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

郑渝川 | 2021-08-17
收藏

亚历山大大帝是西方历史上最为有名,功勋最为卓著的君王。在短短13年内,他就巩固了马其顿王国作为希腊地区诸城邦的盟主地位,击溃强横的波斯帝国,还将埃及在内的非洲东北部和中东地区都纳入统治的麾下。亚历山大大帝的兵锋还一路向东,占据了今天的中亚各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亚历山大大帝在历史上获得了几乎两极化的评价。就这一点而言,他与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帝,近代法国的拿破仑类似,以其功业而被奉为英雄,但另一个层面,却因热衷征服和杀戮,而在和平主义思想勃兴的时代又屡屡受到怀疑乃至指责。

亚历山大是希腊教育的重要成果。德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德国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国际著名的古希腊研究专家汉斯·约阿希姆·格尔克在其所著的《亚历山大大帝》一书中指出,希腊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阅读荷马史诗,让其内含的理念和价值观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性之中。

毫无疑问,亚历山大非常痴迷希腊神话里的那些故事和人物。“他效仿这些神祗的征战与辛劳,并且还想超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他觉得自己被号召与这些先人竞争……他必须去往边界,去往已知人类世界的尽头。”这一点很好较好地解释为什么亚历山大的东方征服在明显超出了当时帝国的统治与治理能力,但这位帝王却仍然执着于此。

亚历山大大帝的选择,对于当时以及后世一代一代同样抱有雄心壮志的人们而言,当然具有励志意味。亚历山大的征服之所以获得惊人的成功,在他之前和之后,除了蒙古西征,很少有征服者再能创下摧枯拉朽般挺进万里的伟绩;而正如《亚历山大大帝》这本书所指出的那样,这并不是冲动和勇敢就足以达到的目标,而是亚历山大尊重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专业的准备”,对于战争进行了明确规划,并将宏大目标转化为了可落实的目标的组合的结果。

并且,“在一般的政治交往中,亚历山大按照友善或是敌对、怀柔或是惩戒、提携或是毁灭的简单逻辑,冷酷地进行着计算”。很多君王恰恰不具备这一点,无论是同样善于征伐、塑造了更为浓烈恐怖色彩的帖木儿,还是多次威胁中欧腹心的奥斯曼帝国的诸代君王,乃至分散在全球各地、带有各种社会文化气质的古代文明所涌现出的枭雄霸主,在这方面大多无法达到亚历山大的标准。

但我们也需注意到的是,在亚历山大以及拿破仑等君王的“个人的标志性的伟大背后,在这个撼动世界、改变历史的伟人背后,隐藏着的是成千上万人所遭受的苦难。”

《亚历山大大帝》这本书篇幅相对较短。书作者以简练而通俗的语言,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亚历山大的成长环境,尤其是荷马史诗为主核的希腊教育对他的影响,以及宫廷政治斗争所塑造的政治头脑。接下来,书作者叙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在促成马其顿对希腊各城邦的实际控制方面,在军事和政治上所作出的部署。

亚历山大本人的征战生涯当然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如前述,他本人的战略眼光、作战部署与政治手腕,确实在当时大大超出于遇到的其他的国家君王、将领,而且,亚历山大还主动将荷马史诗的内容导向,即文明与野蛮之争应用于自己的征服。这种手法在此后的很多个世纪内,都被西方国家的征服者所借鉴——拿破仑无论领兵在埃及作战,还是纵横于欧洲大陆的各路战事时,也总是强调亚历山大发明的、这方面的政治遗产。

微信图片_20210817214326.jpg

书名:《亚历山大大帝》

作者:(德)汉斯-约阿希姆·格尔克

译者:王诗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