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科学史不能轻视科学哲学

江晓原 | 2008-03-04
收藏

中国科学史界的传统,或者说主流,一直是以研究中国古代的对象为主,通常不很注意科学哲学,所以我当年在中国科学院带研究生时,只好自己给他们上“科学哲学导论”课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教授、博导)

也许商务印书馆并未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著作列为自己图书品种的重要方面之一,但是即使她“略出余绪”,在已经出版的西方学术著作翻译精品中,就有几种极为重要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著作。人生如白驹过隙,在十丈红尘中载沉载浮,现在回忆起当年和这些书结缘的点点滴滴,忽然弥觉亲切。
25年前,我刚刚从上海去北京,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念科学史的研究生。有一天在我叔叔家中见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国人丹皮尔(Sir William Dampier)写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Philosophy And Religion)一书,顿时心跳加速,想想自己现在开始做科学史科这一行了,这类书可是不能不看的啊。那时叔叔正开始在中组部负责关于科技工作者政策方面的工作,所以倒是对我带着路上看的一本书(书名已记不得了)感兴趣,于是叔侄俩交换了书——叔叔将丹皮尔的《科学史》送我,我将那本涉及科技政策的书给了他。从此这本精装的《科学史》伴随我度过了学习科学史的“菜鸟”阶段,至今仍在我书架上。虽然它的纸张已经发黄变脆,而后来商务印书馆也印刷过它的新版(再往后还有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新版),但我一直不舍得换纸张更好的新版,因为在这本旧版发黄的纸页上,划满了我当年留下的红、蓝标记和写在空白处的笔记,即使仅仅为了怀旧,我也不忍弃之。
1988年我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就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这使我又有机会和丹皮尔的《科学史》结下另一段缘分。《科学史》中译本的译者是李珩——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首任台长,那时早已年迈卸任,但我还赶得上在他归于道山之前趋府叩谒。我当年的“枕中鸿秘”之中,有三种是李珩翻译的(除了《科学史》,另两种是当容的《球面天文学和天体力学引论》和弗拉马利翁的名著《大众天文学》),所以心中自然对李珩颇为崇敬。记得那天李老先生谈兴甚浓,谈到了他翻译工作的往事。我虽大部分时间只是洗耳恭听,但感觉如沐春风。这天在李珩家中,我还见到了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翻译者,即小说《红与黑》的中译者罗玉君——她是李老先生的太太。我是在“文革”中“地下读书”时看的《红与黑》,它曾经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可惜我那天没有想到将这几本书带去请他们签名留念。
现在有不少人感到,作为一部科学通史,丹皮尔的《科学史》已经过时。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这样说——毕竟本书初版于1929年,距今已经快80年了。但我却并不认为它已经可以由后来的科学通史著作完全替代。例如,本书的副标题“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就表明了一种开放的视野,而这种视野恰恰是我们的教育中所长期欠缺的。所以直到今天,这部《科学史》仍是我们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研究生报考科目“科学史导论”的指定参考书之一。
我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系列(《科学史》也在其中)最为喜爱,它的历史系列(黄色)我一本不缺,哲学系列(红色)、政治学系列(绿色)和经济学系列(蓝色),我也几乎收集齐全了。但还有一些似乎未被纳入“汉译名著”系列、篇幅较小的品种,其中也有相当重要的。例如艾伦·查尔默斯(A. F. Chalmers)的《科学究竟是什么?》(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芽),就是我非常喜爱的书籍之一。
《科学究竟是什么?》是一种科学哲学的教科书,作为学习经典科学哲学的入门书特别合适。作者虽然算不上科学哲学界的大家,但他能够将诸大家的学说消化提炼,然后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来。篇幅甚小(初版正文仅169页),所论却相当全面。即使考虑到原书出版较早,一些后出的成果未能包括在内,但作为理解从归纳主义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库恩的范式理论直到费耶阿本德的“认识论无政府状态”的纲要,本书仍是不可多得的简明教材。现在本书已经有了新的修订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补充了许多新内容,当然更为完备。
做科学史,其实是非常需要了解科学哲学的,商务在这方面的图书,有些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拉卡托斯(I. Lakatos)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就是科学哲学方面的经典之一。这里顺便可以提到,商务还有一本赖欣巴赫(H. Reichenbach)的《科学哲学的兴起》(The Rise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书,只是这个中文书名很容易让人误解——此书并不属于我们今天习称的科学哲学范畴。
中国科学史界的传统,或者说主流,一直是以研究中国古代的对象为主,通常不很注意科学哲学,所以我当年在中国科学院带研究生时,只好自己给他们上“科学哲学导论”课程,所用的教材就是《科学究竟是什么?》。那时的研究生,如今也早就成为教授,开始指导自己的研究生了。《科学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是我们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研究生报考科目“科学哲学导论”的指定参考书之一。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学术界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是那些经典好书,会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度过他们各自的岁月。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上下卷) 英 W·C·丹皮尔著/商务印书馆1975年9月第1版/28.00元
《科学究竟是什么?》 英 A·F·查尔默斯著 查汝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12月第1版/0.78元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