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纳粹在选举中崛起:理智的德国人为何选择相信他们?

郑渝川 | 2025-11-12
收藏

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纳粹党,意气风发地参加了德国1928年5月20日的国会选举。

纳粹头目戈培尔直言不讳,纳粹进入国会,目的是“用民主的武器武装我们自己。如果民主制度愚蠢到给我们免费的铁路通票和薪水,那是它的问题。这跟我们没有关系。只要能引起这场革命,我们来者不拒。”

在1926、1927年德国州级选举中,纳粹表现惨不忍睹,没有一场得票达到4%。

1928年5月的德国国会选举,一扫德国国内外很多人对于德国民主前景的阴霾和忧郁。纳粹党的得票率只有2.6%。德国政府开始首次由社会民主党的党员出任,政府涵盖了中间偏右、左翼的主要政党。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德国开始走向彻底回归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很多选民确实认同或者说同情纳粹极端排斥共产主义和犹太人的学说,但是却认为纳粹的执政思想太过于疯狂。德国1925年与英法比意签署了《洛迦诺公约》,在1928年签署了《凯洛格-白里安公约》,接受签约国承诺不以战争手段解决国家间争端。这也使得德国重新被国际社会接纳,加入国际联盟。

纳粹面对选举惨败,当然会非常沮丧。但希特勒其实看到了机会。美国历史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前历史学教授、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等院校的访问教授托马斯·奇尔德斯在其所著的《第三帝国:一部纳粹德国史》书中就谈到,1928年的德国国会选举的更大特点是民主和政党制度的危机。

虽然诉诸激进主义的纳粹党的势头被遏制,但是德国国内涌现出很多得票超过6万张,诉诸各式各样民粹主义的政党,包括巴伐利亚农民党、汉诺威党、基督教服务与民族党、基督教-国家农民与乡民党、人民正义党,还有直接讨伐德国政府在超级通货膨胀以后采取的严厉经济稳定措施的两个政党:“重新估价与重建党”、“重新估价与建设党”。这些政党总数有30多个。

书作者分析指出,支持这些碎片化小党的,几乎都是中产阶级选民。按理说,中产选民应当最为清楚地支持民主制度,但他们在当时抨击大企业、大工会、大政府,将魏玛共和国的议会制斥为强大的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抨击自由派和保守派政党的建制派出卖小工商业主、小农场主、小房主、公务员、养老金领取者。这些政党的支持者的政治忠诚是暂时的,而且在魏玛德国政治最为稳定的1928年尚且作出这样的选择,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如果德国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糟糕,他们甚至会支持抛弃更多的民主传统、法制传统。

机会来了,1929年秋,华尔街股灾爆发,而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直接使得大萧条以空前范围展开。美国金融机构撤掉了对包括德国在内的许多外国的投资。到了1930年5月,德国工业产值骤降31%,失业率翻番,企业破产成风。中产阶级失去了他们的工作、养老金,工人连糊口的机会也没有。

在接下来凄惨的3年里,经济始终没有起色,甚至没有经济学家和官员敢预言德国的经济复苏即将到来。

《第三帝国:一部纳粹德国史》书中谈到,在1928年5月选举惨败后,纳粹领导层开始致力于重建形象,开始致力于在农村地区经营,当然也没有放弃争取蓝领拥护者的努力。希特勒有关犹太人出卖国家利益、背后捅刀子甚至犹太人操控苏联和美国两大帝国来削弱德国的说法,在农民和工人选民中开始越来越受欢迎,因为糟糕的经济似乎在不断佐证这种奇谈怪论。

不仅如此,纳粹党也开始经营中产选民,不仅努力向现存的中产阶级组织和俱乐部渗透,还自己创建医生、律师和学生组织,还有民族社会主义农场主协会。

1929年,美国实业家欧文·扬格任主席的国际经济专家委员会起草的报告发布,要求德国在59年内按年支付赔款,累计赔付24亿马克,这其实比之前协约国要求的1320亿马克大为降低。但纳粹党成功抓住机会在德国各地组织抗议,指称赔款计划是强迫德国与魔鬼签署的契约,将摧毁德国的经济,消除几百万人的工作机会,在未来几十年里奴役德国人。这场抗议行动让纳粹党人被大量德国平民接纳:“粗野下流、不守规矩的纳粹分子正在渐渐被社会接受……当四面楚歌的执政各党试图应对大萧条的侵袭却徒劳无功时,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显然已成为反魏玛共和国的右翼中最突出、最有侵略性的代言人”。

德国政府进行重组后,预算案迟迟无法通过,只能依据法律解散国会进行新一轮选举。1930年9月,纳粹党得票数量大增,得票率超过了18%。纳粹党不再是那个只被粗鄙无知的乡下人支持的政党,其拥趸队伍中出现了大量的公务员、专业人才、富人居民。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此时的纳粹党甚至从德共和社会民主党手中抢走了大量的工人选票。

德共和社会民主党对于纳粹党嗤之以鼻,认为对方操持的是冒牌的社会主义。但纳粹党给出的回击既简单,又恶毒,虽然逻辑上高度混乱。在纳粹党的宣传术语中,苏联、美国、英国都被犹太人掌控,而犹太人攻克的终极目标就是德国人。

为了强化对于民众的掌控,掀起群体行动效力,纳粹不仅与德共、社会民主党在国会上激烈辩论,而且开始主动制造政治殉难文化,纳粹党员到处鲁莽行动,以期挑衅,制造圣徒形象。德国传统的保守右翼政党对于德共的恐惧,远高于纳粹,所以操控媒体工业配合纳粹开展扭曲德共、工会革命力量的宣传活动,助推帮助纳粹的暴力行动取得居民的理解。

纳粹还深入开展纯洁德国文化运动,攻击德国艺术和流行文化中美国犹太人操控的肮脏堕落的形式,指出“性、爵士乐、摩登女郎”、同一性别的爱、舞蹈狂欢都有悖于德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在腐蚀德国文化精神和社会人群。

虽然,“性、爵士乐、摩登女郎”的主要消费人群是资本家和银行家阶层,当这两个阶层的人士因为德国政府找不出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所以将希望寄托给希特勒,为后者创造到处演讲的场合。此时的纳粹党其实面临深重的财政危机,工商业和银行业的慷慨解囊从而使之渡过难关。

1931年,纳粹党喊出了那句后来震惊世界的口号“让德意志再次伟大”。

s35275241

书名:《第三帝国:一部纳粹德国史》

作者:(美)托马斯·奇尔德斯

译者:杨楠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后浪出版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