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讯月刊〉全编》是由贵州师范大学王永伦、管新福、刘可文三位教授整理出版的学术成果。该书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首次系统辑录并完整影印了《文讯月刊》一至九卷的全部内容,完美呈现了这一珍贵民国文献资料。这一工作不仅极大丰富了中国现代出版史和文化史的研究资料,更为未来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讯月刊〉全编》(全六册)
王永伦、管新福、刘可文整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4年12月版
定价:4800元
ISBN:978-7-5013-8246-0
《文讯月刊》创刊于1941年10月10日,停刊于1948年12月5日,前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主编时期,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坚守与奋斗。谢六逸、顾颉刚、白寿彝、臧克家等一代文化名家接力担任主编,成为这本刊物历史的重要丰碑。《文讯月刊》不仅是一本跨越历史的文化刊物,更是一部凝聚时代精神与文化理想的文学瑰宝。创刊伊始,它便肩负着独特的使命与责任。在抗日战争的阴霾下,这本月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思想的荒原,播撒了知识的种子。即便在战时社会动荡、物资匮乏的艰难环境下,它依然坚持出版,体现了当时编辑部和撰稿人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文讯月刊》汇聚了众多文化名家的智慧。无论是茅盾、朱自清、唐弢等人的文章,还是马宗荣、顾颉刚、白寿彝等人的学术贡献,都彰显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地位。更值得一提的是,刊物还为翻译文献提供了平台,从莎士比亚到普希金,从海明威到托尔斯泰,它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架起了桥梁。
尽管身处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但《文讯月刊》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传播新知、提高国民素养”的初衷。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这本刊物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自觉的表达与时代责任的担当。古人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文讯月刊》正是以这种弘毅的文化理想,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文化责任。
《文讯月刊》的创办背景、出版理念以及所刊载的内容,深刻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考与探索。无论是在贵阳、重庆,还是在上海,它始终为文化事业、为民族复兴而努力,传递着那个时代最为坚定的声音。臧克家先生曾言:“文化工作,永远不能停歇。”《文讯月刊》正是凭借这种不屈的精神,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
然而,时光荏苒,《文讯月刊》的现存版本因多种原因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或损毁,且散落在各大档案馆和图书馆,难以完全归档或普及使用。王永伦、管新福和刘可文三位教授的整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有价值。他们不仅克服了文献修复、影印和整理等技术性难题,还编制了详尽的篇名目录、篇名索引和作者索引,使得这部珍贵的文献重新焕发光彩,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文讯月刊〉全编》是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脉络的珍贵保留,更是学术研究者更上一层楼的“阶梯”。
当翻阅这份历史文献时,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依然深深感染着我们。它的思想深度与文化价值,不仅在当时熠熠生辉,至今依然能为我们提供无尽的思考与启发。《文讯月刊》犹如那奔流的河水,最终汇入了今天的学术海洋,而三位教授的无私奉献则是这股奔流不断延续的源泉。
《〈文讯月刊〉全编》凝聚了不同时代的智慧与情怀,承载了无数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理想。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值得每一位文化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去细细品味与深刻反思。这部著作的出版,是当代人对文化遗产的深刻尊重,也是对历史的一次庄严回望。
(供稿:张丽霞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