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未来社会与未来教育的新坐标

——评《新工业革命与第三次教育革命》
李兴洲 肖斌 | 2022-04-20
收藏

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站在社会变迁的制高点和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变革再次激活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工业革命将如何影响着社会变迁和教育走势,未来教育的适应与超越遵循着什么逻辑原则,为此需要探寻社会发展新航向、定准教育变革新坐标。由周洪宇、徐莉两名教授主编的未来社会与未来教育系列研究丛书之一——《新工业革命与第三次教育革命》(周洪宇、徐莉著),从全球视野和全新视角进行了科学阐释。

一、研究范式独树一帜:社会发展整体视域下未来人类思维模式的转型

作者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出发,敏锐的捕捉到了人类社会的思维变迁和演化规律,纵观整个人类经历的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不同进程,人类的思想变迁、技术变迁、社会变迁图景清晰可见。以科技发展历史观推演新工业革命时代带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结束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机械论思想时代,开启以爱因斯坦量子力学为代表的人类思维模式颠覆性变革的全新时代,从而最终实现新旧动能更替转换。无可否认,曾以还原论为主要研究底座的思维模式取得了500年历史辉煌,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新的思维模式和科学方法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的新时代不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改良,而是一种范式革命。因此,作者从根本上搭建了未来社会与未来教育的研究思想基础框架,着眼于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和人类社会的新时代,跨域时空开启和探索思维模式改革的新征程。

二、研究内容匠心独运:耦合于新工业革命之中的未来教育之形态重塑

作者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以新工业革命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表及里从世界格局到扎根中国,多维度阐释了其对教育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比以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为代表的前三次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意义,或快或慢对社会的方方面面系统渗透着新旧基因更替。就教育系统而言,传统的学校教育系统愈来愈难以适应,各国都在开展对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的探索,由西方主导的人类文明正在向东方转移,初步占据了新工业革命制高点的中国,能否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以教育重生实现社会超越,作者呼吁各界能够给予密切关注和大力推动教育改革。该书从七个章节整体性、系统化解析了新工业革命和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意蕴,循序渐进科学论证了未来社会对未来教育的改革指向,提出了世界教育转型背景下探索中国教育改革方案。

三、研究观点耳目一新:历史拐点背景下世界文明转向与中国教育曙光

一是思想理论的创新具有独特性。在整体的人类发展大背景下,围绕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的研究主线,从世界趋势到国内视点,紧扣时代脉搏,探索了社会改革与教育发展规律,提炼出了重要的理论思想;二是新工业革命的意蕴具有启发性。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力量,第一次从西方转向东方,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在一定意义上说可能引导出一个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崭新的文明时代,在这场百年未遇之历史变局中,东方文明必将助力这场特别意义的新工业革命;三是第三次教育革命的论断具有前沿性。作者对人类教育变革的演进进程进行全时段考察,在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全球新工业革命的聚合点上,关注当下中国的社会改革与教育变革,就整个人类发展史的全视域提出了第三次教育革命论断,揭示了下一个文明时代的教育曙光和中国探索方案。

该书研究思想前瞻、理论论证严密、分析视角独特,这些研究与结论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政策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可供所有关心未来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改革的各界人士参阅。

IMG_256

《新工业革命与第三次教育革命》

定价98  书号:978-7-5680-7505-3  出版时间:2021-9

作者:周洪宇,徐莉

内容简介:《新工业革命与第三次教育革命》立足当下人类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工业革命正在对人类社会持续产生的深远影响,基于对新工业革命的本质和意义的深度把握,联系新工业革命对教育的重大影响,从知识变革、智能革命和终身学习三方面进行阐述,表明新工业革命与第三次教育革命彼此息息相关。与此同时,通过梳理我国的实际发展经验和国际国内的诸多案例,认为第三教育革命已经到来。为迎接它的到来,我们需要做好知识与教育的人文性重塑、智慧型教育模式创建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作者:李兴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斌,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