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病了”,这在康乾盛世之后的嘉道两朝已经成为士大夫的共识。
承平日久,积弊日显。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黄式三在《变法说》中引用唐代陆贽的分析,认为制度本身是蕴涵先王之道的设计,但道有不能彰显之处,就容易产生问题。
新出版的《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书指出,积弊被认为是法弊。当时有两种代表性的看法,有认为制度本身就会产生“原罪”,也就是“法立弊生”,制度建设越多,就越可能出现弊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制度套利空间。另一种看法是“法久弊生”,也就是持续施行而累积产生问题。
正是基于两种不同观念,所以对于如何革除积弊,就有不同的思路。而具体到不同政策领域,政策思路也就不同。有些制度被认为本非“善法”,随着时间累积,其问题渐趋放大,所以改革就必须从重立善法做起。而有些制度本为“善法”,但在长期执行中,因为执行不善,或时势变迁,逐渐积弊,所以就需要明晰立法之初的原意,剥离掉积弊。
积弊,“积”的形成,就是制度创造出来后,会形成增附的惯例、操作方式、定制,“在成法的空隙处繁衍,处于制度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书中以制度的稳定性、规范性、普遍性、权威性为标准划分了清代的制度体系:第一,如《大清会典》为代表的类似于宪法级的制度,稳定性很高,也很难找出积弊依附之处;第二,就是所谓“定例”,也就是经过编纂、钦定、朝廷和省级官方通过正式制度确认的条文,包括各部院衙门的则例、各省的省例,这些条文会经常出现增补删改。第三,就是繁多芜杂的成例、章程等,包括部院与省级行政部门之间的公文,还有地方制订的章程,没有经过正式的编纂程序,但事实上参照正式制度进行运行。第四,未经过文书载体支撑的例案,但在实际行政中运行的规则,比如陋规,还有所谓的潜规则。
书作者指出,清代制度体系突出的繁复与不稳定性,聚焦在“例”上。各种成例成为规章,比如规范官员行为成例的数量在1800年前至少增长到五倍,在之后还继续激增。这意味着各级官府运作需要遵循的规章和成例数量巨大,成为后来者的沉重负担。而且,诸如漕运、盐政等具体事务,还充斥着大量的非正式例案。“制度体系由完备而繁多,予人复杂、束缚甚至无所适从之感”。
成例、例案众多,让人束手束脚,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深谙规则运作之妙的钻营者其实能够找到逐利空间。因为依据制度对不规范做法进行纠偏、查处,也必然需要查找援引大量的成例、例案,可谓繁琐。事实上,从康乾盛世开始,积弊一直在不断治理,但又重新形成成例和例案。
一些情况下,诸如盐务,为了填补既有制度不足、制度缺陷,创造出一些的补充办法、规则、定例、例案,在创造之初使得问题得以良好解决,发挥了补充和润滑的作用,但这些补充规定延续下去,却在后来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书中援引嘉道两朝多位官员的看法指出,积弊滋生成为滚动的雪球,不仅降低了衙门的运作效率、增加了朝廷的财政困难,而且也使得诸如盐商、漕运商人以及民众面临着巨大负担,大量的国家资源、社会资源消耗在贪污腐败、陋规占用以及无效浪费中。
很多制度,哪怕是根据偶发例案创造出的补充制度,一旦稳定运行,就必然意味着机构、人手层层叠叠地增长,诸如一向能够创造出丰沛收益的两淮盐务,就滋生出大量的冗员,收费环节大大增加。这些收费是供养冗员的前提,所以不裁撤冗员就不可能清理乱收费。但所有冗员似乎都可以举出自己的工作环节、职权创立的必要性理由。
魏源曾说过,“休养日久,生齿炽而机变滋,人心日趋于利,利出于二孔,而不归于上,不归于民”。书作者指出,各色人等都被制度利诱而变形塑形,生长出“盗臣”、“劣矜”、“豪奸”、“绅户”,随着时间累积,对于官府和官员形成挟制之势,哪怕主政官员有心进行变革调整,也将无济于事。
比如陋规,从州县到胥役、旗丁,不同等级、不同节点都要伸手要钱,所谓“浮收”,这就是制度体系衍生出来的财政贪腐,个个都能找到所谓的成例、例案依据。
书作者还谈到,当时的政务之弊还引发了大量的司法与社会问题,比如移民与土民之争,经常酿成激烈的民斗。在边远省份,小规模的民变更是频繁出现。
这种情况下,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很多官员入仕较久,必然因此变得暮气沉沉,从不敢有所作为变成懒得有所作为。官府上上下下讲求通融。而当修建民生基础工程,也要首先考虑各级经办衙门和官员能够牟利多少,还要在申请经费和项目时预先为审批部门留出回扣金额。所以,行政手法在嘉道两朝最常见的是“弥补”、“挪移”、“设法”。
一旦有人言及改革,就会受到积弊、积习中人的抵制。这些利益群体一方面会借助游说力量,也就是利益关系链条上的共谋,设法阻挠改革,另一方面即便改革得以启动,也会在推行中百般阻挠。
包括旧制度的批判者也会对改革抱以怀疑态度,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取消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会带来新的问题,甚至新制度解决有限的旧问题后,会创造出更多的积弊。“为了治弊而使制度丛脞,是弊之大者”。
所以,这也就出现了清代中后期,一些被称为治世能臣的大员在地方改革中,采用的剥离旧有复杂制度,使得新制度渐趋简易,便于操作,并因此清理附着在复杂机制、流程上的寄食者。

书名:《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
作者:孙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出版日期:2025年10月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