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一百讲》:为历史教科书增添血肉

郑渝川 | 2023-02-14
收藏

《中外历史一百讲》这本书围绕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史实进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因果及关联影响叙述不深而展开,与教科书构成密切衔接,能够帮助高中生读者以及中学历史教师读者切实提高历史理解。全书选取了古今中外历史的100个重要问题、断想,进行了必要的、有限度的深化叙述,精炼但又不过度简化。

比如,书中相对公正地评价了汉代的外戚现象,指出西汉外戚在军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到了东汉,也不乏为政清廉的外戚。书中强调,之所以两汉后期都出现了外戚乱政,其实还是在于汉代的政权体制不够完善,从而很容易出现要么外戚乱政要么宦官专权。

又如,书中相当扼要、清楚地评价了清代康熙、雍正两朝的密折制度,指出这一制度本身让每个在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都可能随时处于同僚以及其他官员监督之下,且因程序简便和保密性强,从而有效震慑和控制了臣下。但书作者同时也指出,密折制度也导致官员人人自危,告密成风,而且官员被诬告也无从申诉,这导致官员宁可明哲保身,也不敢有作为地履行职责,“长此以往,国家、民族的未来系于皇帝一身,而康雍乾俱是圣贤,尚能担当得起,如若碰上一个平庸皇帝呢?”

值得一提的是,《中外历史一百讲》这本书的参与编写者均为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比较好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当然,这本书也完全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大众读者开启历史阅读,逐步加深对历史话题、史实、历史规律开启更深层次阅读、专题研究的一个基石。书中探讨的问题,大多直接得出了结论,但其实也都可以作为开放性问题,通过引入更为丰富的史实,纳入不同的情景进行讨论。

例如,书中谈及战国时期,“历史文化因素造就了秦国”,谈到,“秦立国时获观众渭河一带西周故土作为最初封地可以说是空头支票一张”。这就很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专门探讨过关中盆地的特点,“关中盆地在群山环绕之中,如一条东西狭长的柳叶,渭河从盆地中央流过,中途接受灞河等支流的注入,最终汇入黄河。新石器时代中,关中盆地涌现出许多繁茂的村落……到了商朝,关中被纳入经营,逐渐成为人口集聚的区域。……”商朝后期,周文王祖父一代的姬姓周族进入关中的。

关中相较于洛阳、郑州为核心的中原,有地域相对狭窄的缺陷,却有着易守难攻的优势,而且曾长期成为中原文明与西部羌族以及北方其他少数民族部族进行争夺的军事前哨,“出现打造高度军事化、政治权力集中的国家形态”的集体心态是一个必然结果。关中至少在隋唐之前,完成补给自给也不存在太大问题。这就意味着,秦国从关中发迹,其实得天独厚,不仅对于中原诸侯可以保持易于防御、便于主动出击的优势,而且还能通过经营边疆来锤炼战力。

《中外历史一百讲》

书名:《中外历史一百讲》

主编:周靖、罗明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