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在很早以前,就从新几内亚或是爪哇传到世界各地。所以古印度诗篇中就描写过甘蔗。蔗糖可以在热带地区,以及亚热带很多地区种植。不同社会在不同时期都发展出了将甘蔗粗加工为蔗糖的技艺,并逐渐因此替代蜂蜜成为甜味剂的首选。
14-15世纪,地中海地区已经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甘蔗种植园,并因此就近向欧洲王室、贵族、富人、中产家庭消费者输出。黑死病危机以后,欧洲各地的工价普遍提升,所以平民、穷人都开始养成对于甜的嗜好。这是一个如此具有可观商业前景的行当。
正如加拿大历史作家伊丽莎白·阿伯特在其所著的《糖与现代世界的塑造:种植园:奴隶制与全球化》一书中所谈到的那样,从西班牙、葡萄牙,再到法国、英国、丹麦、荷兰、瑞典,欧洲殖民国家在挺进新大陆后,征服过程是如此地肮脏又暴力。
欧洲殖民者对于美洲的伤害远未停止。美洲原住民经由漫长的历史历程,在新大陆培养出丰富多样的作物,而许多作物品种在输送到旧大陆后,对于提高土地承载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殖民者却相当程度上击碎了这种多样性,而是相当程度上按照欧洲消费者的嗜好重新书写了美洲农地的用途:甘蔗、棉花和烟草种植。
种植园奴隶制在16世纪初就已经铺设开来。西班牙教会的神父控诉了本国殖民者在美洲以何等的丧心病狂迫害印第安人的罪行。但西班牙国王和贵族、地主并不因为自己虔诚的宗教信仰就放弃对于驱使印第安奴隶开发金银矿,以及投身种植园的狂热。
种植园源源不断地出产蔗糖,这对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殖民者也构成了十足的诱引刺激。既然,印第安奴隶已经因为疾病以及残酷压榨死亡得太多,缺少人手的种植园经济就自然而然地将人手补充的希望引向了黑奴贩卖。
《糖与现代世界的塑造:种植园、奴隶制与全球化》书中铺陈了蔗糖在16世纪和17世纪如何深入流向欧洲各地的各阶层消费者。欧洲的英式、法式以及其他国家样式的美食因此被重塑,人们纷纷表现得嗜糖如命。
是的,蔗糖、咖啡、茶、棉花、烟草等这些消费品,牵引的消费者欲望就足以引爆资本的热情。尤其是糖。虽然仍然有怀疑人士其实很正确地指出了摄入较多的糖并不利于健康,但当时的医学专业人士非常赞赏多吃糖,认为糖不同于烟草可以带来健康,甚至可以洁牙,还可以是护手霜、治愈小伤口的药粉。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等国家在引进中国出产的茶叶,兴起饮茶习俗后,为了压制茶水中的苦味,就将较多的糖加入。含糖的茶饮,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成瘾的,当然这其实要比酒精饮料更好。更重要的是,因为茶叶需要沸水泡开,所以对于还没有洁净饮用水的英国人来说,饮茶要比饮用其他饮品更为健康。而且,英国的知识分子也在宣称,因为茶叶虽然需要进口,但是由英国国王特许企业负责经营的,而糖来自于英属殖民地,所以含糖茶饮喝得越多,对于当时的英国人来说就越爱国。
书中指出,18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两项根本性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工业革命,以及糖茶革命。两者合力促成了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从原本的农业社会,变成了工业社会——后者由资本主义、海外贸易、殖民种植园、消费欲望等驱动,让人期待不断增长的可能。更多的糖摄入不仅保障了工人阶级的身体养分,而且也必然滋长人们的欲望。
但就在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国家掀起工业革命和消费革命的同时,美洲种植园奴隶的悲惨状况还在继续。书中借助史料,详细描写了那些为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者生产甜蜜的奴隶,深陷怎样的苦难。他们或他们的先辈在从非洲掠来的船只就饱遭凌虐和侵害,而更加悲惨的生活将在种植园开始。热带种植园,太阳炙烤下,奴隶们被要求完成超负荷工作,其预计劳作寿命不超过7年。
从挖甘蔗坑,到种下甘蔗,再到收获砍甘蔗,碾碎挤出汁液,再经过加热澄清、萃取,这构成了循环不断的工业式流水线。17-19世纪的美洲种植园提前预演了20世纪至今世界各地制造业血汗工厂的运作流程。到了傍晚,奴隶们还需要为牲畜采割材料,为自己准备膳食。奴隶的饮食一般而言就是玉米,不允许进食糖类,有些奴隶会偷偷食用分配给牲畜的饲料。在奴隶贸易持续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购买新奴隶比医好生病、受伤的既有奴隶,或者养活奴隶的孩子更便宜。
种植园主一般会发展出自己的后宫,将大量的较浅肤色的黑人女奴作为自己的泄欲对象,这也是混血后代的来源。“白人依靠黑人生产蔗糖,将后者视为自己最大的资本投资,奴役和虐待他们,并诋毁他们的种族,还对他们进行性侵犯或是与他们相爱……”。
所以,混血后代数量的悄然增加——包括混血后代与其他黑人奴隶通婚生下的第三代、第N代,以及因为奴隶贸易在19世纪以后变得越来越不得人心,保持奴隶健康具有经济上的必要,所以种植园主才开始引入医疗护理,在奴隶中培养专门的人手负责这项工作。
是的,确实有白人与黑人相爱。在有些种植园中,奴隶主明明娶了白人妻子,却更宠爱黑人情妇,因而妒火中烧的妻子用残暴的方式将黑人情妇凌虐致死。当然,有些黑人情妇更懂得经营好这段关系,避免触怒主母,还成长为种植园中的帮办角色:替奴隶主管家。
 
书名:《糖与现代世界的塑造:种植园、奴隶制与全球化》
作者:(加)伊丽莎白·阿伯特
译者:张毛毛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
出版日期:2025年11月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