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长江三峡建造一座超大型的水坝和水电站。长江自西向东,穿透巫山山脉,形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峡谷,景观壮美,但峡谷内长江干流也被挤压到狭窄的宽度,而且水位落差很大。三峡地区的聚集人口在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多达数百万,建国后继续增长,但受制于自然环境因素,十分艰苦,而长江航运在宜昌以上江段的规模被限制在很低水平。
建造三峡大坝和水电站,利用水位落差可以发电,有效供给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关键的是,水坝建起来形成的水库,淹没的土地并不多,主要是巫山山脉山体较低部分,而江段宽度显著增加,水流不再湍急,这为提高航运规模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此外,三峡大坝建造还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洪调剂作用。
但三峡大坝从孙中山先生提出建造构想,但真正付诸实施过去了70多年。放眼当代世界,超大型水利项目不仅考验着建造国家或地区的财力,技术水平,项目管理能力,更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动员能力。相较于世界其他很多较为大型的水利项目建造时,库区形成、水位淹没影响居民较少的情况,三峡大坝建造不可避免要迁移大量的居民,人数规模超过百万。
新出版的《经济学家的来信:讲述中国崛起的故事》一书就谈到,三峡大坝建造时,当时三峡地区大量的居民迁出时,充满着挣扎。需要搬迁的是位于175米水位线以下的居民,而生活在这个水位线以上的居民则不需要搬迁,但水位线上下的居民们很多是亲戚,如果迁走,很多家庭、大家庭、家族就会散了。中国人安土重迁,有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传统,人们不仅不想要迁离故土,而且舍不得埋在地下的祖先。
完成三峡移民的动员、组织,对于当时的中国以及四川、湖北两省意味着挑战,而对于接纳三峡移民的其他省市、地区而言也显然构成压力,因为迁入人口,需要在迁入地农村重新调整土地承包关系,调整设置宅基地。
书中感慨指出,正因为移民成功,才有了三峡工程的顺利修建,而三峡工程带来的航运发电等便利,不仅滋养了长江中下游的工业化,而且也助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重庆港货物吞吐量到了2022年已经达到了1.98亿吨。而经济发展创造出的税收增长,则源源不断地滋养重庆市以及长江上游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
三峡工程整体性地改善了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当地的商业、旅游业进入快车道,民众居住条件也得以改善。三峡电站的发电总收入超过了4000亿元,这也超过了包括工程建设、移民安置等总开销的2500多亿元的投资。此外,三峡电站建成后,其下游的长江江段再也没有发生过溃坝的险情,超过警戒水位的情况也大大减少。
书作者指出,古今中外,建造大型乃至超大型的基础设施,集体谈判往往会陷入僵局,要么就简单运用政治和军事暴力来逼迫民众服从,例如长城、大运河修建,都造成了巨大的政治、社会代价;要么则因为社会阻力太大,而被迫搁置项目构建。而美国、法国、英国等工业化国家近代建造的一些大型工程,比如横跨美国的铁路,则是通过诱骗大量中国籍等外籍劳工施以残酷压榨的结果。相较而言,三峡工程则展现出文明社会、有效动员、成本可控的显著特征,“这是国家发展唯一正确的道路”。
《经济学家的来信:讲述中国崛起的故事》这本书由财经作家李晓鹏给旅居海外的大学同学的孩子通信组成。通信对象在海外成长,父母是中国人,对于中国知之甚少,但充满兴趣。这个孩子通过互联网,以及父母的介绍,对于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增长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李晓鹏在通信中耐心予以详细阐解,令人信服地讲清了中国为何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加速走过了工业化国家花费了几百年走过的道路,还能保持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为何能够如此迅速地破解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没有引发国际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预期的剧烈震荡。
中国鱼子酱产业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跻身该产品国际供应的顶端,这也引发了广泛热议。而中国鱼子酱在国际上广受欢迎,就不能简单地用中国制造劳动力和能源成本较低来借以解释。书作者指出,中国鱼子酱产业的起步,首先是中国水利部下属的科研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就破解了鲟鱼人工饲养难题,而后的快速发展,则有赖于选对了浙江千岛湖作为人工养殖的实验基地。千岛湖原名新安江水库,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缓解浙江和上海地区缺电,而在新安江流域建造的水坝和电站项目。新安江水库项目的实施,也如同三峡大坝和电站那样,通过有效动员搬迁了29万名库区居民。新安江水库建成后解决了该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吃水难问题,并且因为形成的千岛湖的秀美风光发展出高水平旅游业。而这个水库在20世纪晚期则成为中国鱼子酱产业起步和腾飞的摇篮。
书作者指出,投入巨大、影响范围巨大、使用时间很长的工程,包括铁路、机场、公路、大型桥梁、电站等皆是如此。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石,就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后在遵循科学和自然规律前提下,建造的大量重要的基础设施。“世界上,像中国一样,能够自主设计、自主建设像新安江水电站这样大型的水利基础设施,同时又能在鲟鱼人工养殖这样的基础技术领域持续几十年投入进行研发的国家有多少呢?里海周边国家的鱼子酱产业发展了上千年,始终没有研发并突破鲟鱼人工养殖技术,没有修建起像新安江水电站这样巨大的水利工程”。
总的来说,《经济学家的来信:讲述中国崛起的故事》这本书比较好地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探讨了许多重大的经济决策、重要的经济理论是如何被因地制宜应用于建设实践。如书作者所说,从最基础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再到畅销全球的新能源智能汽车、登陆月球背面的航天器制造,还有连接数百个城市的高速铁路网络,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画卷之中,洋溢着无数个令人惊叹、内涵丰富的细节,而这正是中国崛起的秘密。
书名:《经济学家的来信:讲述中国崛起的故事》
作者:李晓鹏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