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中深层次、基础性要素,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始终的关键力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刚教授在其2017年著作《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书中就从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相关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探究。之后,着眼新要求新实践和新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问题进行持续研究和深化。近日,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冯刚教授主编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重要论述为指导,聚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在把握时代特征和价值导向的基础上,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内在合理性与特殊生成性,提出了内生动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方式和价值指向,为读者全面呈现了内容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探究理论渊源,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内在合理性。该书从理论视角出发,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内在合理性进行了理论溯源。该书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事物内部,生成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矛盾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本根原因,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根本构成。”该书提出,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根本的东西,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主体的需要是发展进步的自觉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重要来源。该书还提出,马克思主义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时突出强调了矛盾和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阐明了社会发展动力的合力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中矛盾和人两大要素的关键地位凸显,合力的本质属性明确,把握其中的内在关系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重点。该书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合理性的理论溯源,为读者从理论视角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理论意蕴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深化学理建构,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特殊生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既具有动力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本质关键在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系统构成。该书的鲜明特点在于不仅从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系统构成,而且阐释了不同层面内生动力系统构成要素的地位、功能和结构。该书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本质上是经过生发转化凝聚的系统合力,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中具有新的表现形式,应从理念层面、要素层面、合力层面阐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系统构成。一是理念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理念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是内生动力系统中的基础性存在,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发挥重要引领和奠基作用,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指导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引领力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文化推动力量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在内生动力结构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对内生动力要素互动的本质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具有根本性地位,有效引领着其他内生动力的运行发展;文化具有源头性地位,作为底蕴和根基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二是要素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要素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素能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支撑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要素导向力量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系统中具有统领性地位,对其他要素的功能作用以及革新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具有保障性地位,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支撑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要素也具有保障性地位,在承上启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序运行。三是合力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合力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系统的子系统和各要素内部,以及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密切协同配合。该书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可持续状态、“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建构过程的动态视角中探讨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为读者从整体性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系统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统筹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凝聚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合成力量提供了理论视角。
三、聚焦现实问题,分析了内生动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激发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关键着力点。该书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动力之源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动力机制是关照需求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设计、机制运行和质量评价。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系统整体效能优化,该书坚持实践导向,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用9个章节篇幅分别探讨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动力、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研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的具体路径方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书考察了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分析的理论逻辑、规律性认识与实践运用,提出数字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教育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有力抓手,要把握复杂数据现象中的关键本质,探究既有数据结果中的生成原因,揭示偶然数据变化中的必然联系。与此同时,提出要立足大数据技术特征,认清大数据应用的局限,注重数据的鉴别和筛选,提高数据来源可靠性,加强精细数据的加工和挖掘,提升数据处理可行性,优化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提高数据结论可用性。倡导以大数据的应用,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增添新智慧新动能。
四、着眼发展大势,提出内生动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增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始终保持旺盛活力提供了动力和源泉,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条主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与其他学科和工作的鲜明特征之一。该书提出,实现政治教育发展要聚焦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个体层面的价值引导和价值选择。要聚焦社会和谐发展,引领主流价值,切实担负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全过程,通过制度和文化的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聚焦文化传承发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成果纳入其内容体系,将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纳入其工作范畴,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更好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任务。该书最后一章还梳理和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多年创新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提出要突出应用意识,重视应用研究和经验研究,强化关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研究,从多维度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为读者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特质与趋势,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治党治国重要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出重要贡献与提供战略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总之,该书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实践,构建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基本框架,厘清了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创新等核心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具有学理性、现实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力作。
(白永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供稿:张丽霞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