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经历了怎样的一千年?

郑渝川 | 2022-12-28
收藏

中世纪跨越千年(公元500-1500年),欧洲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罗马帝国是中世纪之初的大陆主宰者,而在1000年后,欧洲大陆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复杂形态。

新出版的《中世纪欧洲》一书中,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荣休教授克里斯·威克姆致力于探讨欧洲多样性是如何在中世纪千年所形成。

罗马帝国在中世纪开端就迎来了覆灭,或者说其西半部分被蛮族征服,而东半部分则转型成为了一个半亚洲性的帝国。尽管这样,中世纪的前五百年,那些成为了成功的征服者的蛮族,也仍在消化罗马帝国的制度遗产,虽然这种消化是极不完整的。

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沿着莱茵河和多瑙河,还有不列颠的哈德良长城,在边界以内的区域被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文明的罗马化。而在北部边界以外的区域,则是所谓的蛮族天地,经济和物质文化都要原始得多。

罗马帝国以一种复杂的官僚体系进行统治,还配建了同样复杂的财政体系,这种情况下,帝国可以为各地提供军事服务以及其他很多种类型的公共服务。但在蛮族兴起后,两个体系就陷入了很大的窘迫,帝国没有能力征收到足够的税收来支付给原本就是由罗马化的蛮族所组成的雇佣兵支付兵饷。更糟糕的是,蛮族入侵造成的不稳定,使得贸易规模极大地萎缩,这进一步削弱了帝国税基。

当帝国失去西部领土,而建立在土地税和贸易税基础上的财政基础被削弱后,如书中所说,公元6世纪后帝国各地的城市议会都陷入了衰落与没落,渐渐地丢掉了罗马民主的传统,地方变得中央集权化。这也就是说,无论是否被蛮族征服,帝国故土的地方的贵族、地主、自由民还有奴隶,都必须适应一个敬畏军事强权的时代新特征。

法兰克的崛起,开始重塑欧洲式的混合式中央集权:国王与封建贵族并存。这并不是一个建立在税收基础上的政治系统,其军队也依赖贵族的军事扈从。书中谈到了加洛林王朝,这个持续了两个世纪的王朝实际上再度实验了统一欧洲,但并不是每一任国王都能具有足够的威望来驯服拥有军事力量的贵族,再加上日渐强盛的教会。法兰克王国的解体从历史来看是必然的,不过就当时来说,各地的人们其实并没有什么民族主义思想,只不过王国、王朝不能形成足够的凝聚力。

在东罗马帝国,则勉强抵御住了蛮族的冲击,在尝试收复西部故土无功后,专注经营东方。如《中世纪欧洲》书中所说,东罗马帝国重修了法律制度、官僚制度,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财政体系,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军事防卫能力。

阿拉伯人在7世纪的崛起,对于欧洲带来了很大压力。当然,这种压力主要由东罗马帝国来承担,阿拉伯人在军事上的摧枯拉朽,以至于其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中东、北非、中亚的很大一片地区。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很好地学习了欧洲的制度经验,并整合了此前波斯等文明的制度成果,建立起一个不同于罗马、效果更好的财政和行政体系。对于欧洲人来说,值得庆幸的一点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很快就陷入了内战,使得其扩张戛然而止,后续的扩张也不再具有足够的锐意。阿拉伯人甚至打下了西南欧的伊利比亚半岛,以及西西里岛,往东则扩张到唐朝中国的边界。

欧洲恢复团结和稳定的希望渐渐地转移到了教会手里。欧洲大陆版图在公元11世纪左右,相当破碎,帝国、王国、邦国、自治城邦林立,用书作者的话来说,当时就是一段政治崩溃的历史,欧洲没有公共秩序,幸亏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东罗马帝国在东方把守,阻止了阿拉伯人的进攻。教会虽然在日后会被描述得腐朽不堪,但确实通过其教义,建立起一个相对保守的政治规训指南,减少了地缘冲突。

也就是说,虽然教会保守,很多时候会抑制贸易、金融(宗教教义一般都反对牟取暴利的做法),却因为营造了稳定,而使得贸易哪怕在缴纳层层关卡税收的情况下,仍然有利可图,金融作为贸易过程的助推器,也能由此获得发育发展。富裕起来的王公、贵族乃至教会高层人士,成为了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赞助者——当然,如很多历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这种赞助的目的是为了掩饰许多肮脏的政治活动,“洗白”其政治形象。

而在这一过程中,行政事务无论从数量还是复杂程度上来说,都大大增长了,欧洲的政治权力变得更加地方化了,随着经济走向繁荣,尤其是欧洲南部的港口借助亚欧贸易获得繁荣,就表现出对于原有秩序更强的离心力。这也就应了中国古人的那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欧洲大陆出现减少破碎、分裂,而涌现多个大国的历史条件由此走向成熟。在中世纪末端,冒险家开启了新大陆探险行动,而这预示着新历史阶段的来临。

《中世纪欧洲》

书名:《中世纪欧洲》

作者:(英)克里斯·威克姆

译者:李腾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