不去加以掩饰,这既有他希望让那位承载着自己些许理想的角色更加真实、立体的因素在,也是在为后续故事情节中角色的成长埋下伏笔:在姚蓝因母亲不知去向失声痛哭时、在陈颂遭遇意外梦想即将破灭时、在张舸自己迷失在神秘未知的心之梦境时,这个角色都展现了他的成长,与故事开始时几乎判若两人:他不再冲动而是耐心,不再易怒而是理性,不再我行我素而是学会了换位思考……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张舸总能够在故事情节陷入死结时展现出惊人的行动力,既不逃避,也不放弃,他始终在迎难而上,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尽管采取的方式仍无法脱离青春期男生特有的思维单纯、不计后果的局限性,但毫无疑问,他在这场别样的青春之旅中实现了自己的蜕变,完成了从创造混乱到创造可能的华丽转身。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位幽默风趣、阳光开朗、既闲不住又打不垮的男生陪伴,能够时刻感受他的情绪变化、观察他的一举一动,确实充满了别样的乐趣。
除了张舸,故事中有关三石桥的设定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作为小说中勾连现实与超现实的叙事锚点,三石桥正如它在书中展现的魔力那样,既折射着东湾县悠远的集体记忆,也映照着故事里每个角色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作为构建起这个奇幻故事的核心装置,三石桥的作用非常丰富。首先是制造悬念。小说中详细设定了关于三石桥的系列故事,并说明了自古以来东湾县就流传着它的传说。这让诸如“三石桥是否存在”“三石桥的作用有哪些”“传说与电视剧中关于它的描述是否正确”“芷的后人到底是谁”等悬念贯穿小说全文,引导读者通过阅读解密与此相关的种种真相。
其次是推动故事情节。以三石桥为主题的电视剧引出了故事开篇的两位主人公、详细介绍并扩展了这个传说的样貌,主人公们亲眼见证三石桥的传说引出了后续的诸多主要情节,包括被三石桥守护的芷的后人、芷的伙伴的后人们也在故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展现“芷的后人们也在默默守护这个县城”“因为三石桥这座小小县城中的人们充满幸福”的相关主题。
最后是其所承载的情感。作为东湾县虚拟的文化地标,三石桥的故事承载、展现了电视剧中县城市民对于美好幸福的向往。这个奇幻要素的引入让小说全文虚实交织,既有青春文学的清新之气,又多了几分传说的神秘之感。同时,因为三石桥拥有可以追忆甚至重返、重构过去时光的能力,综合其既能带来幸福、治疗创伤,亦会让人成瘾、不能自拔的文本描述,就可以从中了解到峻伟本人有关过去、记忆、青春等相关事物的态度:真正的成长,不是对过去的彻底割裂,而是学会带着裂痕继续起舞——就像陈颂在无声世界中唱响的歌谣,所有的缺憾,终将在青春的光晕中绽放出独特的美。记忆不应是囚禁心灵的囹圄,而是滋养未来的土壤;它应该是值得珍藏的宝物,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借口。
在青春的成长维度上,三石桥这一意向完成了从物理含义到精神之意的升华。当张舸与伙伴们高呼江佳铃的名字,并最终破解心灵世界的阴暗面后,这座古桥已然成了跨越时空的友情纽带,架起众人的梦想。真正的记忆不应是停滞的标本,而是照亮前路的星火。相信在故事中的东湾县里,关于三石桥的传说故事也会一直流传下去,成为一代代人模糊却又美好的集体记忆。
最后,我还从这部小说中看到了峻伟浓厚的家乡情结。在这个以自己家乡为基础所构建的东湾县中出现了许多的地名、店名与景点名,其中大多数都有现实原型,镌刻着峻伟本人童年时代、青春时代的美好回忆。通过小说的方式定格这些或许会随时间渐渐褪色的记忆与名字,这未尝不是一种抵抗熵增的浪漫。
我很高兴能见证峻伟这部小说的问世,也见证了他如同主人公张舸一般历经青春期的苦闷、彷徨,逐步走向十字街头、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峻伟对我始终谦恭有加,坚持执弟子礼。作为师友,我也衷心祝他在未来的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史挥戈教授简介:
史挥戈,女,民盟盟员,原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镇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台港文学的教学与研究。2023年被聘为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教授。著有《书信中的现代人文风景》(与吴腾凰合著)、《中国现当代作家新论》《竹林文学创作论》等学术专著,及《蒋光慈与读书》《秦淮名艳李香君》《李香君传》等传记文学作品。
(供稿:云舒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