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收割:保住家庭财富最重要的是读懂人性

郑渝川 | 2025-11-24
收藏

纯粹的投资骗局,也就是非法投资项目圈钱、骗钱导致的投资者损失,已经屡见不鲜。很多地方的基层警务单位、社区都经常向居民发送这类警示案例。

但在此之外,更多的投资决策风险,更突出的投资损失,其实并不能清晰归于投资骗局,而更多地源自投资者的盲目投资。

如最近出版的《反收割:家庭财富四堂课》一书中所谈到的,近年来因盲目投资而被套牢甚至面临严重财产损失的客户,其实原因都可归结为四种:

首先就是贪婪心理。因为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情绪因而冲昏头脑,彻底忽略了潜在风险。其次就是过度自信。高净值客户在自己的业务、专业领域拥有成功经验,而过往的投资很可能也有很多成功斩获的例子,所以高度自信,很多情况下对所获信息进行了片面解读,只看到有利信息而不愿意去忽视、忽略风险。第三,就是被金融产品的推销单位所忽悠,接受了虚假宣传信息,从而产生了判断上的严重偏差。此外,包括高净值客户在内,大众客户对于金融投资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的了解程度往往都是高度有限的。

《反收割:家庭财富四堂课》这本书由多位执业律师、理财规划师、家族财富传承研究学者合著。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了导致很多客户,包括高净值客户在家庭、家族财富传承和管理中面临突出风险的问题所在,并据此给出了避险建议。

书作者指出,投资理财的目标是运用管理手段使得财富稳健增长,越是高净值客户,越不可能获得一夜暴富的机会,不要幻想财运眷顾。要管理好自己的投资,就要清楚自己的资金流向何处、由谁管理、采用什么样的盈利模式、如何管控风险,自己为何相信相关的机构、操盘手的行动,多质疑、多思考——为了增强投资效率,应当有目的地增加知识储备。此外,还能够确定自己、家庭、家族能够承受的损失范围,从自身收入稳定性、家庭支出规模、家庭资产总量等角度考虑,评估是否能接受亏损带来的对正常生活的影响,不能看到高收益就上头,更不能孤注一掷。

《反收割:家庭财富四堂课》这本书的主旨是反收割。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反收割,还需要仔细甄别所有可能出现自己面前的金融投资以及所谓的实业投资机会,要谨防一些机构打着金融投资的旗号圈钱,也要小心一些连锁加盟机构抛出不切实际的盈利回报宣传套取资金。

对于合法合规的理财产品,仍要谨慎以待。比如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通常是合法合规的,但是仍难避免风险问题,因而投资者需要探寻这类产品的类型和结构问题,要认真查看产品说明书中的收益计算方式从而判断其真实收益,还要仔细查看费用情况、赎回条款、封闭期等约定。此外,要小心金融机构员工推荐的非本机构金融产品或投资项目。又如,保险产品的条款设置,投保人需履行的如实告知义务,保险责任范围是否清楚等情况,对于保险产品购买者能否如约获得保险保障也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社交媒体、打车软件等普通客户常见的APP、软件,纷纷与基金机构合作,掀起了一股投资基金的热潮。书作者提醒指出了基金投资中的常见大“坑”,比如基金类型不明的风险,还有就是申赎规则里的风险、基金规模的风险、评级和宣传中的误导、投资组合的隐藏风险等。比如许多基金在与打车软件的合作,经常强调自己分散投资,传递给客户风险被平摊降低的信号,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分散,不过是在某些行业或板块上过度集中的另一种说法罢了,仍可能在政策调整或板块轮动时带来突出风险。

对于高净值客户接受程度不断提高的私人订制金融理财产品,书作者指出,应当谨防私人订制金融理财产品的信息不透明风险,还有这类产品往往涉及复杂的金融机构和交易,还缺乏监管标准,流动性风险较高。

《反收割:家庭财富四堂课》这本书提供的“四堂课”,第一堂课就是避险篇,解析了常见的投资决策风险、诈骗和消费风险、家庭财富风险、养老财富风险;第二堂课则是心理篇,引入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知识,解析了投资决策和财富管理中常见的认知偏差,比如投资中常见的“没赚到”心理所代表的损失感甚至超过了“亏了钱”。第三堂课则致力于为读者引入常见金融产品的解析介绍,引导读者、投资客户理解产业周期和经济周期等概念,从而更好地管理好个人和家庭财富。第四堂课对家庭家老资金储备、报税等知识进行讲解。

在谈到财富决策中的心理博弈时,书作者重点解析了行为经济学中的心理账户概念,以及相关的“赌场的钱效应”、“超市购物策略”、“处置效应”。

“赌场的钱效应”指的是得来相对容易,比如赌博、投资获得的钱,或者说提前在我们的心理认知中划入特定消费用途的钱,我们的支出中就不会如平时生活消费支出那样谨慎。在牛市中,许多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期间赚取了大量利润,这种利益获得使得人们不愿意轻易离场,继续盲目乐观地追加投资。而“超市购物策略”指的是人们购物时,往往会根据购买物品的其他参照商品的价格,来判断价格便宜还是贵,来决策此时购买是“赚”还是“赔”,这种心理诱导冲动常常导致金融投资中出现错误判断。“处置效应”指的是,大部分投资者在面对自己持有的股票的价格发生波动时,不愿意卖掉亏损的股票,持有跌价股票时间过长,而在盈利时则过早卖掉股票——这是因为股票如果赚钱,哪怕上涨不多,卖掉也意味着赚钱、胜利。而卖掉的时候如果是亏损,则无论亏损多少都是失败,难以弥补,让人心情沮丧。

书作者指出,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离不开金融市场,而对于高净值客户来说,需要更好地读懂人性,更好地把握情绪,从而超越“赌场的钱效应”、“超市购物策略”、“处置效应”等情绪式反应。

 IMG_256

书名:《反收割:家庭财富四堂课》

作者:李竹 等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